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四章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章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一个市场均衡:商品市场均衡教学重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理论教学难点:投资乘数。第一节宏观经济均衡一、两类宏观经济变量理论概念: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概念:总收入、总产出与总支出总需求AggregateDemand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商品与劳务的有效需求总量。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即:AD=C+I。三部门中:AD=C+I+G四部门中:AD=C+I+G+(X-M)在短期,国民经济的水平(GDP)取决于总需求。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总供给是国民经济的总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总是由生产要素的总和决定的;对家庭来说,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所以,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可以表示为AS=C+S;三部门中:AS=C+S+T四部门中:AS=C+S+T(S中包含外国居民的储蓄)在长期,GDP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能力,取决于总供给。国民收入通常用Y来表示。从总需求方看,Y≡C+I从总供给方看,Y≡C+SY是一个代表性的概念,它代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实际上指的是GDP或GNP。为了不确指,就使用了国民收入这个词。二、总需求决定总供给凯恩斯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认为总需求才是决定性的变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国民收入水平(Y)。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经济活动水平,这一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我们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对某种商品来说,如果其供给与需求相等,则供求关系就达到了均衡,此时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这是一种微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与此类似。宏观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中:总供给=总需求或者: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或称均衡总产出。四、均衡的收支分析在国民收入核算时,有恒等式总产出总供给总收入总需求总支出该式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1)总产出被定义为C、I、G、NX之和,该式无条件成立。(2)可以把该式看作一个函数关系式,左边:Y:GDP,是个因变量;右边:自变量,总需求4个组成部分中的每一项变动,都会引起国民总产值Y的变化,这便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含义所在。1.45°线:收支相等线2.均衡的图示YC+I100收支相等线收入=100支出=10010045°45°C+IYC+ICY0Y13.均衡(产出)是如何形成的总支出总收入总产出YNXGICY若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位于45°线右侧的A点,企业中不希望有的过多存货,这时企业就会削减生产。若生产低于需求,则位于45°线左侧位置B点,企业库存就会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支出等于收入的45°线,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用C+I代表总支出(代表总需求AD)用Y代表总产出(即总供给AS)或总收入1°均衡产出位于总支出与产出(收入)相等的点上。2°向上移动总支出曲线引起均衡产出量的增加。幅度越大,总产出增幅越大。Y100支出决定收入供求AB0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消费信贷状况1.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2特征:a:自发性消费表示无论有无收入都必须支出的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MPC〈1)表示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Yd:居民的可支配收入bYd:引致性消费新增消费与新增收入成正比增长。消费由自发性消费和引致性消费构成.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新增加的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新增的消费数量2)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全部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量某家庭消费表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299页)(YCCdYdCYCMPCYCAPC当函数是线性时消费不如收入增加快dbYaC收入增加,消费增加MPC、APC的特点1)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10MPC2)APC可能﹥、﹦、﹤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3)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MPCAPC因为只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小,说明APC越来越接近MPC。3.消费曲线、如果消费函数是非线性的,可表达为一条曲线: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消费量的增加和Yd的增加并非一直保持一定的比例,即MPC并不固定。当Yd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增幅不断下降:边际消费倾向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二、储蓄函数TheSavingFunction对家庭部门来说,收入除了消费,就是用来储蓄,储蓄与收入也是正相关关系。Y=C+S1.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2.储蓄倾向1)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1.011.000.990.970.940.920.890.890.850.750.640.590.53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ABCDEFG问:MPC、APC的关系如何?它们的变化由何规律?