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四章国际贸易及其机制的发展
第四章国际贸易及其机制的发展•国际贸易作为世界各国间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过程,世界资源在各国间进行重新配置的重要渠道,是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实现经济交往、经济分工和经济合作的基本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依据的演变•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世界各国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目的与构成•实质: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策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也受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目的:•(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4)通过关税和出口积累资金•(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1)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贸易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总政策、进口总政策•(2)进出口商品政策•(3)国别贸易政策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3、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要考虑的因素•(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繁荣与萧条,盈余与赤字•(4)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5)国际环境•(6)生态环境二、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以英国为代表,其表现如下•(1)废除《谷物法》,1663年实施,1846年废除,1849年生效•(2)废除《航海法》,1854年废除•(3)取消特权公司,1831和1834年取消东印度公司的特权•(4)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简化税法•(5)与外国签订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条约,1860年英法签订《科伯登—谢瓦利埃条约》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条款。2、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自由化的原因:•(1)美国积极主张削减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者。•(2)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3)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欧共体等。•(4)跨国公司的出现要求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5)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这一时期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由化高于他们同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化•(2)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自由化高于外部的自由化•(3)工业制成品的自由化高于农产品的自由化三、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3、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四、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2、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五、保护贸易理论的演变•1、重商主义•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1816年美国提高了制成品的进口关税,真正实施是1864年南北战争后•3、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4、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学说•5、中心—外围理论•6、战略性贸易政策,用关税抽取垄断利润、用补贴获得市场份额4.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马克卢普、哈罗德等人的有关国际贸易的观点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推崇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对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严厉批评,主张国家干预,强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基础上,他的追随者引申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而获得顺差,可以和增加国内投资起同样的作用。因为贸易顺差可使该国支付手段扩大、利息率降低,从而起到刺激投资、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长此下去贸易顺差可以导致国民收入的倍增。5.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阿根廷经济学家劳拉·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部分。他认为,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传统的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理论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不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他认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RaulPrebisch,1901-19856.战略性贸易政策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布朗德、巴巴拉·斯潘塞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一关贸总协定诞生的背景•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性原则,具体体现在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每一成员对任何其他成员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时在国内税费等经济权利方面应与本国产品享受同等待遇,不应受到歧视.•最惠国待遇原则:它是多边的、无条件的;它要求每一缔约方在进口方面应该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其他缔约方,而不应采取附加条件的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实施不得以任何政治或经济要求为先决条件.•2关税减让原则:关贸总协定要求各成员方通过谈判降低各自的关税水平,并将这些减让的税目列入各自的关税减让表,使其约束起来.•3取消数量限制的原则:任何缔约方除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产品的输入.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但必须在非歧视性原则的基础上实施.•4透明度原则:它要求缔约国实施的有关贸易的法律,规章,政策必须公布于众,使各贸易伙伴了解其内容,防止缔约国之间进行不公开和不公正的贸易而有损于非歧视性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按市场供求而形成的价格进行的贸易行为;反之,以人为方法低于此价格出口,使别国同类产品生产厂商受到伤害的竞争或人为地限制进口,不保护知识产权等活动称为不公平竞争行为.世界贸易组织通过以下措施保证公平竞争: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纠正不共平贸易,纺织品和农产品贸易逐步取消配额和出口补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三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1、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2、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只有150个成员国,而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3、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4、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倾向.•5、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原则•允许发展中成员方的关税总水平高于发达成员方,发达国家原来的关税总水平为6.3%,发展中国家为15%,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降到3.8%,发展中降到12%.•允许发展中成员方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允许发展中成员在一定限度内对其出口实行补贴.
本文标题:第四章国际贸易及其机制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