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中国名族民俗注:国家非物遗—识记——从分布、文化、宗教、节庆、饮食、民居、服饰、习俗、禁忌等方面,重点为教材中汉族和其他十四民族的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和禁忌一、汉族○到汉朝时,华夏族称谓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宗教: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汉是全中国、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主食米食和面食(一)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2、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江南地区清明前后吃青团的习俗为纪念介子推○主要活动:祭祖扫墓3、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五日○习俗:一是祀神、二是划龙舟、吃粽子、三是驱邪避毒、插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4、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活动:祭神、乞巧○饮食风俗:妇女把绣针、钱币、枣子等包进饺子、谁能吃到,就能得巧(绣针)、得财(钱币)或早生贵子(枣子)5、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活动:祭月、赏月、吃月饼○中秋节是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6、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活动:等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饮食风俗:吃重阳糕二、满族——意味“吉祥”1、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宗教:萨满教3、节庆:颁金杰、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4、饮食:“萨其马”5、民居:西炕为贵,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的“索罗杆”6、服饰:长袍马褂,妇女喜旗袍7、习俗:○结婚时,新娘要“坐福”○精于骑射8、禁忌:西炕不易随意坐人堆放杂物;忌打杀狗、吃狗肉,不带狗皮制物9、文化:说部和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朝鲜族——意味“光明的东方”1、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2、宗教:3、节庆: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4、饮食:主食大米、小米,爱吃“辣泡菜”、打糕、冷面、大酱汤5、民居:6、服饰:“白衣民族”7、习俗:○“男主外,女主内”○能歌善○摔跤、踢足球、荡秋千、跳板8、禁忌:尊重老人;餐桌上,餐具位置不随意乱放;婚丧佳节不杀狗、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9、文化:○农乐舞、跳板、秋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蒙古族——“游牧民族”1、分布:内蒙古自治区2、宗教:藏传佛教(蒙古族、裕固族)3、节庆:“白节”(春节)、祭敖包、那达慕4、饮食:粮食、奶食、肉食,手抓羊肉、清水煮全羊待客,炒米在粮食中最有特色5、民居:蒙古包6、服饰:长袍、必备腰带7、习俗:○长调民歌、马头琴音乐、那达慕、祭敖包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长调民歌还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8、禁忌:○进入蒙古包、盘腿围坐、炉西客人不得随意坐○主人敬的奶茶、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表示这家有产妇和病人,禁止入内○忌食自死动物肉○办丧事忌红色白色,办喜事忌黑色黄色9、文化:○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称“查干一得”,意为“白食”;“乌兰以德”即“红食”五、维吾尔族——“团结”、“联合”1、分布:新疆2、宗教:伊斯兰教3、节庆:肉孜节(开斋节)、杰尔邦节(宰牲节)、初雪节○肉孜节前一个月,是斋月4、饮食:爱喝奶茶加馕,“抓饭”5、民居:6、服饰:戴“尕帕”7、习俗:○能歌善舞,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木卡姆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8、禁忌:○禁食未经念经宰杀的、自死的牲畜,和动物的血,忌食猪、狗、驴、骡等家畜○住宅院落大门禁朝西开○睡觉忌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仰卧9:文化:维吾尔族在唐朝时成为“回纥”、;元、明时称“畏兀儿”六、回族1、分布: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2、宗教:伊斯兰教3、节庆:肉孜节、杰尔邦杰、圣纪节4、饮食:八宝盖碗茶、清真小吃5、民居:6、服饰:7、习俗:○善于经营○花儿、回族器乐,民俗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禁忌:○禁食未经念经宰杀的、自死的牲畜,和动物的血,忌食猪、狗、驴、骡等家畜9、文化:我国通用汉语文的少数民族七、苗族1、分布:黔东南、湘鄂川黔2、宗教:3、节庆:龙船节、赶歌节、芦笙节(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或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4、饮食:请客人喝牛角酒,喜酸辣,爱饮酒,爱糯食5、民居:吊脚楼(苗族、土家族)6、服饰:服饰多大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7、习俗:○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兼职、首饰制作工艺瑰丽多彩○能歌善舞,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代表性乐器○蜡染技艺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禁忌:忌在屋内煮吃蛇肉、忌刀口朝上、忌在家里后夜间吹口哨9、文化:八、藏族——“博巴“1、分布:2、宗教:3、节庆:藏历年、雪顿节、花灯节、望果节4、饮食:糌粑5、民居:6、服饰:爱戴金花帽7、习俗:○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献哈达,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最高级别,用于仪式○葬礼有:天、水、火、土、塔葬○藏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唐卡、雪顿节等8、禁忌:○禁吃驴、马、狗肉○忌讳用手触摸头顶○进入藏胞的账房,男左女右,不得混坐9、文化:唐宋时称其为“吐蕃”的少数民族九、彝族1、分布:四川凉山最多2、宗教:祭祀祖先、大乘佛教3、节庆:彝族年、