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九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1、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2、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定量检测质控定性检测质控3、室间质量评价4、分析仪器的校准与检验项目的比对5、质量和技术记录6、人员7、其他第一节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一、分析前质量管理(一)分析前阶段准备和影响因素1.临床医生提出检验申请(1)病人信息全面、检验目的明确、唯一标识、采样时间(2)检验项目选择的原则①有效性②时效性③经济性2.患者准备和影响因素(1)患者状态(2)饮食影响(3)药物影响3.患者生理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年龄(2)性别(3)温度变化(4)运动及情绪(5)月经(6)妊娠(7)进餐的影响8、其他影响常见问题:对患者的药物影响、生理变异等情况不易掌握。(二)标本采集的影响1.血液标本采集影响的因素(1)采集时间(2)采血姿势(3)采血部位(4)止血带的使用时间(5)抗凝剂(6)防止溶血(7)使用真空采血管和条形码2.尿液标本采集3.信息系统对标本的监控(三)标本的验收和拒收1、制订标本采集规范2、标本的验收(1)查对(2)标本是否新鲜(3)标本的量和外观(4)标本采集及送达时间间隔3、标本的拒收4、标本的预处理(四)标本的运送和保存1、标本的运送2、保存方式和期限常见问题(1)验收标本把关及记录不严格;(2)标本采集时间过长或不新鲜;(3)标本检测前保存时间过长对某些项目有影响分析后的质量管理1、标本是否符合要求2、室内质控是否在控3、试剂、仪器状态如何4、检验报告单发出前的审核管理(1)一般资料与检验数据结果审核(2)异常结果、危急疑难患者检验结果必须与以前历史记录比较(3)双签字(4)建立危急值紧急报告制度5、检验报告的正确解释和应用(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ELISA灰区和生物学变异)6、检验后原始样品的保存7、抱怨的处理(1)正确判断和解释结果(2)查找影响因素,积累经验,改进工作常见问题:a忽视审核双签字;b危急值紧急报告无联系人记录;c把参考值绝对化。第二节、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IQC)一、定量检测质控(一)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培训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3.仪器的校准与比对4.质控品的种类及选择(1)最好用人血(2)无传染性(3)添加物和调制剂数量尽可能的少(4)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余CV1%,细菌计数100cfu/ml)(5)稳定性良好(效期不少于18个月,冻干品复溶后2-8℃时稳定≥24小时;-20℃时≥30天)5.质控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自制质控血清-20℃保存,避免时间过长(2)使用冰冻血清,应完全溶解并平衡至室温(3)不得使用过期质控品(4)复溶溶剂准确(5)不要盲目相信商品化质控品的数值(定值与非定值)(6)质控品应与待测标本同样条件下测定(7)质控品的分析物水平(浓度)(8)注意质控品稳定性与瓶间差(9)最常见问题:用厂家标定的质控范围(二)室内质控的方法室内质控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为Levey-Jennings控制图的方法,即x-S质控图的方法。1.常规质控图(x-S图)法(1)RCV(常规条件下的变异)的测定①常规条件,每天随标本测定20天,计算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②在RCV测定过程中,如有一个数据超过x±3S范围,则删除此数据,用剩余的19个数据计算RCV;如有一个以上数据超过x±3S范围,则应废除该批数据。③取符合要求的和S数值画图,得到均值线(x)、警告线(±2S)和失控线(±3S)。④暂定均值(x)与暂定标准差(S)•以上20天所测x与S都为暂定数据,当第二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数据合并一起,计算累积均值及标准差,以此累积的数据作为下个月质控图的x和S。•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2)OCV(最佳条件下的变异)的测定①仪器、试剂、人员等都在最佳条件。②每天做4-5批测定,每批测一瓶质控血清,这样在4-5天内即可得到20个数值,所测OCV综合表达了批间和日间数密度。