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九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九章国际经济的作用授课:涂晓今经济学案例: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2008年10月27日来源:新华网经济年均增速高于世界同期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贸易总额由世界第29位跃居第3位,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开篇,以一连串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GDP从占世界1.8%升至6%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9.8%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6.1%的速度,而且与日本、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不相上下。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从1132亿到5.1万亿元财政家底愈发厚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国家财力的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国家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就业持续增加,扶贫取得巨大进展。30年来,我国就业人员年均增加1270万人,累计创造并实现就业岗位3.7亿个。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从世界第29位到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0多亿美元,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对外经济大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近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仅为29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87亿美元。从1.67亿到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随着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国家统计局报告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产值占68%。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城乡协调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216万人。国家统计局报告说,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主要产品产量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从短缺到总体平衡曾几何时,物资短缺、排队购物是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肉类产量增长5.5倍。工业产能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23倍;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22个大类中有7个(如纺织品等)名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8.6倍。2007年,谷物、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新增公路269万公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瓶颈”不断缓解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瓶颈”制约不断缓解。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总自给率达90%。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移动电话用户由1990年的1.8万户迅猛发展到2007年末的5.47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前,与经济发展的落后相比,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滞后。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高等、高中、初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23%、66%和98%,小学教育净入学率达到99.5%。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1995年增长9.6倍。卫生、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30年的成就巨大辉煌,未来任务仍相当艰巨。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案例思考:1、从以上十组数据可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变化确实非常大。请你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你以你熟悉的事例(家庭、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故事)来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切身感受。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一、汇率及标价汇率的含义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这种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被称为名义汇率。在西方经济文献中,除非特别加以说明,汇率往往系指名义汇率而言。汇率的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90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0.15美元二、汇率制度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教学资料: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点固定汇率(fixedexchangerate)——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浮动汇率(floatingrate)——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活动,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减缓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一国国际收支、利息率、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政治、心理、投机等因素。实行浮动汇率制有利于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尤其在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制对经济较为有利,同时也能取缔非法的外汇黑市交易,但浮动汇率制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活动。什么是联系汇率制简单地讲就是货币A通过另外一种货币B和第三种货币C关联。假设人民币不能和欧元直接买卖,但是人民币可以直接买卖美元、而美元可以直接买卖欧元,则人民币可以通过美元计算前者和欧元的联系汇率。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目前,采取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有与美元挂钩的香港、拉脱维亚等。三、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假设外汇市场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进行人民元和美元的兑换活动,现用下图说明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以下采取间接标价法为例。0JD(人民币需求曲线)S(人民币供给曲线)人民币价格(¥/$)均衡价格E均衡数量人民币数量2、导致外汇供求曲线发生移动的一些实际因素——商品购买、投资、投机等图10S汇率¥/$人民币数量S1中国进口需求提高的影响中国进口商提供人民币换取美元,导致人民币供给增加D(人民币需求曲线)(人民币供给曲线)图20D汇率(¥/$)人民币数量D1中国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美国进口商提供美元换取人民币,如果美国进口减少,导致对人民币需求减少。S(人民币供给曲线)(人民币需求曲线)3、均衡汇率的变动(以下采取间接标价法为例)0汇率(¥/$)人民币数量S1均衡汇率的变动DD1比如:原来e点为1人民币:0.15美元现在e'点为1人民币:0.12美元EE'S0应用举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1)西方经济学理论是用均衡价格理论来解释
本文标题:第九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