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研究性材料1第八单元_健康地生活_单元说明
初二生物组集体研究材料一2016年2月2日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说明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介绍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尚不系统和全面,尤其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急救常识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现代文明病”等内容,难以在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内容中穿插讲述,同时,也为了强化教材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这一重要功能,本书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健康。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以期对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更有助益。本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单纯说教,以期使本单元的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了解人体免疫功能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能够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了解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健康状况,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治病和救助他人的能力。发展自我评价健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珍爱生命和健康,关注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选择不吸烟、不酗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毒品,关爱他人的健康。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本章提示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本章教材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的处理有别于传统的教科书,而将其列入健康地生活的第一个方面。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历来是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免疫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特别作了如下的处理。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2.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特别是免疫一节中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地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3.活动设计时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如章引言里的表格;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等。4.注重情感教育。如练习中与艾滋病病人怎样相处的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利用教材的这些特点,并尽可能地提供来自于生活中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本章教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师的注意。一是传染病。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但是,这些年来,不仅肺结核、疟疾和鼠疫等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而且还产生了艾滋病、埃博拉病和克雅氏病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可见,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未到高奏凯歌的时候,丝毫懈怠不得。二是艾滋病。虽然艾滋病传入我国不过1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极为迅速,形势相当严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与学生探讨这个问题,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及其预防的知识,这无疑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三是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关注这个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二、教学策略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建议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学生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并在填写表格时注意思考下列问题:1.上述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病不是传染病?并说明理由。2.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3.除了表格中已有的传染病之外,你还能写出哪些传染病的名称?4.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将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吗?经过课前的调查和思考,学生应该对传染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这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上课时,教师可将教材中已有的传染病名称和学生说的传染病名称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分析一些常见的传染病时,教师应出示一些病原体的挂图或幻灯片,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关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教材在资料分析中用两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和肝炎来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概括出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然后,再通过一种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来进一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处理时,可以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传染病预防的措施联系在一起学习。在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之后,教师应紧接着让学生分析,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怎样开展对传染病的预防。然后再以艾滋病为例,提供给学生一些艾滋病的资料,如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艾滋病的最新报告或一些报刊的报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艾滋病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与学生一起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这时可以将练习中的第2题放到这里供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情感。这样做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本节中的《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处理,也可以与练习中的第4题相结合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并举办墙报进行宣传。资料分析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3.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练习1.特点说明举例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流感),结核杆菌(肺结核),HIV(艾滋病),肝炎病毒(肝炎),蛔虫卵(蛔虫病),淋球菌(淋病)有传染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通过不同的途径相互传播流感和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肝炎和蛔虫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①在一定条件下,有的传染病可呈爆发、流行以至大流行;②有的传染病只限于在某地区流行;③有的传染病受气候影响,只在一定的季节发病。①流行性感冒②血吸虫病③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有免疫性人们在患过某些传染病并痊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受该病的感染。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可以预防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方面的工作,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见教材第71页图Ⅷ-32.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歧视他,躲避他。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3.天花尽管已经被消灭,但还有可能“死灰复燃”。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等等。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以备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四、背景资料病原体病原体也叫“病原生物”,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如痢疾杆菌)、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立克次体(如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接触传播又叫体表传播,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黏膜。生物媒介传播主要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蝇、虱、蚤等)为媒介对传染病的传播。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传染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艾滋病有关艾滋病的话题常见于各种媒体。人们“谈艾色变”,比之如洪水猛兽和恶魔。到底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患者有何症状?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艾滋病的传染?艾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等等一系列问题,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下面的资料有助于你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并开展教学活动。艾滋病概况1980年6月,人类发现了艾滋病的第一个患者──美国青年盖尔坦。盖尔坦是一名同性恋者,当他因身体不适而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发现盖尔坦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无济于事,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盖尔坦死去,随后,他的两个同性恋伙伴也相继死去。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初期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体重锐减,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麻木,最后死亡。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发病一年的死亡率约为50%,三年内的约为75%,五年左右的约为90%。可见,艾滋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1年6月5日发表的公报表明,20年来,全世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数超过了3600万。已有1170万人死于这种可怕的疾病,仅1997年就有230万人死亡,现在每天都有超过1.6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我国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其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88):国外病例输入期。这一时期艾滋病感染报告主要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散布在沿海城市一带。第二阶段(1989—1993):播散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地区吸毒人群中发现了146例HIV感染者标志此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大多数HIV感染报道来源于云南的注射毒品者。同时,在归国劳工、性病病人和暗娼中亦有少量HIV阳性者报告。第三阶段(1
本文标题:研究性材料1第八单元_健康地生活_单元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