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课程教案系(部)基础教学部专业教研室(工作室)图像与媒体分部课程形式语言任课教师王建伟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教务科2本课程单元进度表专业教研室(工作室)图像与媒体年级/班级网游、影视人数各25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备注第1周10/11月15/12日至10/11月20/17日形态要素形式的分析第2周10/11月22/19日至10/11月27/24日形式法则与自然对象第3周10/11月29/26日至11/12月3/1日表现手法的探索授课单元教学方案单元名称:形式语言任课教师:王建伟教学时数:3周×2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抽象形态与画面的内在联系,掌握形式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增强结构意识。2、从构成的角度观看、表现自然,把握具象形态与抽象要素之间的共通性,培养熟练运用各种造型要素、造型手法进行表现的能力。3、拓宽语言的表现手段,增强画面构造中的创造意识。3教学内容:课题一:形态要素(16课时)一、“形式”之涵义(讲述):1、平面——构成所要解决的是画面自身的问题,如抽象形态及其相互关系、色彩的对比、肌理等等,作为一种造型的方式,它与传统造型训练的区别在于其抛弃了具体形象的限制,而着重于解决如何在平面中运用抽象要素创造空间、节奏等问题。2、独立性——抽象要素自身就是一个具有完整视觉表现功能的系统,它可以不借助具体的形象而独立存在。3、学习目的:a)培养结构意识:人类天生的结构意识使各种艺术形式都被赋予了结构的特征,比如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建筑的比例、小说电影的叙事结构等,构成基础就是强化了造型基础中的结构意识。b)赋予一种造型的方式:对于实际的课程教学而言,最为直接的是使学生体验了一种新的造型方式,使其造型观念、造型技巧都得到扩展,更深化了对于造型的理解。·课程从造型要素(形、色、质)中形态要素(点、线、面)的学习开始,逐渐过渡到以构成介入画面、介入客观自然,进而融入色彩要素、肌理要素,最后进行综合表现。二、历史的眼光(讲述,让学生根据具体图片,从历史的高度全面理解形式及其演变):1、远古艺术——通过实例探讨形式的自发与自觉。实例一:原始陶器纹样、青铜纹饰——节奏与秩序。实例二: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数理比例,如“黄金分割比”等。实例三:雕塑:构成关系介入具体姿态,赋予动作以美学的涵义。2、古典绘画:以抽象构成关系支撑于写实的画面背后,其前提是形式法则的介入以不放弃形体解剖、透视等的正确性为前提。换言之,构成是为服务于具体形象的组织,使其成为具有秩序感的画面而存在,是一种依附。实例:古典绘画中的代表作品。43、塞尚与现代艺术——“画面是与自然平行的实体”——使抽象构成要素的独立成为可能。现代抽象艺术——研究纯粹的构成关系,极大发展了纯抽象要素的视觉涵义,使其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实体。实例一:塞尚作品中的观念诠释,分析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实例二:现代艺术。分析其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4、包豪斯与当代艺术、当代设计:包豪斯的教学实践使抽象要素成为可以被理性把握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为现代艺术教学的一个典型范例,其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实例一: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实例二:现当代艺术教学的发展。三、造型要素——形、色、质(讲述其原理):1、形——点线面:a)点的大小、位置与数量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b)从点的形态而言,应有实点与虚点的概念。c)线的直曲、粗细、深浅、肌理等变化的视觉效果分析。d)积极之线与消极之线的比较。e)作为构成画面框架或结构的“看不见的线”——控制一个画面的格局。f)面的大小、形状变化的视觉效果,以及由前者所形成的画面的张力。·概念的相对性:造型艺术中形态要素的概念并非如几何学那样绝对,它只是为形态获得叙述的便利,具有相对性。在实际运用时大可以抛开此束缚,而着重于体味形态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深浅等变化所造成的不同视觉效果,以及这种视觉效果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以深化对于“画面构成”的理解。·相互转化:三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共通性。