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海顿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浅谈海顿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在西方音乐史课上,我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以及他们所创造出的美丽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是指西方音乐史的第五个分期,包括前古典主义和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西方音乐史时期,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的杰出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音乐艺术的“经典”。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崇尚理性,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对我触动很大。在众多杰出的音乐家中,我影响最深刻的便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1732年3月31日生于南奥地利近匈牙利边境的罗劳村。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他们都爱好音乐,父亲常在家里唱民间歌曲;海顿童年时代生活在农村中,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紧密的联系,其基础从小就奠定下来了。同巴赫一样,海顿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八岁起他就在多瑙河畔的海音堡教堂和维也纳的圣斯蒂芬教堂童声合唱队歌唱,通过这些演唱过的曲目,熟悉了过去的奥地利、尼德兰和意大利作曲家的许多复调风格的作品;十八岁因变声而被解雇,为了生活,他积极参加各种街头演奏、家庭四重奏晚会,更加密切地接触维也纳的世俗音乐,他孜孜不倦地埋头写作,刻苦钻研以丰富自己的知识;1759年起,有三十年以上的时间,在封建贵族府邸中服役,根据主人的命令,创作各种各样的作品,包括餐后的音乐演奏、娱宾的歌剧,祝贺诞辰的声乐大曲,家用礼拜堂弥撒乐等;1798年随着亲王乐团的解散,他搬到维也纳定居,开始了作曲生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两次去伦敦,为英国写下了十二部《伦敦》交响曲,获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称号,赢得极大荣誉,从此名震全欧,被人尊称“海顿老爸爸”;1809年5月26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维也纳,炮轰这座音乐之城,炮弹落在海顿的院子里,海顿难以抑制爱国的激情,硬撑着来到琴房,深情地弹奏着那首由他改编为《皇帝四重奏》的奥国国歌,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奏,五天之后与世长辞,长眠在贡佩贝尔克墓地。海顿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是十八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许多作曲家所共同经历的道路,同时也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生活的典型写照。海顿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在众多杰出的作品中,我最喜爱的是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一开始我被这部交响曲的名称“告别”所吸引,本以为是部悲伤,难过的乐曲,却没想到它塑造的却是伤感而激越的形象。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管弦乐团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海顿用特殊而巧妙的方法,改变了乐团的困境。全曲分为四个乐章,并使用了升f小调,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第一乐章从基本主题直接开始,它一出现立即造成一种慌乱不安的感觉,非常具有冲击力,如浪潮般一浪紧接一浪分,乐队的气势声势浩大得被体现出来,小提琴演奏时的节奏也蕴含着急躁的情绪,中间有一段很短的平静而柔美的间奏。第二章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奏处理。第三章是一支小步舞曲,包含了一支由圆号演奏的古老的格里高利圣咏曲调,忽强忽弱,变化不定,洋溢着海顿的舞曲所惯有的欢乐和幽默。第四章又回到急速而慌乱不安的音乐上来,由急板和慢板组成,前半部分给人以坚定的感觉,后半部分是这首交响乐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个乐章和第一乐章在总的情绪方面最接近,整个交响曲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源于此。音乐像一股旋风一样进行着,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一种即将结束的感觉,可是这急速的音乐却猝然中断,变成了温存,舒缓的旋律。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一支双簧管和一支圆号“告别了”,继之大管也抬手再会,其余两件乐器在一一向观众辞别。接着是选乐器组中的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陆续退出演奏、临近乐曲的尾声,曲调格外的哀婉凄切,只剩下第一小提琴手,他们同样也退了出去,乐曲终了。我的音乐感受: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的时候,音乐一出,我便猛的从自己的世界里跳了出来。音乐伊始,声音气势十分宏大,全乐队合奏突然出现,曲调欢快,对我的冲击力十分大。乐队合奏的浪潮一阵阵的袭来,中间有一段舒缓而温情,给人片刻休息之后,第二乐章紧接着又是一阵音乐的浪潮,没有过多的变化,只是在第一乐章的基础上做了变奏处理,但给我的感觉却是焕然一新。紧接着,欢快的小步舞曲来了,圆号的声音十分深沉动听,丰满而又柔和,古老的格里高利圣咏曲调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这时候音乐又发生了变化,急速却又慌乱的乐调又出现了,我十分诧异,这时候发生了我意想不到的一幕,一些乐器的演奏者走下了演奏台!我心里想着这样难道不会使整部曲子变得不完整吗?可是看着一位紧接着一位的演奏者下台,乐曲似乎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转变成更加有趣的模式了,双簧管、圆号、大管……最后只剩下了第一小提琴手在指挥身旁安静的演奏着。联想到这部交响曲的创作,原来这是海顿精心的安排啊,当时乐团的众多成员期待着他们的和团长海顿能改变当时的状况,能让他们回家,海顿便谱写了这样一部交响曲,一位位演奏者的离开,正是他们想要归家,思念家乡的表现啊,由此,当时的尼古拉是也懂得了这部乐曲中的秘密,让这些乐队成员回家了,这也算是一种告别吧。我本身对音乐的研究不深,但我却被这部交响曲深深的吸引了,不论是曲调的风格,还是演奏者之间的配合,或者是海顿的设计之精妙,抑或是这部曲子所表达的感情,我都十分沉溺其中。《告别》可能没有海顿其他的作品那么有名,但我觉得它是海顿设计最精妙的一部作品,通过逐渐离场的特殊手法来传达他们的思想之情,德国作曲家舒曼听了这部交响曲后也说道:“对此谁也笑不出来,因为这绝对不是为消愁解闷而写的。”海顿最大的功绩是创作了104部交响曲,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就是以海顿所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为代表而逐渐形成的。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乐章形式,并在乐队乐器的使用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是海顿众多优秀作品之一,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部值得聆听和学习的作品,感谢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无价的艺术珍宝。
本文标题:浅谈海顿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9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