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第四章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案例分析
-1-一、教学案例: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每天,当你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你知道空气质量报告中有哪些指标?PPT展示城市天气日报图片。思考交流在各城市天气日报指标中,都有什么共同的项目?为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回答各项指标中,都有二氧化硫的指数。继续探讨为什么要选择SO2等作为首要污染物呢?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PPT播放酸雨的危害和产生。讨论交流二氧化硫从哪里来的?板书1.硫在自然界的存在。演示实验硫在水中和在酒精中的溶解性-2-生观看硫单质样品,回顾、思考: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归纳板书(1)硫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2)硫的化学性质:可燃,生成二氧化硫。演示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二、SO2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实验4-7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交流补充。归纳小结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结论1:生成了pH<7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结论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有漂白性。讨论交流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红色?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0下边两段。归纳整理与水反应:SO2+H2OH2SO3。板书可逆反应讲述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讨论交流分析下列两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2H2O=2H2↑+O2↑与2H2+O2=2H2O是可逆反应吗?讲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1)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2)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板书2.漂白性:SO2具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分解,从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可用于检验SO2的存在)。PPT展示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物质的变化图片,以进一步理解其漂白作用的原理和暂-3-时性。思考草帽、纸张为什么会泛黄?探讨交流你学过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否相同?归纳整理列表比较:活性炭、过氧化氢、过氧化钠、次氯酸。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探究比较氯气与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播放视频。观后填表。氯水二氧化硫原理实质效果范围讨论交流根据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判断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并结合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SO2还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板书3.还原性。2SO2+O22SO32H2O+SO2+Cl2=H2SO4+2HCl讨论交流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以1∶1的物质的量之比一起漂白一种有色物质时,漂白效果会()A.增强B.不变C.减弱D.难确定思考分析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那么用什么吸收尾气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呢?板书4.二氧化硫跟碱反应(酸性氧化物)。SO2+Ca(OH)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是二氧化硫。板书5.二氧化硫跟碱性氧化物反应。催化剂加热-4-SO2+CaO=CaSO3板书三氧化硫: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都很低。化学性质:三氧化硫——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热)三氧化硫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H)2=CaSO4+H2OSO3+CaO=CaSO4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板书二氧化硫的用途——利弊分析。利:弊资料简介拓展:硫化氢的性质。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可燃性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3.硫化氢的毒性:课堂小结一、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性质二、二氧化硫(SO2)1.SO2的物理性质。2.SO2的化学性质。(1)能与水和碱反应(酸性氧化物)。(2)漂白性(暂时的,有选择性的)。(3)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作业课本P95——1、5、6、8课后调查:1.SO2有哪些危害?2.什么是酸雨?是怎样形成的?3.SO2的来源?-5-4.酸雨的治理与防治。资料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2.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6-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低于5.6,如青岛、太原、石家庄等地。二、教学案例分析:一、学什么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二、怎么学采用了图片引入,问题设疑,实验释疑,练习跟进的方法学习.时刻保持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三、学的如何?通过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纸张为什么时间长了会变黄?为什么有的银耳会很白?),来复习巩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避免酸雨的形成”问题,既可以体现课标“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环境问题”,又能复习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最后通过几个习题,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本文标题:第四章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