其一如上,形态的概念区分本身就是相对的;其二是点的线化、点的面化、面的线化、面的点化、线的点化等实际操作中的视觉问题。·心理暗示:a)单个要素:形态、位置、密集程度所造成的心理感受;线的曲直、粗细的不同视觉感受;面的扩张感。b)要素的综合运用:在画面中手法的不同,可造成特殊的视觉感受,由此创造抽象画面的精神性特质。5c)调子的关系与肌理效果都可以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2、色:a)色彩的对比:·色彩构图、色彩创作的基础是熟练把握各种色彩对比。·色彩对比实验基本以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与同时等对比为形式而进行。b)色彩的协调:·色彩协调的生理条件——人眼睛的补色需求与调子的需要。·色彩协调的方式——借助不同的色组来进行。c)色彩的象征与表现:·色彩的心理特性是色彩象征的前提,即人对色彩的冷暖、纯度等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影响人对色彩象征性理解的条件——个人经历、地域性、时代性。·色彩的表现是色彩的视觉与主题的契合。3、质:a)肌理:·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b)材料工具:·构成基础训练中,材料工具的运用得到极大扩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开拓。·纸(卡纸、玻璃纸、塑料纸、宣纸……)、笔(木炭、石墨、油画、丙烯、水彩、色粉、钢笔……)c)表现手法——绘制、拓印、拼贴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单个或综合运用。四、学生实践:点线面的构形实验1、实践内容:a)单一造型要素的实验:·选择某一个形态要素(相同或类似的形)进行构成练习,探讨画面中元素的安排,把握画面的整体格局。6·具体构形方式如复制、衍生等均可以运用,借助较为单纯的元素,将精力集中在画面的构建之中。b)抽象画面的构建:·综合运用各种形态,进行画面构建。·形态的变化增强,画面的细节增多,也需要更细腻的处理以及更整体的把握,带出了更丰富的空间关系与更多样的表现手法。2、实践要求:a)系列化:作业的系列化表述可以较为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且可以将作业想象成视角的转换,与专业联系。b)纯粹性:不需要具体的物象,只用纯粹的形态要素来组织画面。c)表现手法:结合各种表现手法,创造丰富而完整的画面。d)作业数量:1个系列(6张)。e)作业规格:32——16开之间。·学习过程应强调连贯性与整体性,不能让学生在局部的练习中迷失,而应该倡导他们积极探索,把握特定练习与整体课题设置之间的关系,才能较为深入地理解每一个课题的涵义。所以,应在教学中始终强调造型要素——结构法则——心理效应之间的互动关系。课题二:形式的分析(4课时)一、目的意义(讲述):1、深化构成的观念:用构成的眼光来观看具象画面,整体而非局部地发现、分析其中蕴涵的抽象要素,能够获得很多新鲜的造型经验,是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其内在结构规律的初步。·结合具体的范例,分析如何在具象的作品中寻找形式意味,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以为充分表现。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掌握形式的视觉意义以及表达方式,为以后的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2、多角度的视角:学会用不同的观看方式来理解同一个视觉对象,可以得到单一的视角所无法提供的丰富、多层次的视觉经验,并对画面进行深入的解剖。·动态式的观看对象可以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眼光。二、学生实践:形态的解析71、实践内容:欧洲经典绘画分析与变体(“经典绘画”的时间跨度可从十五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内容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新古典等等,甚至包括后期印象主义的作品以及部分现代具象绘画,基本要求一为具象写实,二为呈现较明确的结构感,便于发现,便于分析)。2、实践要求:a)深入观察,仔细分析:始终提醒学生要避免浮光掠影式的观看。深入、耐心地读解画面也并非易事,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容易犯的问题是不假思索便进行表面形态的描摹,或者只是用另外一种绘画方式把对象重新画一遍,没有揭示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构成关系。因此观看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只有在正确的、深入的认知基础上,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b)空间感:要在实践中强化对于二维平面的空间敏感度,以此增强学生对于虚拟空间的理解。