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研究显示美国老痴症发病率下降
研究显示美国老痴症发病率下降2016年02月13日新华社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人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到21世纪10年代早期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将有增无减。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心脏研究项目参与者的数据,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第一个10年期里,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为3.6%,在接下来的三个10年期里,发病率依次为2.8%、2.2%、2%,呈下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参与者至少是中学毕业。研究人员特别提到,在这40年里,与中风、心房颤动、心脏病等疾病相伴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研究报告11日发表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报告作者之一苏达·塞沙德里认为,研究结果表明有些老年痴呆症或可预防或至少能推迟发病时间。另一名报告作者卡萝勒·迪富伊说,对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很可能有助于对抗老年痴呆症。一种抗癌药可能有助降低痴呆症风险2016年02月15日新华社一项国际研究结果显示,抗癌药物蓓萨罗丁在动物实验中成功降低了阿尔茨海默氏症患病风险。据此,研究人员未来有望开发出预防这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药物。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等。目前尚无针对此病的有效疗法和预防药物。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介绍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与瑞典、荷兰的同行利用基因技术,在实验中使线虫具有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然后给它们喂食一定剂量的蓓萨罗丁。蓓萨罗丁临床中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线虫出现相关症状后服用这种药物并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但在线虫患病前喂服,它们就不会再出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症状。研究人员说,这可能因为蓓萨罗丁能针对导致脑细胞死亡的连锁反应第一步发挥作用,这对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非常关键。参与这项研究的剑桥大学教授米谢勒·文德鲁斯科洛说,身体本身具有多种天然的保护机制来抵御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保护机制会逐步弱化,并有可能最终“防线失守”。文德鲁斯科洛说,通过深入了解这种天然保护机制如何发挥作用,未来能够开发出新的药物来增强补充这一机制,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症患病风险。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所的研究总监罗莎·桑乔评价说,此前的一项临床试验中,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服用蓓萨罗丁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这项研究则提供了新思路,即在症状出现前服药或许有不错的预防效果,但这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一种蛋白质不足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2016年02月15日新华社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如果神经细胞内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蛋白质过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将会增加。这一发现将有助医学界开发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臆想、幻觉、注意力降低、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等症状。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动物实验发现,如果脑内ARHGAP33蛋白质缺损,就会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运送到神经细胞,引发脑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利用该校的数据库进一步分析发现,有些人的基因问题使得其脑内ARHGAP33蛋白质不足,其脑内左颞中回、右额内侧回、右颞下回的体积要比其他人小,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是其他人的1.14倍。研究人员指出,精神分裂症有多种因素,有时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弄清其发病机制。如果医学界能够找到增加这种蛋白质的量或者是改善其功能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将有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梅干有助于宇航员预防骨质疏松2016年02月15日新华社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小鼠实验显示,日常多食用富含天然抗氧化物质的干制梅子有助预防电离辐射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问题一直以来困扰长时间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和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来自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这份报告中介绍说,宇航员在执行长时间太空任务时,由于没有地球磁场保护,会被置于较高水平的电离辐射中,这会导致他们骨质流失加快,患上骨质疏松症。经常接受肿瘤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也存在类似问题。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将雄性小鼠分组,并在它们的日常饮食中分别加入抗氧化剂混合物、有抗氧化作用的二氢硫辛酸、消炎药布洛芬以及梅干,然后将它们置于放射治疗常用的伽马射线或模拟空间辐射环境中观察。结果发现,与其他组小鼠相比,饮食中加入梅干的那组小鼠体内与骨吸收相关的骨髓细胞基因表达被有效降低,而且进食梅干的小鼠即便在辐射环境中也没有出现骨质大量流失的现象。骨吸收是指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骨组织的体积和密度逐渐发生下降的生理行为。报告说,目前这只是一个初步成果,接下来还需分析梅干中哪种有效成分能防止骨质流失,并且还需要在人体上进行相关验证。参与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伯纳德·哈洛伦说,太空旅行中如何保证宇航员的骨质强度是一大难题,这项研究的初步成果显示,一个好的预防方法或许就是进食梅干这么简单。两个基因变异加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016年02月15日新华社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存在两个特定的基因变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容易发展成重症。这一发现将有助早期诊断并开发出相关治疗方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本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数值异常高,年轻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研究人员分析了约270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发现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以及与低密度脂蛋白分解有关的一种基因都出现变异的话,患者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特别高。