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章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罗益
第四章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第一节大田作物(一)小麦一、小麦的需肥特性由于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小麦的生育期也不尽相同。秋播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播小麦为100~120天。由于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大致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吸收氮(N)约3公斤,磷(P2O5)1~1.5公斤,钾(K2O)2~4公斤。氮:磷:钾=3:2:4小麦吸收氮、磷、钾各种养分的高峰期各不相同。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氮占总量的40%;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氮占总量的30%~40%。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占总的30%左右,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量的40%;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二、小麦的施肥技术(因区域、地力、施肥习惯各不相同,以下施肥技术仅供参考,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1、普通施肥方法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施可丰复合肥(15-15-15,16-16-8等)40~50公斤。基肥的施用方法,一般在耕地前,将肥料撒施地表,随耕地翻入土中,耕深以15~20厘米为宜。追肥:在小麦返青期结合浇返青水亩施尿素或氮钾追肥20~30公斤。2.2、长效缓释肥施肥方法结合耕地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施可丰小麦长效缓释肥50~60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甘肃省农科院在武威、张掖进行了小麦长效缓释肥的试验示范,其结果显示在两地小麦长效缓释肥的适宜投放量为48~53公斤,可提高产量11.8%。三、小麦田间管理技术1、冬前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增加小麦籽粒的氮素积累。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2、春季(返青—开花)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及早进行划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将一般生产中的起身期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挑旗期至开花期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3、后期(开花—成熟)小麦开花后,特别是灌浆后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所以,种植强筋小麦在开花后应注意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四、病害防治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种。近几年,小麦上的发生较重的病害有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1、小麦锈病(真菌病害)小麦锈病包括三种,分别是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1)症状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条锈病:夏孢子(小锈点)在叶脉上排列成行,呈虚线状,颜色鲜黄。叶锈病:在叶片上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或者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病斑最大,颜色比较红暗。(2)防治小麦锈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子方面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药剂拌种:用0.03%粉锈宁拌种。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源:消灭越夏的自生麦苗和田间杂草肥:氮肥早施,增施磷、钾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适时追肥水: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合理密植:避免通风不良和湿度过大。药剂防治大田喷雾药剂: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2、小麦赤霉病(真菌病害)(1)症状赤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有苗枯、茎基腐烂和穗枯等。以穗枯最为严重,在被害小穗上形成明显的粉红色霉层。(2)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减少侵染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抗病品种,及时喷洒杀菌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子方面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苏麦3号,扬麦4号等。药剂拌种:50%多菌灵浸种。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源: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促使植株残体腐烂。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合理施肥,氮肥追肥不能太晚。水: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更不能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水降湿。合理密植:避免通风不良和湿度过大。药剂防治田间喷雾:最佳施药时期为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有效药剂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3、小麦白粉病(1)症状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开始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白粉壮霉层。(2)防治防治策略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辅之以减少菌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子方面选用抗病品种:鲁麦14号,豫麦17号等。种子处理药剂拌种:用0.03%粉锈宁(三唑酮)拌种。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源:清除田间自生麦苗(主要侵染源)和病残株体。肥: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坚决避免偏施氮肥。