c)多角度:对于同一作品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比如结构线的关系、点线面诸形态要素的构成方式、黑白灰的处理方式、力动关系……以培养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d)变体练习:在静态的、忠于原作画面的分析基础上,介入时间因素,作系列化的变体练习。具体为如对某一具体分析后画面进行形态变体、调子的变化、镜头的远近伸缩等变化,以作进一步的阐释。e)作业数量:2个系列(13张,分析8张,变体5张)。f)作业规格:幅面大小随分析对象而定,基本控制在16开这一基准,考虑到变体作业与分析作业的整体性,不宜过分狭小,表现方式多样。·教学中应着重于多变体作业训练的引导,因为变体练习是独立进行形态要素构造的初步。可以认为本课题是下一个课题的铺垫,一方面让学生强化形态要素的观念,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创造作准备。课题三:形式法则与自然对象(20课时)一、形式法则与自然的互动(讲述):81、互动:a)运用构成原理,有助于有效概括、把握自然,将自然对象转化为画面(从自然对象到画面在形式要素的运用下成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提炼的过程)。b)自然对象又帮助艺术家获得画面构造的灵感,通过对自然对象的研究、提炼与概括可以丰富实践者自身的造型。·实例:蒙德里安通过与自然的交流逐渐获得了属于他自己的画面形式。2、对比:a)自然中存在各种形式的对比,画面的对比是自然对比的某种对应。b)伊顿如说:“没有对比,人就看不到东西”。凡是造型艺术,必包含各种方式的对比。对比是创造艺术表现力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各种对比如大小、深浅、曲直、冷暖、明暗等等进行初步的体验,可以提高对于抽象要素的敏感性。3、分割:将一个整体分成相关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从属于一个整体的构成目的。(包括有序分割和无序分割)4、图底关系:a)图与底、主体与背景是一种视觉现象。形态的图底关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因此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完整呈现画面效果。b)熟悉图和底关系的互换现象与形成条件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画面的空间与前后关系进行教熟练的控制。5、肌理与手法:a)肌理与手法属于质的范畴,即创造除形、色之外的另一种造型的方式。b)对于画面表现,主要是视觉肌理对于效果的增强作用。任何形体的出现,都要借助具体的方式,它不能脱离肌理而单独存在,所以,肌理是造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品实例分析、讲授如何借助形式规律在写生中组织成具有语言特点的画面。范画类型如下:a)第一部分:以塞尚、拉里·李维斯等人的早期作品为代表的具象绘画。主要特征——画面较为具象,但与传统的写实绘画不同,形式与形象是并重的。b)第二部分:毕加索、马蒂斯、迪本科恩、尼科尔森等人的作品。主要特征——约减部分现实9要素,凸显抽象语言。c)第三部分:以罗斯科、德库宁、古斯顿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为代表的作品。主要特征——从自然中提炼形式要素,画面呈现一种叙事的抽象,以寻求艺术家所感知的真实。d)第四部分:从自然提炼形式的过程。以蒙德里安的橡树、毕加索的牛头、斯拜查的人物为范例,说明如何与自然对象交流,最后发展为属于艺术家自己语言。二、形式的视觉效应(讲述):1、空间:焦点透视、重叠、大小等要素形成虚幻的空间感,这些感觉是依靠抽象形态本身造就,而不是通过模拟某种具体的形态而得到。2、节奏与韵律:对比方式的不同创造了画面的节奏,这是一种类似音乐的感觉。它的前提是一种秩序被创造。3、均衡:均衡是画面构成的基本目的,即各部分的关系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因为它并不是力的消失,而是各种力量的对抗所达到的相对平衡。4、张力:借助各种构成要素的受力关系而获得,画面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对比、对抗是张力的先决条件,因此,一个构成的画面首先是各种对比,然后才是平衡,最后是张力。三、学生实践:对自然的研究1、实践内容:从自然对象获取形式构成。2、实践要求:a)简化与强化:在深入观察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形体进行简化,逐渐凸显构成的特征,对诸构
本文标题:素描形式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0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