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4、饮食:“坨坨肉”、“转转酒”、酸菜5、民居:6、服饰:头顶留“天菩萨”7、习俗:○崇尚黑色○“抢婚”○阿诗玛、火把节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禁忌:○禁食狗、马、熊肉○忌讳摸男子“天菩萨”9、文化:○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文事我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十、白族1、分布:云南大理2、宗教:崇拜“本土”3、节庆:三月街“又称“观音节”、绕三灵、耍海节、火把节、春节4、饮食:5、民居:瓦房,布局“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6、服饰:7、习俗:○崇尚白色○扎染技艺与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禁忌:○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火塘是神圣的地方,忌吐口水跨过○男人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9、文化:十一、傣族1、分布:云南德宏、西双版纳2、宗教: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上座部佛教(傣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3、节庆: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又称“浴佛节”)4、饮食:“普洱茶”5、民居:“干栏”式竹楼(壮族,傣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6、服饰:7、习俗:○镶牙套、染齿、文身,男子不文身,女子看不起8、禁忌:○进入竹楼要脱鞋,脚步要轻○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不能跨过,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角架○不能坐门槛○忌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9:文化:能歌善舞,孔雀舞、泼水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二、纳西族1、分布:云南、四川、西藏三省相邻地区2、宗教:东巴教3、节庆:三朵“本族保护神“节4、饮食:5、民居:6、服饰:妇女“披星戴月”象征勤劳7、习俗:“阿夏”“阿注”走婚制和母系氏族,“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8、禁忌:○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打狗○不主动入老人,女人卧室,女孩的“花楼”○不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9、文化:○东巴教和东巴文学○东巴画和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十三、壮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1、分布:广西2、宗教:多神3、节庆:春节、七月十五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除夕整煮大公鸡4、饮食:米酒是过节待客主要饮料,三七、蛤蚧、茴油石特产,甘蔗居全国首位5、民居:“干栏”式房屋6、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7、习俗:○一夫一妻,“不落夫家”○凿齿8:禁忌:○忌在农历正月初一杀牲○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忌外人入内;忌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中串门○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入碗中○夜间忌吹口哨○忌捕杀青蛙9、文化:○土著民族,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刘三姐歌谣、文山壮族铜鼓舞、织锦技艺、壮族歌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四、土家族1、分布:湘、鄂、川、黔丛山之中2、宗教:崇拜祖先、相信鬼神3、节庆:赶年(提前1~2天过年)、六月六4、饮食:酸辣,糯米和高粱制的甜酒、咂酒5、民居:吊脚楼6、服饰:7、习俗:○“以山歌为媒”,婚礼中有“哭嫁”8、禁忌:○禁食狗肉○忌踩灶、赃物放置在灶上○忌客人与少妇坐在一起○忌在家中吹口哨或随意敲锣打鼓9、文化:○语言属汉藏语系缅语族,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的少数民族○土家织锦称“西兰卡普”○“摆手舞”、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十五、黎族1、分布:海南,“百越”人的后代2、宗教: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3、节庆:“三月三”4、饮食:稻米、玉米、番薯为主食;竹筒烧饭;妇女爱嚼槟榔5、民居:船型屋和金字型屋两种6、服饰:7、习俗:○自由恋爱,俗称“放寮”8、禁忌:○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忌头朝门口睡觉○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9、文化:打柴舞、三月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领会——民族民俗旅游原则就旅游者而言,就是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以平等友好态度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就旅游开发者而言,要充分楼主一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努力避免资源的变质和异化,同时维护当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一、民族狭义——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如汉族、藏族广义——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中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二、民俗——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使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特性——民族性、地方性、丰富性、多样性、大中型、传播性、时代性、稳定性应用——将汉族和其他十四个民族的最具特色的知识应用于导游实践中其他——○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最少的珞巴族○各民族分布总体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本文标题:第四章中国民族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