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第八课
1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1.民主的涵义: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民主民主[补]统治方式政治制度专政专政2.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3.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高度来认识,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的目标。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到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4.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中国的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2)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3)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4)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劳动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6.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7.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性1)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性:①基层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层性工作。②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1)如何推进基层民主:①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基层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②切实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我国已经建立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③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特别是青年学生,要努力培养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8.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2)有法必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4)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310.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①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社会主义法制委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③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11.从“人治”到“法治”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人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①[“人治”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超乎社会之上,处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生活,完全以个人的意志愿望能力、政治素养、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为转移。]。②“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制”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与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少数领导人是否贤明。2)“法治”优于“人治”,“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制”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性和有序发展。我们所说的“法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国家。3)“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法制化阶段。这是继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及其重要政治制度建立之后,我国政治文明后又一重大进步。③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税收可以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因此,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中,税收的监督作用是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12.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依法治国方略包括三方面的内涵: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②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④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要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目标,而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实行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②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③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政治文明的涵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政治文明不可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政治制度文明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6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1.公民政治参与的涵义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2.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注:这与公民享有的三种基本民主权有关)1)政治选举是人民选举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政治选举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注:我国选举的特点——权威性、普遍性、平等性、自由性)2)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和要求而结成持久性组织的活动。一般而言,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政治性社会团体两大类。(注:介绍政治性社会团体)3)政治表达是指公民通过某些途径运用某些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以便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方式。政治表达式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之一。①政治表达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②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③政治表达的具体形式:信访、领导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专家论证、听证会。3.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公民的政治参与式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是要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使国家政策的制度和执行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4.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1)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施有序的必然方式。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3)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民主的实现和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6.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良好环境条件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3)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4)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7.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受《宪法》和法律保护1)《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宪法中的相关条款,为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宪法依据,是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首要内容。2)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也为公民的政
本文标题: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第八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2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