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磨课后)[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教材分析]:1、本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各要素的综合归纳,又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了两方面:一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对第二方面的知识可通过平时对生活上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但第一方面比较抽象,学生既没有亲身体验过,又没有实在的生物化石供学生观用,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在学习这课时,我主要是按照生物进化、灭绝的时间顺序,通过一种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来学习。3、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人类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生分析人类活动的现状、预测人类的发展趋向,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尤其生物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知道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明白生物进化对地球的改造作用。3.学会对地质历史时期地史资料的分析。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分析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地理信息。2.尝试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相关结论进行印证与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生物进化及其对地球的改造作用。[教学难点]收集有关地理信息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相关结论进行解释。[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讲学预设][导入新课]【师】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如图所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异。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推进新课]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构成了奇妙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以生物为例探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师】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展示图片,逐一提出问题:(1)生机盎然的自然界中有这张图片的动物?(2)它出现在什么年代?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观看,逐一思考回答问题)(展示教材图3—1“生物进化环境演变图”)(读图分析)讨论:1.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2.地球发展初期有生命?【讲解】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在生命出现前后,地球表层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生物系统演化是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变迁从那时起也开始加剧,在此之前,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活动1)投影:(划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充内容)将生物发展阶段的序号填入下表中:动物界:①爬行动物时代②鱼类时代③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⑤人类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植物界: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展示各种图片认识生物)讨论完成下表:代纪距今年代(亿年)植物动物新生代第四纪0.03被子植物繁盛猿人出现,人类发展,高等哺乳类发展及繁盛第三纪0.07---0.03被子植物繁盛哺乳类及鸟类兴盛,灵长类及类人猿出现中生代白垩纪1.4--0.07前期裸子植物为主,后期被子植物兴起有袋类繁盛,有胎盘动物及鸟类兴起,巨型爬行动物死亡侏罗纪1.95--1.4被子植物出现单孔类繁盛,原始有袋类出现,爬行类占统治地位三叠纪2.5--1.95裸子植物繁盛(松柏等)爬行类占优势,原始哺乳类出现古生代二叠纪2.85--2.5裸子植物兴起,蕨类开始衰落爬行类兴盛石炭纪3.3--2.85蕨类繁盛,裸子植物出现两栖类繁盛,原始爬行类出现,昆虫兴盛泥盆纪4--3.3蕨类兴起,种子蕨(古羊齿)出现鱼类极盛,昆虫及原始两栖类出现,三叶虫少,腕足类、珊瑚发展古生代志留纪4.4--4陆生植物,松叶兰类(裸蕨类)出现水生无脊椎动物(苔藓虫、珊瑚)繁盛,原始鱼类出现奥陶纪5.2--4.4藻类兴盛水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繁盛寒武纪6--5.2藻类繁盛水生无脊椎动物(棘皮、海绵、软体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小结】生物的演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各地质时代的生物特征表。【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小结】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最根本的原因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生物的出现,不仅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证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会对整体环境演变产生影响,反过来,整体环境的演变也会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造成影响。【过渡】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者就会出现什么后果?生物灭绝。【师】阅读教材P68“自主探究”,思考: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在什么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造成哪些生物灭绝?【生】(阅读教材归纳)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投影:“曾称霸地球的恐龙”【活动场所】寻找“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回答问题: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来解释中生代恐龙灭绝之谜。【生】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恐龙,也可能因为缺乏食物而灭亡。【师】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除了“小行星碰撞”说以外,还有其他不同观点:大陆漂移使气候发生变化、超新星爆发、“宇宙韵律”说,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当时环境发生了变迁。【过渡】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有利的作用,即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动物)兴盛,原始甲壳类、三叶虫繁荣元古代25--6细菌、藻类出现单细胞动物及低等无脊椎动物太古代38--25生命开始发生地球初期发展阶段46--38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则是不利的,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学习任务:1)举例说明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举例说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举例说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小组划分:每一组为一大组,选择一个学习任务。大组内前后桌四人一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结果,并推荐一名发言人。【生】小组讨论举例说明(讨论)【师】小结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引申本节的重点。由此证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会对整体环境演变产生影响,反过来,整体环境的演变也会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造成影响。【课堂练习】一、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相关序号填在空白处。A减轻B水位上升C陆生植物被淹没D减少E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师】人类应如何正确对待自然?【生】和谐发展【总结归纳】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而且是地球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着,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浙江省苍南中学吴瑾峰教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古生代末期:(2)中生代末期: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法、讨论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同时进行自我探究的形式,学会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前充分地作好课件,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好预习的工作,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作用。
本文标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