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章管理的演进本章要点:1、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历程2、管理科学各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3、当代管理科学的新发展【开篇案例】铁轨的标准轨距、航天飞机推进器的宽度与两匹马屁股的宽度现代铁路的路轨、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和火箭推进器,都与古代战车及马屁股的宽度有关?国际上通用的铁路标准轨距是:4.85英尺,为什会采用这样的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有轨电车的人所设计而来的,有轨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正是:4.85英尺。为什么有轨电车轮距会是4.85英尺呢?这个尺寸与马车的车轮距离一样宽,因为设计有轨电车的人原来是造马车的。为什么马车的车轮距离是4.85英尺?原来,英国的马路辙迹的宽度是4.85英尺。如果马车改用其他尺寸的轮距,轮子很快就会在英国的老马路上撞坏。英国马路的辙迹宽度又从何而来?这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期。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4.85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罗马战车的宽度又是怎么来的?答案很简单,它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的总宽度。更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而推进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来决定,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这些推进器造好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4.85英尺又起了主决作用。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设计,早就在两千年前便由古罗马的战马后臀决定了。其实,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也不乏这样的事情:有时,员工在工作时机械地执行一些制度或者惯例时,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制度或惯例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如果我们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发现很多被惯性掩盖起来的问题:行为—惯例—规则—制度!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管理理论指导实践!资料来源:徐海华,《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纠葛人生哲理》,群言出版社,2004年。第2章管理的演进第1节人类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和许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与管理发展的重要贡献。我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也许起源于《周礼》(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该书第一次把我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我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孙子兵法》,距今已2500年。《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在世界各国军事管理中奉为经典规则,并在企业和商务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方面,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比较系统地体现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事考试和选拔的思想。从现代的观点看,尽管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和选聘标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考试和平等竞争的方法选用人才,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范例,有的学者甚至把它说成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先驱。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城总长达到六千七百多公里,从公元前七世纪我国春秋战国时开始修建,一直延续到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美国阿波罗登月的宇航员曾报告说,他们在月球上可以观察到地球上两项人造工程,第一项就是长城。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均不发达的古代,我国人民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进行得如此周密细致,真正使世人感到惊叹!古代管理实践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系统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另外中国古代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大运河等伟大的建筑和艺术,都是产品质量和工艺管理上的杰作。中国古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一批像孔子(孔丘)、管子(管仲)、荀子(荀况)、墨子(墨翟)、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孙子(孙武)、韩非子、商鞅、李斯、诸葛亮、李世民(唐太宗)、第2章管理的演进王安石、康熙(玄烨)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们也称得起是伟大的管理学家。在他们当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有影响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广为流传在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亚洲国家。近年来,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相继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他们都没有否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去走全盘西化的道路,而恰恰是吸收了东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用儒家的观点塑造现代企业文化,形成了与西方管理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色。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它称为“新儒学派”。[阅读材料]二、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文明古国埃及和巴比伦在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光辉的实践。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伟大而精美的建筑工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从设计到管理组织,都可以称得起是人类社会最光辉的遗产。古代巴比伦还制订了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文件汉摩拉比法典,内容涉及到个人财产保护、货物交易规则、上下隶属关系、工资标准以及犯罪处理等,对推动人类司法制度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前370年,古代欧洲的希腊学者瑟诺芬(xenophon,,公元前427—前355)曾提出过劳动分工和制鞋生产流水化作业的设想,还出现过像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那样的一批贞观政要简介《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诤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朝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第2章管理的演进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古罗马帝国最早采用职能式的组织形式并建立了分级管理的中央集权等级制度。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马基埃维利在他的著作《君主论》中,最早提出了有关领导行为和素质的理论。他指出领导者只有依赖群众的支持,才能使组织内部产生高度凝聚力,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以及坚强的生存意志力。他的理论是对当时杰出领导者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对现代领导行为的研究与领导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8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进行第一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和管理学家。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发表了《国富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经济学观点,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对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了全面的剖析,即:①劳动分工增加了劳动者的熟练程度;②节省了从一种工作转换为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③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更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设备。[阅读材料]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1792—1871)发表了《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一书,除进一步阐述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外,同时强调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巴贝奇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指出工人的收入应有三部分组成:①固定工资;②利润分享部分;③奖金。而后两项是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直接相关联的。这项具有刺激作用分配制度的提出和实施,是巴贝奇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7月17日在苏格兰爱丁堡去世。第2章管理的演进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驱者。欧文于1800~1828年间在苏格兰自己的几个纺织厂内进行了空前的试验,为工厂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过一系列尝试。他首先倡导在企业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反对将人视为机器。他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住宅。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文是人事管理创始者。总之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一时期,人们还基本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传统的管理没有摆脱小生产方式的影响,主要是靠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这些管理思想还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但是尽管如此,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对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2节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使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凭资本家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产权的第一次分离便应运而生。专门管理人员的产生,客观上也要求人们对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高,上升到理论上,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水平。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经验管理进入到科学管理,开创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指西方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间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有三个代表人物,即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2-1925)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他们各以其独特的管理学说丰富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共同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大支柱。在三个人中又以泰勒最为典型,其理论学说也最有影响力,因此,也有人把这一阶段称为科学管理阶段。第2章管理的演进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生平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泰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泰勒学习十分刻苦,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但由于视力欠佳和健康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学。此后,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技工,由于工作努力,从一般工人先后被提拔成工长、车间主任、设备维修总负责人、总制图师等职,1884年被提拔成总工程师。当时,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经济日新月异,但企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泰勒边学习、边实践,1883年,通过函授学习和自学,获得了斯蒂芬斯工艺学院机械工程学位。在工作过程中,泰勒发现工人有“故意偷懒”、“磨洋工”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880年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了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试图找到解决“公平的一天”的办法。此后,它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铲铁砂、煤块和金属切削试验。他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劳动所用时间,并按自己的设想制定试验方案,逐渐形成一套被称为“泰勒制”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其出版于1911年的不朽名著《科学管理原理》永垂青史,泰勒本人因此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何谓科学管理?泰勒回答说“科学管理也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而已。也就是说,科学管理知识是能使工人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效率的一种适当的、正确的
本文标题:管理学第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6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