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心育实践研究
1《农村小学生心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十分重视,却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培养小学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更为重要。农村多数家长忙于挣钱,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隔代抚养,加之个别家庭残缺,让孩子养成胆小怕事、自卑、自私和嫉妒心强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而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李亦菲说,“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小就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不问成果,不问收获。”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心理和谐”、“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等理念,为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以及创造性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条件。所以,我提出了《农村小学心育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心育包含情感、意志、信念、抱负、理想等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它既包含德育内容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里的德育主要是指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意志坚强,以促其学习进步;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三、研究目标1.研究一些积极心理学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支撑。2.调查了解影响小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因素。3.探究做好德育和心理教育工作,让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4.要让小学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培2养健康阳光的农村小学生积淀丰厚的理论和实践资料,以便推广实施。四、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积极心理学的文献研究综述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1)积极主观体验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这里包括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和交往。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纬度:一是正性的利己主义,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能够把握环境因素及其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例如,Steinberg和Lubert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维结构,由多种资源构成。他的理论对人类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观西方心理学关于创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创造性的个体特征,创造性思维加工过程与创造性环境。3(3)积极社会环境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FrancisBacon认为与能交流思想的朋友和搭档接触有两个好处:“它加倍快乐,并将痛苦减半。”确实,当同别人一起时会感受更快乐些。〔二〕关于农村小学生心育状况的调查研究1.调查原因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农村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学校工作的迫切任务。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多样化和充满竞争的社会,从遗传因素上来说本来就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村小学学生,就更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当成为农村小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目前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来看,各地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和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难以缓解,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专家做了相应的研究。孙少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4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4接纳自己,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情绪反应适度,情感比较稳定,具有人格的统一和完整。美国举行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研究调查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知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精神医学者曼宁吉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问题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者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我们苏北地区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较高,和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家庭教育能力匮乏,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很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产生厌学等情绪。2.调查对象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共抽查了四至六年级学生,共抽取27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样本为255人,男生127人,女生128人。3.调查方法我们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根据各内容量表的结果,诊断出个体在某一方面的问题倾向。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为总标准分,大于65分,则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分别看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如果标准分在8分以上,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调查时让被试者按要求回答,对每一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评定,全部有效资料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4.调查结果5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255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38%。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其中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因子检出率分别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问题以冲动倾向检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受过度保护有关。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上检出率的年级比较四年级检出率(%)五年级检出率(%)六年级检出率(%)学习焦虑4.84.86.8对人焦虑5.64.764.5孤独倾向01.22.2自责倾向2.42.42.3过敏倾向1.27.12.3身体症状7.32.420.69恐怖倾向4.89.5225.29冲动倾向46.1526.6747.76同时,根据本次调研样本,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标准分的均分为43.6129,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最小值为18.00,最大值为67.00。其分布如图:不同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不同。以六年级最高,总体上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呈递增的趋势,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农村学校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但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如四年级主要以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为主;五年级主要以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为主;六年级则以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学习焦虑为主。所以在解决不同年级的心理问题,重点不相同,方法持不同。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年级比较(见下表)5.讨论此次农村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总标准分的平均值为正常范围,但学生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说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我行我素。二是学习障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三6是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识障碍,逃避困难依赖性强,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除了这些还有为人处世较敏感、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问题。6.农村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小学生正处于各种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高于他们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他们在解决或实现这些过高要求的同时,也使得心理冲突、心理矛盾随之出现,这些冲突和矛盾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大都在家中住宿,家庭生活环境,父母长辈的兴趣爱好、行为品德、文化素养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一些现象: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这些打工者的孩子大部分留在了农村家里。有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则单独在家。他们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更得不到父母的指导教育。时间一长,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们,生活上放任自流,自然不可能认真对待学习;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的家长只是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力辅导孩子的成长。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
本文标题: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心育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