水:合理灌溉,降低田间湿度,不能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水降湿。合理密植: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避免通风不良和湿度过大。药剂防治田间喷雾:春季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甲基硫菌灵、退菌特等。4、小麦纹枯病一、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2、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农田生态状况关系密切,在病害控制上应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的策略。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小麦生长健壮。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合理掌握播种量,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病残体的粪肥要经高温腐熟后再施用。提高整地质量,培育壮苗和加强麦田排灌系统的建设,做到沟渠配套、排灌畅通,以降低田问湿度。提倡早春中耕,促进麦苗健壮。春季有寒潮时,要看天灌水,尽量减轻低温、寒害的影响。种子处理: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三唑醇乳油、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悬浮剂等拌种,药剂用量一般用有效成分为种子重量的0.02%~0.03%。或用5.5%浸种灵乳油,每100kg种子用有效成分1g湿拌;或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粉剂、0.03%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以分蘖末期施药防效最好,拔节期次之,孕穗期较差。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零星发生,病株率达5%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亩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50~200ml/亩或15%三唑醇粉剂8g/亩等兑水60~75kg喷雾,或对水7.5~10kg低容量喷雾。在小麦孕穗期,纹枯病发生较重时,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50~100ml/亩、30%爱苗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ml/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75g/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9/亩等,兑水60~75kg喷雾。五、小麦虫害1、麦蚜:蚜虫除直接危害小麦造成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喷撒1。5%乐果粉剂1。5-2公斤,或者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顺垄喷雾,效果都很好,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2、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小麦出苗后,当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施药防治。1)撒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2)浇药水。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兑水750公斤,顺垄浇施,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3)撒毒饵。用麦麸或饼粉5公斤,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50%1605乳油50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公斤,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二)水稻一、水稻的需肥特性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公斤、磷(P2O5)0.6~1.3公斤、钾(K2O)1.4~3.8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籼稻需氮多而需钾少。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二、水稻的施肥技术(因区域、地力、施肥习惯各不相同,以下施肥技术仅供参考,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1、普通施肥方法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施可丰普通复合肥(如16-8-16,20-10-15,15-15-15等)40~50公斤。基肥的施肥方法,一般在耕地前,将肥料撒施地表,随耕地翻入土中,耕深以15~20厘米为宜。追肥:在水稻分蘖期追施尿素或施可丰复合肥25~30公斤。2.2、长效缓释肥施肥方法施可丰水稻长效缓释肥在水稻上一般施肥量:早稻亩用量为30~40公斤,晚稻亩用量为40~50公斤,单季稻亩用量为50~60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伊通县、榆树市进行的水稻长效缓释肥试验示范,其结果显示,水稻长效缓释肥施用适宜投放量在50~60公斤,可提高产量5.6%。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于2009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进行了施可丰水稻长效缓释肥的试验,结果显示此地区种植的水稻平均增产13.17%。黑龙江农科院在绥化市进行的水稻长效缓释肥试验示范显示,水稻长效缓释肥的适宜投放量为每亩40~50公斤,平均亩增产9.32%。三、田间管理1、返青分蘖期一般25-30天。早施速效性N素促蘖肥,一般在插秧后7一10天一次施足,中熟品种15一20天适量施用。插秧后要适当加深水层3.3一5.0cm为宜,叫寸水活棵,返青后排一半水;以利分蘖发根。分蘖末期排水晒田,使叶色变黄。可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增加抗倒伏能力,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吸肥能力,疏通土壤空气,改善土壤性质。2、长穗期历时30-35天,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基本上决定穗粒数。中熟品种在晒田后落黄要施用适量硫铵(2.5-5公斤/亩)作保蘖肥,再黄后施用穗肥。中低产田,穗肥要提早在幼穗分化前,可兼顾增穗数,促花,倒二叶抽出后施少量保花肥,早熟品种在重施促素肥,酌施保孽肥后不施用穗肥,晚熟品种在穗分化开始后10一15大,适量补施一次保花肥,长穗期水稻,田里宜保持4.5cm水层,抽穗前3一5大排水晒田,地面不开裂度,稻叶退黑转黄。3、抽穗期约30-40天。抽穗扬花期,田间有水提高空气湿度利于授精。4、水稻的后期管理:抽穗开花—成熟属后期阶段,一般经历35天左右,开花后,子粒形成,营养物质向子粒输送。开花后的光合产物主要来自旗叶、倒二叶、穗部。后期管理应保证适宜的矿质营养和适量水分供应。5、酌情施肥:维持适宜N素水平,脱肥地块扬花期亩施5kg复合肥。四、病害防治1、稻瘟病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
本文标题:第四章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罗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