③求出x、S和CV之后,如有某个数据超出x±3S,则应废除所有数据。(3)关于OCV和RCV①RCV比OCV大,但一般不超过2倍②RCV和OCV所得应十分一致③RCV和OCV过大都应视为检测方法或检测过程有问题◎精密高的仪器OCV和RCV区别已不很明显2.质控图的正常分布规律(统计学规律)1.95%的数据应落在x±2S范围内2.不能有连续2次结果在x±2S以外3.不能出现任何一点落在x±3S范围以外3.质控图的判断规则(1)x±2S为警告线(包含95.4%),积极查找原因,当天报告可发出。(2)x±3S为失控线(包含99.7),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迅速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测标本,然后方可发出报告。对失控情况,查找情况及结果处理等情况详细记录在失控记录本上。(3)注意图形规律性变化凡出现规律性图形变化,均提示有非随机误差因素存在,应注意分析。①曲线漂移。准确度发生了一次性的向上或向下的改变,提示存在系统误差。②趋势性变化。向上向下的趋势性变化表明准确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③连续多点分布在中心线一侧。一般认为质控品的检测结果连续在9天以上出现在中心线一侧,(正常的可能性0.38%),提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可以发出,但必须查找原因。④其他规律性变化,有周期性或隔天规律性变化两种。(4)注意x和S的变化(1)当月的x、S与RCV的x、S进行比较(2)同一批质控将数月所得x和S按顺序列出进行分析◎变化提示准确度的变化◎S变化提示精密度的变化(三)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Levey-Jenning质控方便易行,却相对简单粗糙。◎Westgard提出使用2个水平质控品,提高控制效率的一种质控方法。◎质控图的基础仍是Levey-Jenning图的结果,只是质控规则有变化。——主要特点1、具有低的假失控(0.01或更小)2、提高了误差检出的灵敏度3、能确定失控发生的类型——质控规则1、12S:警告2、13S: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3、22S:失控,两个连续的结果同时超过+2S或-2S,对系统误差敏感4、R4S:失控,一个质控结果超过+2S,另一个质控结果超过-2S,对系统误差敏感5、41S:失控,四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同时超过均值+1S或-1S,对系统误差敏感6、10x:失控。10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均值的一侧,对系统误差敏感(四)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失控情况处理1、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2、当天报告不可发出3、尽快查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复测部分甚至全部标本,然后方可发出报告失控情况原因分析原则: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的查找1、分析原始数据及初步估计失控原因。原始数据包括校准品、试剂空白、质控品及患者样品等。2、分析试剂、仪器、质控品、校准品及电压等有无异常情况。3、分析是否存在人为错误操作。4、重新测定一次,若改进,说明失控是由于人为错误所致或是偶然误差。5、若无改进,换试剂重测一次。6、若仍无改进,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7、如果结果仍不正常,取一定值血清测定。8、如果仍不好,则应检查仪器,或与有关试剂、仪器厂家联系。9、选择性复查,进一步查找原因,复查时,应包括下述样品:(1)失控时使用的质控品;(2)重新打开一瓶同批号的质控品;(3)失控时使用的校准品;(4)重新打开一支相同批号的校准品;(5)几个近期曾做过该项目检测的患者标本;(6)如有条件加测一瓶定值质控品。10、失控发生后,应填写失控记录。(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处理,至少应包括:(1)当月原始质控数据的x、S、CV值;(2)当月在控数据的x、S、CV值;(3)当月及以前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x、S、CV值;(4)当月及以前所有原始质控数据的累积x、S、CV值。