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章第四节各民族饮茶习俗
第四节各民族饮茶习俗一.学习要求:1.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各民族在饮茶上的不同习俗和礼节,掌握各民族的茶品在沏泡时的喜好,增加茶艺人员对不同民族饮茶风尚的认识。1.2重点:1.各民族在饮茶上的不同习俗和礼节。2.各民族的茶品在沏泡时的喜好。1.3难点:对不同民族饮茶风尚的认识。1.4知识点:1.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二、学习内容饮茶习俗是指日常饮茶的习惯和风俗。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茶树源于我国,所以中国人最懂得饮茶时的真趣,也最讲究饮茶的艺术。茶各具特色,人各有所好,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民的饮茶习俗固然不同,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中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对茶的爱好也各有千秋。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都有为大多数人喜爱的具有特色的饮茶风尚。一种风尚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所以,不同的饮茶习俗,可以说是各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文化艺术都密切相关。2.1汉族的清饮汉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只是古人饮茶重在“品”,近代饮茶多为“喝”,至于“吃”,则为数不多,区域不广。大致来说,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姿为目的,自娱自乐者,称之为“品”。凡品茶者,要细品缓啜,“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若以清凉解渴为目的,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称之为“喝”。倘若连茶带水一起咀嚼咽下,称之为“吃”。在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借用了当时的流行俗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此话维妙维肖地道出了当时饮茶方法的区分。但汉族饮茶,虽方法有别,却大都推崇清饮,认为清茶最能保持茶的“纯粹”,体会茶的“本色”。其基本方法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或熬煮茶叶,无需在茶汤中加入食糖、牛奶、薄荷、柠檬等其他饮料和食品,为纯茶原汁本味饮法。主要茶品有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等。而最有代表性的饮用方式,要数啜乌龙、品龙井、吃早茶和喝大碗茶了。2.1。1啜乌龙乌龙茶是盛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特种名茶。由于乌龙茶采用独特的采制工艺,所以品质优异、风味自成一格,泡茶技术讲究,品饮方法别致。茶具用小杯小壶,色泽古朴清一,崇尚古色古香,人称“烹茶四宝”:一是玉书,它是一只烧水壶,多为扁形朱褐色,显得既朴素又淡雅;二是用来点燃水炭的火炉,娇小玲珑,颇为别致,因以广东汕头产的为最,因此,有“汕头之炉”之称;三是孟臣罐,它原本是一把茶壶,大的如香瓜,小的若早橘,特别推崇江苏宜兴紫砂壶;四是若琛瓯,是一种微型茶杯,一般仅能容纳4毫升左右茶汤。通常,以孟臣罐为中心,三四只若琛瓯分列成一个半圆形,平放于一只椭圆形或圆形的茶盘上,且壶、杯、盘三者大小相称,为一色青釉,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所以,不少喝乌龙茶的世家,家中大都备有几套不同色彩的乌龙茶具,实在可算得上是茶具收藏家了。一旦贵客进门,赏壶品茶,妙不可言,使人有物质、精神双收之感。清诗人袁枚(1716-1798年)在《随园食单》中,曾对小杯啜乌龙茶的情趣做了生动的描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乌龙茶茶汤浓厚,回味无穷,又加上有与乌龙茶相匹配的独特茶具,因而在茶界有“啜乌龙”之说。乌龙茶历来以香气浓郁,味厚醇爽,入口生津留香而著称于世。2.1.2品龙井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与其说它是一种饮料,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艺术珍品,“其贵如珍,不可多得”。品龙井的最好去处,自然是龙井茶的正宗产地龙井村内的龙井寺了。那里的龙井茶室,为人们提供了绝妙的品茶场所:极目远眺,天上的云、霞、风、雾,地上的茶、林、山、石,那绿色的林,湿润飘香的空气,寂静多姿的大地,置身其间,顿觉摆脱了尘世的喧闹与烦杂,而心旷神怡、安然自得。茶室旁明净如镜的龙井泉水,相传与大海相通,是神龙居住之地。其实,此泉正好位于石灰岩断层带,汇水成潭,所以水质清澈,滋味甘甜,营养丰富。“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从而使“茶经水品两足美”名茶配佳泉,才能真正尝到品龙井的特殊风韵。宋梅尧臣诗曰:“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当人们手捧一杯微雾萦绕、清香四溢的龙井茶时,不可急于大口喝茶,首先,要慢慢提起那清澈透明的玻璃杯或白底瓷杯,细看那杯中翠芽碧水,相映交辉,一旗(叶)一枪(芽),簇立其间,似春兰破绽,若嫩竹争阳。然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吸一下龙井茶的嫩香,叫人清心舒神。看罢闻罢,然后徐徐作饮,细细品味,清香、甘甜、鲜爽之味应运而生。正如清人陆次云曰:“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2.1.3吃早茶吃早茶多见于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广州,人们最喜坐茶楼,吃早茶,所以羊城的茶楼特别多。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广州的“二厘馆”(即每客茶价二厘钱)茶楼就已普遍存在。上“二厘馆”的茶客大多为劳动大众,他们在早晨上工之前,在“二厘馆”里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作为早餐。即便是工余之暇,广州人也愿意到茶楼泡一壶茶,谈天聚会,使精神得到调剂。广州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大茶楼,如“陶陶居”、“如意楼”、“莲香楼”、“惠如楼”、“一乐也”等。这种饮茶风尚,至今未衰。如今,即使是酒家、饭店,也常加设早点茶座。就是像东方宾馆、花园饭店、白天鹅宾馆等也辟有茶厅。广东茶楼与江南茶馆不一样,那里既有名茶,又有美点,一日早、中、晚三市,尤以早茶为最盛,因此名谓“吃早茶”。吃早茶是汉族名茶加美点的另一种清饮艺术。用早茶时,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品味传统香茗。同时,根据自己的口味,点上几款精美的小点。如此一口清茶,一口点心,使得品茶更加津津有味。现今,人们把吃早茶已不再单纯地看作是一种用早餐的方式,而更重要地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充实生活和社会的手段。如在假日,随同全家老小,登上茶楼,围坐在四方小茶桌旁,边饮茶、边品点,畅谈国事、家事,亦觉其乐无穷。亲朋之间,上得茶楼,茶点之余款款交谈,倍觉亲切,更能沟通心灵。所以,许多人即便是洽谈业务、协调工作、交换意见,甚至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也愿意用吃早茶的方式去进行。