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三节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2·南宁模拟)读“我国某地东西向自然景观剖面图”,完成1~2题。1.关于该地区积温分布与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积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地降水量大B.乙处积温高于两侧是因为地处山间谷地,地形闭塞C.丙处积温高,是因为该地区纬度相对较低D.积温的高低与地势的高低大致呈正相关解析:地形因素影响乙处积温的高低。答案:B2.积温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若我国某地的积温是该地最高积温的两倍,其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主要粮食作物是()A.一年两熟小麦、玉米B.一年两熟水稻C.两年三熟小麦、水稻D.一年三熟水稻解析:积温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作物的种类,由题意知“我国某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3.图示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形B.光照C.热量D.水源4.该区域种植业发展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湿地破坏C.土壤的次生盐渍化D.土地荒漠化解析:从经纬度上看,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位于我国的宁夏平原,是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在其农业发展中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答案:3.D4.C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读图回答5~6题。5.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B.深受我国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解析:青海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这里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上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中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答案:D6.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解析: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A湖水面应该升高;A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当地植被以草原为主,草原破坏带来的灾害是荒漠化。答案:B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7~8题。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对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关系的分析。第7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8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7.A8.D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10.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解析:根据框图信息“牧草、野猪、狍子”等事物知该地区有牧场分布并靠近山地或林区,所以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副业)综合发展,而且畜牧业、林业等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工业的发展,沼气工程的建立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沼气工程的建立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答案:9.B10.D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12.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答案:11.A12.D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粮食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南方多个省市(上海、浙江、福建等)到东北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储备基地,为他们的粮源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东北三省与南方三省农业资料比较表地区耕地面积(总资源,单位:千公顷/万人)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单位:万台)东北三省辽宁0.953.366.76吉林2.034.5016.53黑龙江3.109.7038.18南方三省上海0.140.210.46浙江0.381.580.60福建0.401.100.15材料2:下图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1)据表归纳出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10分)(2)分析东北地区该发展模式的经济、生态意义。(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题,由表中所列项目进行比较得出即可。第(2)题,从模式图中看出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西部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推动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对草场的压力。答案:(1)人均耕地多;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2)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西部畜牧业良性发展;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易地育肥”,减小对草场的压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1:2011年6月18日下午,第二十二届哈洽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巡视员李殿君就北大荒集团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据悉,“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北大荒新跨越”是本次北大荒集团展区的主题。材料2: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1)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4分)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6分)(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6分)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答案:(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资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本文标题:第三部分第十章第三节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