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陈)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编写:陈文纲审核:朱兆华学习目标:1.市场调节及其弊端2.市场配置资源3.市场秩序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宏观调控预习案:一.市场调节1.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2.实现:市场调节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来实现。3.优点(1)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弊端(1)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危害: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二.市场秩序1.市场规则(1)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2)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内在要求: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四.宏观调控1.必要性(1)加强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探究案:一.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1.必要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产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重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3.措施(1)国家①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2)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1)巧记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2)区分自发性与盲目性自发性盲目性不同点含义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自发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导致的市场主体不可能完全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而无法预见经济变化的趋势导致的表现形式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导致后果市场秩序混乱和收入差距扩大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解决手段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共同点①都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的表现②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③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我的启发:2.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手段比较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区别含义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内容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经济计划(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特点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最符合经济规律,调控比较温和,但调控结果带有一定不确定性比较权威、强制,但有时法律会滞后于经济发展形势,调控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实施具有直接、迅速和强制性的特点,但其运用对经济的影响过于激烈,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地位最主要手段重要手段辅助手段联系①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的手段体系。②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③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④都是由国家实施的。⑤都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和缺陷注意抓住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我的启发:纠错巩固案:读下面漫画。据此回答1~2题。1.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市场调节具有()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D.开放性2.这一现象存在的危害是()①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②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③推动房价高涨,损害百姓利益④增加房产商的眼前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前段时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是我国药品安全领域的又一“标志性”事件,犯罪当事人在良心与利益的对决中泯灭了良心。随着有关部门对这一案件的查处,药品安全将得到进一步整治。这说明()①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②市场并非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③市场调节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强宏观调控④打击犯罪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2013届高三襄阳四校模拟)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这表明,政府()①应尊重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②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为主,法律和行政手段为辅③不应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④应尊重市场主体权益,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②5.2012年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2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2010年、2011年我国GDP总值均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难、上学难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社会活力的调动。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当前如何促进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本文标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