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27期
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27期本期目录·历史是一面镜子·审税农民种粮“剐业化”·中国足球反思录(上)·构筑留守少年成长“安会网”·务实看待医改三年·预算编实或可从“兰公”始·读者笔锋·漫画杂感·回眸十年那些人,那些事·2008的万千志愿者:发现自己·高占成、孙军:“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戚发韧、杨宏、刘宇:代代相传唱天歌·沈浩的故事:第三次鲜红的手印·鞍钢工人郭明义:“我常常幸福得落泪”·“当代雷锋”并不寂寞·那些“最美”的人:他们的抉择·“抡”成“工人博士后”·“法官妈妈”的牵挂·时事聚焦·瞭望前瞻·解读党内法规建设·香港,无限荣光看明朗·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郎部长万钢科技型小企业引领大米来·天下名胜“醉”美净影(焦作净影之五~之八)·地方教育机构骗补缘何颁发·消费税改革震动日本政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杰出领导与创新者奖”全球首奖颁给李从军·焦点人物·高覆盖率保障房建没的融资方式·一周网淡:教育部“禁止对学生分类、杜绝俸罚”引网民争论(三则)·班子内部制度建设三明答问[南辰汽车聚焦]·机动车“非强制报废”应三思[视野]·夏至时节话消夏[国际评论]·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提速·非洲经济步人“黄金发展期”·越南背信弃义南海再挑事端·燕莎奥莱引领OUTLETS商业运营模式走向未来[文化]·构建常态化文化金融对接机制[视野]·科技体制改革应全面提高效率历史是一面镜子《瞭望新闻周刊》2012027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35字文/李庆刚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淀了极为丰厚的历史资源。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不把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征程中,我们仍需以史为镜,以中外历史特别是以90余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为镜,不断审视、省察、完善自我,汲取前行力量和智慧。风起于青萍之末。以史为镜,必须知微见著,高瞻远瞩,紧跟世界发展大势,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迎头赶上。1956年,世界科技革命迎来一个转折点,信息革命全球化即将开始,当时我们也有了初步的然而又是正确的判断。1956年1月,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认真而不是空谈地向现代科学进军”。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叫文化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蠢同无知的命。”由此,“向科学进军”成为时代强音。可惜的是,由于后来“左”倾错误干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端详,我们才能深刻明白,对于执政党来说,“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是多么的重要,而“牢牢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多么的紧迫!时时谨慎不沉沦。以史为镜,必须慎始慎终,如履薄冰,胜利时不骄傲,顺利时不忘形,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然盅世之下潜伏着危机。马克思这样判断:“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指出:“乾隆受到太多的赞誉,却极少省思,在一派繁荣的乾隆中期,已日益显现了衰退甚至崩溃的征兆。”落日虽然辉煌,接踵而来的却是长夜无歌。由盏而衰的急剧变化令人警醒。中国共产党是善用历史经验的典范。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防止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等情绪的滋长,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筹划社会主义建设蓝图时,毛泽东又提醒全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而此后发生的曲折,与背离这一真理不无关系。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打量,我们才能保持清醒,“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多么不易,多么重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史为镜,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可贵的“民本”思想,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最终这只是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以后,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第一次被中国共产党认识清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根本宗旨。人们都记得毛泽东和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问:中共诸君能否找到一条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支配的新路?毛泽东说: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群众在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也真切体会到了自己改变历史的力量。邓小平说,联产承包是农民提出来的,乡镇企业也是群众创造的,我的功劳是把群众的创造加以理论的概括。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判断标准;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观察,我们才能豁然开朗,90余年来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一面镜子,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站在新的起点上,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我们仍需不时回头采借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审税农民种粮“剐业化”《瞭望新闻周刊》2012027期作者/本文总字数:4047字杨玉华李鹏黄艳在农民种粮“副业化”倾向日益加重,普惠型农业政策激励效应衰减的情况下,如何稳产增粮,值得关注“三夏大忙,绣女下床”。