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训练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Ⅱ)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设法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⑥①②④③⑤B.②⑥①③④⑤C.②⑥①④③⑤D.②⑥①④⑤③3.如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A.31PB.32PC.32SD.35S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5.如果用15N、32P、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及其存在的部位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A.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C.豌豆杂交实验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7.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8.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力提升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1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B.二者都运用了对照的原则,都巧妙地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二者都能证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二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型、b型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①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②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13.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数据表明()A.染色体的复制与RNA无关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4.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被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32S标记噬菌体,35S标记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A),试分析图B中(a)、(b)、(c)三个实验并回答问题。(1)(a)表示用________________感染烟草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2)(b)表示用___________感染烟草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表示用__________________感染烟草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表示由人工合成的新病毒,其产生的后代是________型。(5)整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拓展16.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C3.C4.A5.B6.A7.B8.D9.C10.C11.A12.C13.B14.(1)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先将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在含32P、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专营寄生生活(3)检测放射性的仪器不能区分放射性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因此只能分开标记(4)32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含35S)为原料而合成的15.(1)TMV的蛋白质外壳无病斑(2)HRV的RNA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3)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新病毒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4)HRV(5)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6.(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①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本文标题:第三章训练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