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源于改善社区环境/工余活动/劳工福利行动;随时代变迁与新理论涌现,变得更多样化、更专业化;经历了关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再到关注个人治疗/个人发展层面;小组工作因不同的介入取向(微观宏观),有不同的介入模式最基本与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单选题)第四章社会目标模式理论基础;工作内容;实施原则;评价与运用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p52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是最早的小组模式,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汲取营养,它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与社会变迁(单选题)理论来源(多选题):系统论/生态系统论(社会系统影响其内部的个人/群体;反之,也然);杜威教育理论(关于领导者与公共责任的概念);社会学观点(个人问题通过社会变迁解决);经济学与政治民主理论(福利分配与民主参与)一、参与、意识提升、赋权p522(一)社会政治民主理论的假设●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主权在民)●沟通、理解、平等是从对话开始●教育也是一种权利(参与能学习民主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建立平等关系/民主化教育)(二)赋权(empowerment)的假设赋权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涵盖3个层面●个人层面赋权:发展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社区层面赋权:获得知识能力、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性理解●社会层面赋权:获得能力资源,实现个人/集体目标(三)弱势群体概念●从社会竞争、社会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问题●从经济贫困、权力关系、文化认同,来论述社会排斥与边缘化机制●反映了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问题,与社会目标模式的社会公平/社会关怀理想一致●例子:昆明市小额贷款扶贫实施计划、单亲妇女自强小组二、系统功能理论p53(一)基本原理●一切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结、发挥各自功能的系统●四个原则:-目的性(目标)-整体性(“面”之间联系或同一性)-层次性(层次结构的相互关联)-动态性(随环境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3(二)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小组是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小组是基于整体性原则建立的(突出小组整体功能最大化)●小组须建立总目标与过程目标●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情境化过程(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方法)三、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54(一)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有2个层面●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行为互动必导致关系与制度变迁)●制度化过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制度的改革)(二)小结●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变迁●小组工作即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制度完善与改革第二节社会目标模式的工作内容一、基本观点(主要在社区层面开展)(多选题)(一)基本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以小组工作原则与方法,培养组员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社会良知●应用于社区层面,较多运用在社会小组和组织小组中4(二)基本假设●组员通过小组互动过程形成共同目标,又可以推动小组工作过程●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能获得自我发展、提升参与能力、承担有意义社会行动的能力二、工作内容p54(一)目标●目标特征以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与责任感、实现社会整合作为小组目标●内容(三个层次的内容)(多选题)-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与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感;-发展组员的社会能力(尤其与社会环境互动能力,增强自尊心);-培养社区领袖(以推动变迁)(二)小组(特征)●目标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社会变迁/社会改造●信仰组员为了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社会公平/关怀/爱●社会行动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自我发展组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三)组员●特征具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资格5所有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边缘界群体。如农民●性质开放性小组,组员来去自由●内聚性为共同的理想或信仰而求同存异(四)工作者●特征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角色(同路人、多变的角色)-小组开始与结束:倡导者(社会责任心)、引导者(完成任务/目标)-小组中间:使能者(使组员发展为有责任心的公民必需的技巧)、资源提供者(为组员的利益动员与联系社区资源)、榜样(树立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的形象)第三节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一、与社区目标一致●与社区目标一致性原则:选择合适的问题介入,权衡可能产生的后果二、激发社会责任感●强调成员自我醒觉与工作者的专业纪律与伦理守则(不强制组员)●增加组员社会行动力,激发社会责任感6三、尊循民主原则●遵循民主原则:-鼓励组员充分参与(无论背景/种族/性别等)-引导组员对小组目标形成共识,形成集体行动四、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变迁●充分利用机构(政策/信念/目标/资源)与社区的资源●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第四节社会目标模式的评价与运用p55一、社会目标模式的评价(一)优势●最大优势:符合社工原初追求社会公正与应会关怀的理想●是个人的也是政治的:将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制度相勾连,注重公民参与来解决问题●民主化原则:-接近社区工作,利用社区领袖管理社区问题-民主化原则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区赋权目的: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区教育、提升民众7意识,达致社区赋权目的(二)限制●过分依赖意识形态:致使其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趋向于将小组工作推向社区工作:混淆了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界限。如邻舍层面的社区发展计划二、社会目标模式的运用(一)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工作原则(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社会变迁),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推动弱势群体的能力建设与应对市场压力中,需要群体意识与智慧(二)在中国的运用●被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构采用,有力推动社区发展工作●例子:-NGO的“扶贫”、村民自组织发育;-农村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妇女成人教育小组;-单亲母亲自强小组与离婚妇女适应小组;-被虐待妇女意识醒觉小组练习活动81、叙述中国大陆机构中一个小组的性质与特征,其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2、举例说明在社会目标模式中社工者扮演的角色。
本文标题:第四章社会目标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