(1)(2)(3)(4)收入消费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APC))(YSSMPCbYabYbYaYCAPCYaYbabYaYCYS)1()(Y0123C681012144567C=C(Y)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2)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即(1-b)。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APC和APS的关系MPC和MPS的关系3.储蓄曲线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第三节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注意:1.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总支出的水平,也就是总需求AD水平。Y0-1S681012141234S=S(Y)Y0-1S681012141234S=-a+(1-b)YYSAPSdYdSYSMPS1APSAPC1MPSMPC储蓄曲线是任一点的斜率即是MPC。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APC。如果储蓄函数是线性的,可表达为一条直线:如果储蓄函数是非线性的,可表达为一条曲线:10070080050550600254755000400400-1001000SSCCDDII0.8750.250.750.9160.250.750.950.250.7510.250.75AAPPCCMMPPSSbYaCMMPPCC3.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在大萧条时期。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TheModelofTwoSectors基本假定:(1)经济中只有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2)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总支出总收入总产出Y举例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4/5Y,投资I=100,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Y=AE=C+IY=200+4/5Y+100Y=1500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如果Y=1400,C=200+4/5Y=1320AE=C+I=1420AEY,Y增加Y=1420而Y=1420时,AE=1436,AEY,Y增加如果Y=1600,C=200+4/5Y=1480AE=C+I=1580AEY,Y减少Y=1580而Y=1580时,AE=1564,AEY,Y减少将消费方程代入收入恒等式,就得到均衡收入:、图3-9两部门衡收入的决定ICYbYaC0II45°AE0Y0A+IEY=AEAE=C+I15001500C+I45°线AE15001500C+I45°线AE1400142015801436156414201436158016001564140014001420142015801580143614361564156414201420143614361580160015801600160015641564Y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支出法统计的Y收入法统计的Y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二、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基本假定:(1)经济中存在家庭、厂商和政府三个部门(2)无折旧(只讨论国内生产净值NDP的决定,所以投资仍指净投资(3)无间接税(政府的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T)均衡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Y0Y1YYAE=C+I45°C+I0IE1E2TYYd得: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总支出变化,均衡Y也随之变化ICYICYICY0IIbIaY1YbaS)1(ESIYS,I图3-11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0Y0ESIYS,I图3-11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0Y0Y=C+I+G)1(100tbGbTIaYAEYEC+I+GC+ICY00AEYEC+I+GC+ICY00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比较第四节乘数理论一、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如果某个需求部门有一个较小的变动,该变动就会影响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总产出在各个部门都发生变动,这个变动的总和,就是“乘数效应”。总支出中每一项增加都能带来总产出更高水平的增加,即都能带来乘数效应。1.乘数的概念TheConceptionofMultiplier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用K表示。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Investment’Multiplier△Y=KI△IKI=△Y/△I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提出投资乘数。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出口乘数。2、乘数效应发生的前提:存在闲置的资源、过剩的生产能力;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稳定。3.乘数效应的图示乘数效应如图所示:投资支出的增加△I明显小于总产出水平的增加△Y,一个较小的总支出增加带来了总产出的一个较大的增加。000000TRTRGGIIXXmYMMtYTTTRTYYbYaCMXGICYddmtbMXbTRbTGIaY)1(1000000其中:消费、进口、税收都是收入的函数,即内生变量。出口、投资、政府支出视作外生变量。a、b、m、t是参数,事先给定。bIaY10)1(100tbGbTIaYmtbMXbTRbTGIaY)1(100000045°Y45°YAEAE'AE△I△YY*Y**4.乘数效应的大小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经济中漏出的大小,包括边际消费倾向、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如果经济中的漏出越大,则每一轮的总支出就会减少得更快,相应的乘数效应就越小,反之,如果漏出越小,则乘数效应就越大。二、乘数原理、支出增加,将增加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这些新增的总收入并没有就此“沉淀”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将形成消费支出,成为新一轮总支出的增加,进而带来总产出的进一步增长。最终,总产出增加的总量将数倍于总支出的原始增量。乘数原理的举例假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增加100亿,边际消费倾向b=0.8,国民收入增加了多少?第一步:100亿的△I购买了投资品△Y1=100第二步:100亿的△Y中有80亿购买消费品△Y2=100*0.8第三步:80亿的△Y中有64亿购买消费品△Y2=100*0.82第四步:64亿的△Y中有51.2亿购买消费品△Y2=100*0.83………△Y=100+100*0.8+100*0.82+…=100/(1-0.8)=500KI=△Y/△I=1/(1-b)举例说明乘数的原理投资增量(△I)AD增量(△AD)NI增量(△Y)消费增量(△C)第
本文标题:第四章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