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十三章体重、肥胖与疾病肥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富贵病”,在发达国家尤其常见。肥胖不仅破坏美感,影响形象,还会导致行动不便,增加资源耗费等。更危险的是,肥胖常常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胆囊炎、胆石症、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肥胖(BMI>30)在各大洲都很常见。自1983-1986年的综合数据显示,欧洲15%的男性和22%女性肥胖,50%以上35-65岁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美国第三次健康和营养普查(1988-1994年)结果显示,大约20%的男性和25%女性肥胖。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同样如此,而且,肥胖比例和严重程度呈迅速增加趋势。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肥胖比例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城市肥胖率比农村高出很多,特别是城市儿童肥胖的增长不容忽视。1986年全国抽样调查,0-7岁儿童肥胖要检出率为0.91%,北京市城区7-18岁肥胖者为3.28%。1995年,全国7-22岁青少年学生抽样调查,男生超重与肥胖率由10年前的2.75%上升到8.65%,女生由3.38%上升到7.18%,而城市男生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更是高达12.03%。肥胖发病率的迅速增加及其对人类的巨大危险使其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第一节体重与肥胖一、体重人通过饮食等摄入能量,期中一部分以基础代谢能、活动能、热能等形式消耗,剩余能量以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等形式存于人体内,一方面可能参与构成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另一方面,可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人体内脏及皮下等处,这种能量收支的累积量就是人的体重。正常人的体重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标准体重与身高的相应关系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但是,这只是一个常用的参考标准,并非绝对。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规定的范围时,可以称其体重超重多少,然而不能就此断言其如何如何肥胖。因为,超重与肥胖存在一定的差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肥肉发达,特别是骨骼肌的重量大大超过正常人;二是由于体内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身体特定的部位过度积累。前者并不损害人体健康,反而可能在益,而后者则是肥胖,会引发多种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的疾病。二、肥胖一)肥胖的界定方法关于肥胖界定,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提出了身高相应标准体重法评价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相应标准体重(kg)]/身高相应标准体重(kg)×100%肥胖程度肥胖度超重10%-<20%轻度肥胖20%-<30%中度肥胖30%-<40%重度肥胖>50%虽然有些学者仍然用这一标准,但是,既然体重的增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脂肪含量的增加,那么,就不能单纯依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来判定肥胖与否,而应依据人体内脂肪的积累程度来衡量。根据国内外的的判断标准,男性体脂百分数>15%-20%;女性成人体脂百分数>25%-30%即视为肥胖。体脂的测定方法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1.直接法直接法即直接测定尸体的脂肪成分。该方法虽然具有直接检测的优点,但是,由于要等待人死亡后才能进行,缺乏可行性。2.间接法间接法不直接测定脂肪含量,而是借助人的身高、体重、皮肤皱襞厚度、人体比密度及肌肉与脂肪对超声波作用的反应差异等估计体脂含量,从而判定是否肥胖。间接法比较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体重密度测定法该方法的原理是脂肪密度比瘦肉块小,体内脂肪含量超高,体密度越小。依据人体密度就可计算出体脂含量人体密度(g/ml)=空气中体重(kg)×水密度(g/ml)/[空气中体重(kg)-完全浸浴在水中时的体重(kg)]脂肪(%)=[4.95/人体密度(g/ml)-4.5]×100该方法复杂繁琐,而且不适用于幼儿。2)身高(H)体重(W)测定法脂肪百分比含量:体脂(kg)=体重(kg)-瘦体块重(LBM,kg)LBM=0.297W+19.5H-14.013/0.72男性LBM=0.184W+34.5H-35.270/0.72女性脂肪(%)=体脂(kg)/体重(kg)×100注:公式中,W代表体重,单位是kg;H代表身高,单位是m。相对体脂指数或体重指数(BMI)定义为:W/H、W/H2(体脂指数)、W1/3/H(重量指数)。其中,BMI=体重(W/kg)/身高平方(H2/m)较常用。根据WHO和英美肥胖标准:男性BMI>27,女性BMI>25即为肥胖,也有的学者认为,BMI>24为超重,BMI>26为肥胖。该方法可能是除了皮肤皱襞法以外临床上判定肥胖的最好方法。3)皮肤皱襞测定法该方法的原理是人体约2/3脂肪储存在皮下组织。在身体的许多部位,皮肤及皮下脂肪疏松地附着在其下的组织上。由于皮肤厚度相关很小,因而,皮肤皱襞的厚度可以代表皮下脂肪厚度,从而计算全身的脂肪含量。用拇指及食指捏起身体适当部位的皮肤皱襞,用皮脂厚度计的卡钳尽可能地靠近拇、食二指处(约距1.27cm),卡钳夹住皮肤皱襞2-3s后,读出指针的数值(mm),每个部位至少测两次,直至相邻2次读数误差不超过0.05。皱襞测定的部位尚无定论。左上臂肱三头肌肌腹后缘部位(左上臂肩峰与桡骨头连续中心)最常用,其次为右肩胛下角正文,左腹壁脐旁5cm处,此外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测颈部、胸部、腰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颊部、骼棘上方等部位。各部位的确定标准见表23-1、2、3。4)皮肤皱襞厚度总和法具体方法可见相关文献。我国重新确定“肥胖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体重指数”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科学家认为,这个界限值完全是以西方人群的体型、身体状况为基础提出的,用它来评判体型明显不同的东方人就不合适了。我国科学家通过汇集分析国内人群的调查数据,建议确立适合我国人群的肥胖标准,也就是体重指数大于24时为超重,大于28时为肥胖。这样做有何道理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学教授陈春明说,东方人包括我们中国人体型肥胖的类型不一样,东方人肥胖比较偏重于中心型就是腰腹部肥胖,而西方人则是整个身体的肥胖。专家建议,除了体重指数外,我国男性正常的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以内,也就是两尺六以内,女性的腰围应控制在80厘米以内,也就是两尺四以内,不然就属于肥胖。一旦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4时,患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几项危险因素集于一身的概率会增加。当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8时,伴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的概率可达到90%以上。如何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而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厘米,危险因素升高的概率也会增高,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体重指数在超重范围,腰围又达到或超过标准界限,各项危险因素增高的概率会很高。