正值夏播夏种大忙时节,走在被干旱炙烤的部分粮食主产区,广袤的田野里却少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不少收割完的麦茬地仍然空闲。随着惠农政策的刺激效应逐渐衰减,“靠天种,靠天收,不指望”悄然成为一些农户的种地新态度,.部分农民渐渐把种粮当成“副业”,影响到未来粮食稳产高产增量。对此,熟悉农情的基层农业专家认为,在稳定普惠型补贴政策同时,应增强差异化政策的激励和引导,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和产出率,抓好种粮大户等“职业农民”建设。卖粮不愿去粮库抗旱打水少热情三夏时节,记者在鄂豫皖等多个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一些农民售粮图省事不愿去粮库,夏种夏播抗旱少热情,粮食生产越来越“副业化”。——宁肯折价卖小贩,不愿拉粮去粮库。与过去农民直接拉粮到粮库不同,越来越多的农民倾向于地头卖粮,一般经过两手甚至三手交易后,才到达粮库或收储企业。河南省延津县司寨乡大庞固村距当地中储粮河南公司储备库仅一路之隔,记者发现,虽然当地直属库正在按托市价收储中央储备轮换粮,但该村部分村民却未直接到粮库卖粮.而是卖给村里的两个粮贩。村民郑海龙告诉记者,刚刚将近万斤粮食卖给了村里粮贩郑进武,价格在每斤1元左右,“虽然价格低点,但这样省事,除杂晾晒他们全包。”“现在粮库收粮对水分、杂质要求特别严格,不过关就要扣量。一万斤粮食自己根本忙不过来,不如直接交给粮贩省心。而且现在外出打工一天至少挣100块,粮食少卖一点钱,多打一天工就挣回来了。”郑海龙说。在安徽、湖北等地,记者也发现了类似情况。不少粮食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小麦收得快,闪电一样几天就收完了。农民也不像过去,愿意花力气晾晒、除尘,而是卖地头粮,或者草草收拾一下就卖。安徽省定远县桑涧镇青冲村村民董学艺已经好几年没卖粮食给粮站了。他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一般都不愿意在家储粮,收上的麦子都想快点出手;个体粮贩上门收购,对粮食质量要求也不高,因此农民很乐意卖给他们。加上这两年国家收粮少,农民们也渐渐习惯卖给个体粮贩。——旱情声声紧,抗旱热情少。今年夏种时节,鄂豫皖等粮食主产区遭遇持续干旱。在安徽北部的小麦主产区,刚刚收获完的麦地因为一个多月久旱无雨,夏种受阻,不少地方进度低于常年水平。在湖北北部和河南,干旱也导致水稻秧苗栽捅受阻、部分耕地无法播种、秋作物难出苗等。然而,一些主产区田野上,收割完的麦茬地仍然空置着,仿佛冬闲地一般。在安徽五河县双忠庙镇三周村,村民朱彩霞农忙时节还躺在家里睡午觉,因为干旱缺水,她家8亩地只种了l亩地水稻,其他3亩水稻田和4亩旱地仍然空着。在她家的旱地里,记者看到,土地已经干裂,地里的麦茬也被烤得焦脆,轻轻一折便断了。朱彩霞说,连续一个月没下雨,地里干得连犁地的机子都刨不动。“抗旱打水成本太高,如果到6月底不下雨,这几亩地就放在那不种了。我家六口人,靠这几亩地养不活。”采访中,鄂豫皖等多地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今年夏种时节虽然旱情较为严重,但农民表现出的抗旱热情却大不如以往。大量劳动力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愿意回家抗旱。农民反映,每小时抗旱浇水需大约35元投入,每亩抗旱浇水需要5到6个小时。这样的高成本使得农民即使眼看着干旱一天天延误农时,也不愿意投入抗旱。“三笔账”折射种粮日益“副业化”无论是折价卖粮,还是抗旱热情低,这些“怪事”背后透露出的是农民符合逻辑的“精明”选择。采访中,几地农民给记者算了“三笔账”,由于种粮收益持续走低,农民种粮日渐“副业化”。粮价账:郑海龙告诉记者,今年他的麦子卖给个体商贩,每斤0.95元,水分、杂质要求宽松;粮站收购价是三等1.02元,水分、杂质要求严格。以一亩地收700斤小麦计算,卖给个体粮贩虽然少收益近50元,但省事省工,十分划算。“达到粮站的要求,我至少要花四五天时间对新粮翻晒、.烘干、去杂。这四五天就算一天打工只挣80元,也能挣三四百元。比起来粮价损失是小钱。”郑海龙说,这几年国家每年都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涨幅仍追不上劳动力和农资价格涨幅。今年小麦收购价最高每斤提了9分钱,算涨得多的,但算下来一亩地就增收六七十元钱,十亩地也才六七百元,比起农民一天打工近百元收入,吸引力大不如从前。抗旱投入账:朱彩霞告诉记者,一亩地每小时抗旱浇水需要柴油费35元,雇人l小时还要30元。一亩地抗旱浇水至少需要4个小时,需要投入260元。她家8亩地,光抗旱费用就得2000多元。“我这8亩地,4亩水稻,4亩旱地,水稻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除去化肥、农药等投入,纯收入在七百元左右。旱地种的玉米、豆子,收入不高,基本是保本。这样算下来,这一季纯收入也不过两千多元,抗旱下那么大力气,下半年基本算白忙活了。”朱彩霞说道。种粮收入账:采访中,不少农民讲,这两年劳动力价格涨得块,出去打工,就算在建筑工地卖苦力,一天也能挣个100多元,如果会点泥瓦活或者在企业里打工,一天能有一百五六十元的收入。相比而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而粮食价格上不去,比较收益越来越低,种粮收入已经不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朱彩霞告诉记者,她与丈夫在外打工,一年纯收入在五六万元左右。而8亩地一年纯收入最多不过六七千元。仅占到他们家庭总收入的10%左右。所以,很多农民宁愿花更多时间去打工,也不愿花太多力气去精耕细作。“种粮就是保点吃喝,地好的撒把种子种一种,靠天收;地不好的,干脆就摆在那不种了。”安徽省小麦专家胡承霖长年深入基层,关注粮食生产,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民已经由过去的一年种两季变成种一季,特别是水稻产区,水稻收获后冬闲田有增多趋势。他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务工农民需求增加,而种地效益低,弃农务工、经商是形势所趋,农民种粮“副业化”难以避免。稳粮增产催生“职业种粮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面对农民种粮态度的悄然转变,一些惠农政策的刺激效应正在逐渐衰减。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记者发现,
本文标题: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27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4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