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社会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表现为:研究型、工程技术型、职业型。为此2001年,教育部调整、组建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强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拓宽专业,打好基础,理工结合。对工科学校而言也强调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创新。1.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变化我国高分子类专业设置始于1953年,是从化学和化工类专业中形成和分离出来的。理科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始建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工科的塑料工学教研室则建于成都工学院(今四川大学)化工系。最早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是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的。而北京化工大学是在全国最早建立学科内容全面的“高分子系”的院校。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校中陆续设置的高分子类专业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工、塑料工学(塑料工程)、橡塑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三级学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科类专业统一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将理科类的高分子专业并入材料化学专业或化学专业;将高分子化工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专业。使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办学口径拓宽到二级学科。目前,仍有部分院校沿用旧名称或专业方向。就学科内涵而言,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加工与应用、性能表征与方法,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基本要素,是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体。2.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布及就业到2009年,全国共有142所院校(所)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专业设置院校数按主管部门分类统计为:教育部17所,省属117所,国防科委5所,科学院1所,侨办1所,民族事委1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布点除青海、西藏、内蒙、云南没有外,在全国其他2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按招生院校所在省份统计有:江苏16所,山东12所,湖北11所,辽宁10所,河北9所,北京市8所,浙江7所;安徽7所,陕西7所,湖南7所,黑龙江6所,江西6所,.上海5所,广东5所,河南5所,吉林4所,四川3所,山西3所,福建2所,新疆1所,广西2所,宁夏1所,重庆1所,贵州1所,海南l所,甘肃l所,天津1所。附表1是按年度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院校数。全国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院校见附件一。从表中可见近十年来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呈现高速的发展壮大中,特别是地方院校增长尤其明显,说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急迫。表1我国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时间分布按主管部门分类的专业设置院校数/所专业设置时间专业设置院校数/所教育部省属国防科委中科院其他1953-1980年224104111981-1990年133101991-1997年144911998-2009年966882合计142171175112表2全国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办学规模统计(75所院校调查)招生人数/人毕业生数/人在校人数/人2003年56723670196272004年61333942241302005年62384123252432006年6244427627546在70余所招生院校中,每年招生规模在50—100人之间的院校就有50余所,占招生院校总数的78%。而招生规模在150人以上的几所院校,均是该专业办学时间最长的工科院校。有关部门对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13所教育部院校在2003—2006年的招生人数以及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313所重点院校招生人数招生人数/人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本科生1254136014071433硕士研究生621698714769博士研究生224243234229表413所重点院校就业情况2003200420052006一次就业率、%92.193.494.594.4考研率%42.642.94444.9高分子相关单位就业率%82.578.675.374.7对河北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济南大学、桂林工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10所省属院校在2003—2006年的招生人数以及就业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510所非重点院校招生人数招生人数/人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本科生1206148714101467硕士研究生4979101107博士研究生3455表610所非重点院校就业情况2003200420052006一次就业率、%91.293.790.993.3考研率%202220.923高分子相关单位就业率%82.784.480.383.2由以上调查分析可见,我国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应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非常迅速,这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数据见可见本专业就业率很高,且80%就业学生从事高分子材料工作。重点院校的考研率明显高于非重点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比例明显高于非重点院校。办学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高等院校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分层次培养,构建新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全方位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人才的需求。3.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状及问题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北京化工大学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之一。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成立时设立了以高分子科学学科为主体的有机系。1978年有机系更名为高分子系,开始以橡塑工程、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个窄专业招收本科生。随后,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得到全面发展。以此为依托,我校于1981年、1986年分别获得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高分子材料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全国工科院校有两所),1990年设立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3月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随着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招生目录的调整,1998年起取消四个窄专业本科招生,统一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招生。2001年以高分材料为主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材料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专业已经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基本转为研究型专业。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研制开发等工作,不断拓展学科研究方向,目前已较全面地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研究方向,逐渐发展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科兼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内容,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功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近1270名,招生规模列全国前列。每年招收约340名学生,占全国13所重点院校招生人数的20%以上,占全国招生人数的5%(参见表2、表3)。录取分数线多年保持全校第一,每年毕业学生达到约370名学生,中间有不少其他专业优秀生转入本专业,可见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人才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教材编制等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培养。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四、六级英语级考试的通过率均保持高水平,分别达到97%和90%以上。考入研究生的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46%左右。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9%,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表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及就业统计表年度考研率(%)一次性就业率(%)20054097.00200640.598.5200745.59920084699虽然本专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从研究型专业或学科型专业的角度看,目前制约本专业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本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有两门,北京市精品课程一门。需要将更多的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国家或北京市精品课程,提供学生更多优质教学质量的知识体系。2工程实践环节不足,特别是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及认识实习环节有待加强。由于受到经费、空间以及高校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紧张等因素影响,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的组织存在困难,专业实验仪器设备已经老化。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需要探讨与企业联合创办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模式和方法,争取将高分子科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需要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专业已形成学科型专业,如何协调好教学和科研关系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争取培养更多的北京、国家名师和国家教学团队。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的需要,以较厚的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兼顾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发展成为全国同类专业中的领先者。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是以高层次的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前沿的科研工作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以教学稳定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三、专业建设目标3.1本专业建设的建设目标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体现“严谨治学、因材施教、理工结合、鼓励创新”的办学传统,充分反映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基本规律,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具备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在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的全面发展型的高级研究和工程人才。3.2具体目标(1)加强教学管理与学科建设,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引领者。(2)稳定目前本专科生的招生规模,现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268人,正常情况下本专业在2010年之前一直保持每年11个班,约340人的规模。(3)加强教材建设,建设精品教材3-5本。完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表征》、《高分子科学实验》等新版教材的编写、更新与出版。(4)加强双语教学,新增一门北京或国家双语示范课程。(5)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增加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二门北京市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北京市成果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项。(6)加强以工程为特色实践教学,再建立北京市级生产实习基地1-2个。(7)按教育部要求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纪律、学籍管理、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8)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办学,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四、专业建设措施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分子工程材料领域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明确并完善已经建立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体现出分层次培养的特色,考虑到研究型、工程型、复合型等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在高年级设置足够多的高分子前沿课,充实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加强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要求学生:(1)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
本文标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