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编号43-45课目名称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时间2005.1授课班级北校区2001-2003级学生教学目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从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的必然性,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个纲领性文件。重点与难点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难点: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设计一、概述1、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2、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人类环境的展望参考书目《环境学概论》(第二版),樊芷芸等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8月《环境科学概论》,王岩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教案实施效果追记本章采用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穿插提问、讨论等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思考,通过批改作业及课堂小测,反映出学生掌握的不错。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1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概述[引言]综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给人类以惩罚,使人类逐渐意识到遵守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关于环境与发展的争论就如同旅行者在歧途前的吵闹一样让人无所适从。但是,仅10年来,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可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这两条路迥然不同。长期以来,我们误认为其中一条是捷径、是坦途,沿着它狂奔,却不知在路的尽头等待我们的是灾难。而另一条路,虽人烟罕至,却是通往目的地——保存我们的地球的最后的唯一机会。一、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从“人类—环境”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经济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科学技术与环境、政治与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与环境等辩证关系。下面主要对经济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科技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做概括的论述。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开发是不长久的,而且必定会引起大自然的愤怒和惩罚(事例已很多);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作用其约束作用正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结果,而合理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则能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合理的经济发展又可为治理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取舍关系,这种关系可概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另一种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常规式”“工业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灾难告诫我们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采用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兼顾的人们,开始不力图获得厚利,而是先投资打牢根基,培育“壮苗”,有苗不愁长,长势越来越旺,获利越丰;若采用无节制的索取资源,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最后资源枯竭,资源与经济效益趋于“0”。2.人口与环境的辩证关系:(85页)人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人与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按照现代生态系统的观点,人类是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强有力的分子,其生命活动的每部分不但在自然地融入生态系统中,而且作为主体在影响、改变和维持着生态环境系统。因此,人类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损害和毁灭生态环境。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2环境是人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数量和质量);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生活和发展,同时,人口又是开发环境的动力,保持适度人口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但人口增长失控,作为社会消费主体的人口过多,对环境构成压力,必将造成环境破坏与污染。总之,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首先必须认识清楚“人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并非大自然的主宰”;人类的一切行为不可逾越自然,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助于保护环境。3.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大规模的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改变了环境中物质循环系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改善和保护环境提供技术保障。总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而且只能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寻找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二、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20世纪中叶,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恶化现象接连不断的显现出来,人类在采用了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也未能根本奏效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几千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走过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反思,开始寻求一种环境和自然可承受的长期发展模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里约宣言》等都是人类反思的里程碑。表1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内容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前发展时期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时间跨度1万年前1万年前~18世纪初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50年代末~70年代(1972年)1972年~1992年1992年~至今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产业急速发展时期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特点采食捕猎自给型经济商品型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协调型经济生产方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与工具资源型模式资源型模式资源型模式技术型模式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依赖自然天定胜人,改造自然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系统识别无结构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复杂功能系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多功能复合系统控制协调结构能源输入人体、畜力及简单天然动力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为主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环境影响原始状态的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生态不平衡)极度不协调寻找出路可持续发展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3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经济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这是联合国最早正式提出的“持续发展”概念。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定了“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该委员会把研究长达4年,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环境会议)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中得到确认,并成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共同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发展过程见上表。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概念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这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否定,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核心。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使人类在不超越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保持资源承载力和提高生产质量。把发展的目标确定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尤其先考虑摆脱贫困的问题。我国核心是发展经济,目前较低的经济水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等因素都加大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因为贫困与落后(防治污染需要资金、设备)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举例:砍伐、进口“洋垃圾”等等。只有发展经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才有可能消除贫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才能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保障。因此,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也就失去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才能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持续地发展,所以应在发展中实现持续,对于发展中的我国理当如此。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4的承载能力。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将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大规模开采,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使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低于其可再生速率,而这必须依靠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才能实现。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取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发展的本质应当是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有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主张的公平性包括:(1)同代人的公平,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2/5的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困状态、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贫困作为持续发展进程中特别优先的问题考虑。(2)代一代之间的公平,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各国拥有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同时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环境的义务。发达国家在利用地球资源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由来已久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起着抑制作用,这种局面必须尽快转变。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资源和环境。离开了这两个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法谈起。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耗竭速率应充分顾及资源的临界性,应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统为前提。人类应该据此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过度地生产和浪费。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鉴于世界各国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差异,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一致的,也是应该共同遵守的,而且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这是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5“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经过反复讨论
本文标题:第九章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