如体重指数达到肥胖而腰围又超标,各项危险因素升高的概率会极高,即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极高。确定肥胖的方法:一类是直接测定体内脂肪含量,如密度测量法、总体水含量估计法、总体钾含量测定法及中子激活法,用这些方法测得的体内脂肪含量的正常范围男性为10%-20%,女性为15%-25%。另一类是各种估测法。较简单的方法有:过脐腰围大于臀围,或平卧时腹部的高度超过了胸骨的高度为肥胖。估算理想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为超重,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4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过度肥胖。皮肤褶厚度测定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肌部位皮肤褶厚度的正常值高限在男性51mm,女性为70mm。腰髋周径比值大于0.72时可认为肥胖。脂肪百分率测定男性F%=15%,超过25%为肥胖;女性F%=22%,超过30%为肥胖。F%=(4.570/D-4.142)*100%,D(体密度)。体内脂肪量(密度法)测定体内脂肪量=[4.95(体密度)-4.5]*100体密度=总体重(M)/总体积(V)肥胖的判定标准还有:BMI(kg/m2)。国内以BMI25为肥胖标准,国外多采用BMI25-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BMI40为重度肥胖。相对标准体重。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10%肥胖度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4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二)肥胖分类肥胖症依据内分泌、代谢和神经异常与否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两大类,而每一类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小类。依据这一标准进行的分类及其特征见表23-4。第二节肥胖与疾病肥胖是西方社会最常见的营养失衡病,它受肥胖基因产物Leptin、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去甲状腺素(NE)、生长素、视黄酸(RA)、Mahogany基因(mg)产物、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酶-1B(PTP-1B)等多种激素、酶和其它因子,以及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的调控。这些激素和神经肽等因子的失调都可能引起糖代谢、脂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异常,导致机体中糖、脂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明显异常,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等浓度升高,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结构变化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肝硬化、不孕不育等疾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一、肥胖与冠心病目前,绝大多数有关肥胖与冠心病的研究认为,即使排除吸烟、糖尿病、年龄和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肥胖或超重与冠心病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Donahue等对7692名最初没有冠心病的男性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随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皮肤皱襞厚度的增加,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男性肩胛下皱襞厚度(SSF)值高者较最低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高2倍以上;虽然BMI作为肥胖测定标准时其程度不如SSF强烈,但是,随着BMI值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Manson等对无心血管病或肿瘤病史的妇女进行8年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中年妇女如,肥胖是引起冠心病的高度危险因子之一,是美国妇女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Willet等研究结果显示,与BMI<21相比,BMI为25-28.9的女性冠心病发生率增加了2倍,BMI>29时,冠心病发生率增加3.6倍。不仅,体重与冠心病死亡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超过平均体重40%以上者,其危险性增加1倍。肥胖诱导并发冠心病的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者左室肥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大、某些心肌病等在肥胖患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肥胖可增加以及工作负荷,影响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载脂蛋白B、内脏脂肪总面积、内脏与皮下脂肪组织面积比呈正相关。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所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尝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增加了冠状动脉脂肪的积累,冠状动脉患者内脏脂肪组织面积和内脏/皮下脂肪组织面积比值高于冠状动脉正常者;内脏/皮下脂肪组织面积比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间存在良好正相关。肥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正相关。不同的肥胖界定指标指示预报冠心病的作用存在差异。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腰臀比值(WHR)与冠状动脉硬化存在明示相关关系,WHR比腰围更能指示冠状动脉疾病,而对于女性而言,腰/身高比率可能是比BMI或WHR更好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报因子。二、肥胖与高血压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相对体重、体重指数(BMI)、皮肤皱襞厚度、臀围、臂围等肥胖指标与血压呈正相关,超过理想体重20%或更多的人,发生高血压病的机会为正常人的10倍。统计资料结果发现,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向心性肥胖比匀称性肥胖的危险性更大。虽然有一些肥胖个体血压正常,而一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并不超重,但是,总体水平上,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要高得多。血压升高朝着体重增加的方向移动。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确定无疑。1.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导致高血压病变可能是由于肥胖会引起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使心动过速、心输出量增加,高血压与之有关。肥胖与外周血管扩张和非脂肪组织血液增加有关,相对于其他组织而言,组织血液相对较低。但是,肥胖者局部血管扩张的机制仍不清楚。2.肥胖导致肾脏压
本文标题:第二十三章体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