这就是汉族吃早茶的风尚,自古以来,不但不见衰落,反而更加普及的缘故。2.1.4喝大碗茶喝大碗茶的风尚,在车船码头、大道两旁、车间工地、田间劳作等处,屡见不鲜。这种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风行。煎茶大碗喝,可谓是汉族的一种古茶风。因此,自古以来,卖大碗茶亦列为中国的三百六十行之一。这种清茶一碗,大碗饮喝的方式,虽然比较粗犷,甚至颇有些“野味”,但它听凭自然,无需楼、堂、馆、所,摆设简便,只需一张简单的桌子、几条农家式的凳子和若干只粗瓷碗即可。所以,它多以茶摊、茶亭的方式出现,主要供过路行人解渴小憩之用。由于这种喝大碗清茶的方式,贴近民众生活,人们需要它,因此,即使在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与称道。2.2藏族的酥油茶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种独特的风尚。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那里的居民以肉食为主,果菜甚少。因此,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主要靠茶叶来补充。他们对茶的需要量特别大,按藏族同胞的话来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传说唐时文成公主和亲西藏,从此边疆安定$历史上传为美谈。当时饮茶之风很盛,人们崇尚饮茶,文成公主远嫁西域,嫁妆自然丰厚,除金银首饰、珍珠玛瑙、绫罗绸缎,等等之外,还有各种名茶,因为文成公主平生爱茶,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而且喜欢以茶敬客。文成公主初到西藏,生活很不习惯。每天早晨,当婢女端来牛羊奶时,她就紧锁双眉,不吃不行,吃了胃又不舒服,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喝半杯奶,然后再喝半杯茶,果觉胃舒服了些。以后她干脆把茶汁掺入奶中一起喝,无意之中发觉茶奶混合,其味道比单一的奶或茶都好。从此以后,不仅早晨喝奶时要加茶,就连平常喝茶时也喜欢加些奶和糖,这就是最初的奶茶。文成公主爱好饮茶,开始人们甚感新奇,以后官宦权贵则相继仿效,公主也常以茶赐群臣、待亲朋。当他们第一次喝上茶汁时,虽觉有些苦涩,但饮后齿颊留香,肠胃清爽,解渴提神,身心轻快。人们把茶叶视作仙草妙药,甚至认为文成公主之所以这样美也是饮茶的结果。于是人们争相效仿,饮茶之风不胫而走,迅速传向西藏各地。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经特殊方法加工成的茶。酥油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桶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制酥油茶的茶叶一般选用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较讲究,一般先用一口锅烧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把紧压茶捣碎,放入沸水中煮,约半小时左右,待茶汁浸出后,滤去茶叶,把茶汁装进长圆柱形的打茶桶内;与此同时,用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它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筒内,再放上适量的盐和糖。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在直立茶筒之中、能上下移动的长棒,不断舂打。根据藏民的经验,直到筒内声音由“咣当,咣当”变成“嚓吚,嚓吚”时,茶、酥油、盐、糖等即已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打酥油茶用的茶筒的材料多为铜质,有用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为多,但常常是用金、银或铜镶嵌而成。有用翡翠制成的。用翡翠制成的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作是传家之宝。而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产拥有程度的标志。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的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液体,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涩中带甘,咸里透香。它既可暖身,又能增加抗寒力,可谓风格独辟,其效胜茶。喝酥油茶是很讲究礼节的。客人上门入座后,主妇很有礼貌地按辈份大小,先长后幼,向众客人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这时,主客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吃糌粑….按当地的习惯,客人喝酥油茶时,不能端碗一喝而光,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不文明的。一般每喝一碗茶,都要留下少许,这被看作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这时,主妇早已心领神会,又来斟满。客人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许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喝饱了,当然主妇也不再劝喝了。由于藏族喝酥油茶有着比其他民族喝茶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男女老少,达到人人皆饮的程度,每天喝茶多达20碗左右,很多人家常把茶壶放在炉上,终日熬煮,以便随取随喝。当地有一种风俗,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一些大的喇嘛寺里,往往备有一个特大的茶锅,锅口直径达1.5米以上,可容数担茶水。在朝拜时煮水熬茶,供香客取喝,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在男婚女嫁时,藏族兄弟视茶为珍贵礼品,它象征婚姻美满和幸福。2.3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牛羊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蒙古族同胞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上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kg,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g,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奶子,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入适量盐巴。等整锅奶茶开始沸腾时,咸奶茶就煮好了。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其滋味、营养成分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尽。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烹煮咸奶茶的功夫,可谓个个都是煮茶能手。从姑娘懂事开始,做母亲的就会用心地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姑娘出嫁时,婆家迎亲后,一旦举行好婚礼,新娘
本文标题:第三章第四节各民族饮茶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