上述两种基因同时变异的患者中,约70%会进一步患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严重的话会引起死亡。但如果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存在变异,那么只有30%的人会患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说,这说明通过基因检测将能够早期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针对重症风险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科普:日本调查证实“笑一笑十年少”2016年02月15日新华社“笑一笑十年少”再获证实。日本研究人员最新调查发现,爱笑的老人对自己健康状态的评价往往更高。而他们此前发现,自我健康状态评价不高的人卧床不起的比例和死亡率更高。他们由此认为,爱笑的老人身体可能更健康。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近藤尚己率领的研究小组与大阪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以日本全国约2万名65岁以上的老人为对象,调查了笑的频度与健康状态的关系。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中,有38%的男性和49%的女性几乎每天都会发出笑声,而有10%的男性和5%的女性“几乎从来没有出声笑过”。研究人员分析了笑的频度与自我健康状态评价的关系后发现,在几乎不笑的老人中,认为自身现在的健康状态“不怎么好”和“不好”的比例分别是几乎每天都笑的老人的1.54倍和1.78倍。研究小组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对自身健康状态评价越低,此后卧床不起的比例和死亡率就越高。研究负责人近藤尚己说,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越爱笑的老人可能越健康。虽然其中的详细机制还有待继续研究,但老年人为了健康,平时就该多发出笑声。科普:口腔不清洁,还易脑出血2016年02月09日新华社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导致蛀牙的一种变形链球菌与脑出血有关,这种细菌的某种菌株会阻碍人体的止血功能。研究小组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帮助找到预防脑出血的新方法。变形链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占比例最大的链球菌属中的一种,也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征得100名脑出血患者的同意后,采集了他们的唾液,培养了唾液中含有的变形链球菌。结果发现,如果患者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是含有cnm基因的菌株,与没有这种基因的菌株相比,前者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是后者的4倍。通过磁共振成像图能够观察到,唾液中含有这种特定变形链球菌越多的患者,微小的脑出血部位也越多。研究小组认为,变形链球菌会从口腔中的血管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部血管。在这里与血管壁的胶原蛋白结合后,引起炎症,从而妨碍止血作用,并使血管变脆,最终引起脑出血。研究小组指出,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摄取盐分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危险因素,不过此次研究显示,日常的口腔清理和牙科治疗对于预防脑出血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减少病原性很高的细菌,就有可能预防脑出血。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网络版上。科普:戒烟有助缓解胃食管反流2016年02月08日新华社吸烟有很多副作用,引发胃病也是其中之一。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戒烟就能改善一种肠胃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缓解“烧心”等不适感。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心”和“泛酸”等感觉,这种肠胃病如果恶化还会导致食道溃疡、出血、狭窄,甚至引发癌症,吸烟是导致此病发作的一大因素。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靠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但长时间服药会有副作用,比如妨碍钙吸收、增加骨折风险、导致肠胃内酸碱环境变化等,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追踪了73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戒烟前后的情况,这些人用3个月的时间成功戒烟。研究人员在1年后调查发现,在保持戒烟的51人中,有22人改善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占43%。但是在戒烟后又吸烟的22人中,只有4人改善了症状,仅占18%。这一研究成果显示,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就能帮助治疗疾病。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网络版上。科普:为何老人头发越来越稀2016年02月14日新华社随着年龄增加,人们的头发会逐渐稀疏。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维持毛囊干细胞功能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被分解,导致毛囊逐渐萎缩并消失。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脱发的新方法。人类头发生长3至5年后自然脱落,此后同一个位置会长出新的头发,这是由于毛囊干细胞在自我复制的同时,会产生制造毛发的细胞,从而使头发重复生长和脱落的过程。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西村荣美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注意到,实验鼠2岁后就开始脱毛,研究人员长期追踪实验鼠毛囊干细胞功能的变化,发现随着实验鼠年龄增加,其毛囊干细胞就不再自我复制,丧失了原有功能,并逐渐移动到表皮,变身为表皮角化细胞,最后作为头皮屑和污垢脱落。而新长出的体毛也会变细,毛囊逐渐缩小,最终消失。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再发挥作用的毛囊干细胞中,一种名为“17型胶原蛋白”的蛋白质被分解。他们认为,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毛囊干细胞的DNA受损后无法修复,导致17型胶原蛋白被酶分解。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17型胶原蛋白不会被分解的实验鼠,发现它们2岁时体表1毫米见方的毛囊数目是普通实验鼠的1.4倍。研究人员调查发现,35至45岁健康女性的头皮上,萎缩的毛囊平均占毛囊总数的2.2%,而55至70岁健康女性的头皮上,则平均约有15%的毛囊萎缩。他们认为,人类毛囊的萎缩应该与实验鼠拥有同样的机制。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找到能抑制17型胶原蛋白分解的物质,就可以将其用于治疗脱发,并可能对放疗导致的脱发也有疗效。新型装置让瘫痪病患用意念控制仿生肢体2016年02月09日新华社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8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仅有回形针大小的新型装置,通过手术植入瘫痪病人脑部后,有望帮助他们利用意念来控制仿生肢体,一定程度上恢复他们的活动能力。这个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领衔开发的装置长3厘米、宽数毫米,目前仅在羊身上进行过植入试验。按计划,在未来一年里,他们将在墨尔本皇家医院的三名瘫痪病人身上植入这一装置,以观察实际效果。据研究报告介绍,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手术把这一装置植入控制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上,这一装置本身配备小型电极,能感测大脑皮层发出的信号并把它转发给另一个小型接收装置。接收装置需植入病患肩部,接收来自脑部的信号后会将其转化成指令并通过蓝牙传输技术将这一指令传递给仿生肢体,从而让病患“随心所欲”地控制仿生肢体行走或抓取物体。研究人员说,接受植入手术的病患预计一开始仍需在专门辅导下学习如何通过意念控制仿生肢体,随着练习次数增多,病患就能将这种意念
本文标题:研究显示美国老痴症发病率下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