2、每月质控数据的保存(1)所有原始质控数据(2)质控图(3)计算数值(x、S、CV及累积x、S、CV)(4)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措施)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汇总后上报该实验室负责人(1)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2)所有项目失控情况汇总表4、每个月对室内质控数据评价(x、S、CV和累积x、S、CV),发现问题及时改进。5、常见问题(1)用厂家质控范围值,没有失控报告;(2)漏写失控报告;(3)失控报告没有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二、定性检测质控临床检验定性测定◎免疫测定: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自身免疫疾病抗体◎核酸和基因检测◎微生物检验◎细胞学检验◎常规尿液干化学(半定量)◎寄生虫检验临床定性检验的报告方式◎阳性、阴性◎检出、未检出◎+、++、+++、++++(半定量)定性测定的室内质控方法◎统计学方法1质控物浓度的选择2每次(批)测定质控物3Levey-Jenning质控图方法4质控规则定性免疫测定质控物的选择◎选择S/CO减去3倍批间CV与该S/CO值的乘积仍大于1的质控血清作监测重复性的室内质控用;◎同时选择S/CO处于1.0-1.5左右的质控血清以判断每次测定时试剂盒监测下限的有效性;例如有人用ELISA法测HBsAg0.5ng/ml质控物,经测验和计算后得1.21,大于1可作为室内质控用,此时0.5ng/ml质控物就可作为监测试剂下限使用,或兼具判断测定重复性和测定下限两种功能。同样亦可选择1.0ng/ml的质控物,只不过其离cut-off值要远一些,但仍处于该方法测定线性范围内,作为室内质控评价重复性没问题。每块板质控物的数量及位置◎2-3份弱阳性质控◎2-3份阴性质控◎随机放置于标本中间Levey-Jenning质控图同定量质控质控规则及处理原则注意:用浓度在“判断值”附近的质控品进行质控,如出现阴性结果,此时检测阳性的结果仍可报告,而阴性结果在查明原因前不宜报告;如阴性质控出现假阳性,阴性结果仍可报告。(二)非统计学方法◎半定量分析的室内质控(+~++++)◎定性检验:阳性、阴性检出、未检验出常见问题:不易获得适当的质控品1半定量分析的室内质控(+~++++)◎以+~++++表示结果的项目,如尿十项的干化学分析。每天必须作阳性质控。◎判断规则:要求90%的结果完全与预定结果相符,10%的结果只允许相差一个“级差”。◎如尿蛋白测定,预期结果为“++”时,则90%的结果应为“++”,10%的结果可为“+”或“+++”,不允许有“-”或“++++”。◎如与预期结果相符率不足90%,或结果相关一个以上“级差”,必须查找原因。2、免疫层析、免疫渗滤及干化学试剂条◎不能仅用“质控线”或“质控点”的结果对试纸条质量进行评价。◎除阴、阳性对照外,最好设一浓度在“判断值”附近的质控品。3、血清学测抗体用滴度报告结果,其质控判断标准是不超过上、下一个滴度,不用绘质控图。4、细胞化学染色、细菌的鉴定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在标本检测同时应用阴、阳性对照。细菌(1)一般培养基:标准菌株是否生长;(2)选择培养基:一般是生长菌株与不生长菌株同时;(3)生化培养基:一般是生长菌株与不生长菌株同时;(4)细菌染色:有的作阴阳性染色(革兰氏),有的只作阳性(抗酸);(5)无菌培养基是否长菌;(6)药物敏感则以推荐的抑菌环允许范围(纸片法)或以MIC范围判断质控结果,结果判断规则基本上与定量质控。以上允许范围即代表平均值±2标准差,95.4%的可信限,在连续20个数值中,仅允许有一个超出这个范围。3、室间质量评价(EQA)室间质量评价也被称作“能力验证”(ProficiencyTesting,PT)。室间质评的目的和作用1、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2、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3、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4、实验室质量的可观证据;5、支持实验室认可;6、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7、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8、避免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导致室间质评失败的主要原因1、仪器未经校准或维护;2、未作室内质控或失控;3、试剂质量不稳定;4、实验人员能力不能满足要求;5、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6、室间质评的样品处理不当;7、室间质评样品本质存在质量问题;8、质评单位的差错。室间质评评价方案1、变异指数得分评价(V
本文标题:第九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