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
1贵州师大求是学院文传系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10年7月12号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内容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课时3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2、了解诗词基本思想,达到了解诗词的含义3、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过程与方法:1、认真阅读诗词,体会诗词的情感2、了解诗词的基本风格3、背诵诗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诗词的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3、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2、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细节描写、思想意义教学难点1、进行诗歌朗读训练2、揣摩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情感3、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教学准备(教具、资料)音频设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时间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第一课时书设计杜甫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广厦急——叹——忧——愿检查背诵抽查学生全文背诵3分钟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一串明珠中,很多著名的诗人的诗词流传至今,让我们去体会在这些作者在那时的社会中的情感和思想,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这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现在大家默读这首诗,参看提示、注释,读懂诗句的含义。8分钟3教学内容一、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诗体知识(老师:有同学知道杜甫的吗?学生:有。之后再进行介绍)1.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3.诗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二、深入课文,疏通文意(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下翻译,然后再仔细进行讲解)1.诗歌翻译2.精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段内容。3.从一到三两节中任选一小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说说你所想象到的画面。三、问题探究(老师与学生一同探讨)1.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韵脚如阵阵风声起,起势迅猛。而“怒”字将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和诗人作对,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焦急呢?“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老师提问(先让学生讨论):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画中的诗人是怎样的呢?(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站立在茅屋外,眼睁睁的看着怒吼的秋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30分钟4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洒在江郊的各处。)2.第二节的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是对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被吹走的茅草又被“南村群童”抱跑了!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辱。“忍能对面为盗贼”意为竟然忍心再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辱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是无可奈何了。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笔,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提问:诗中描写的情景让诗人联想到了什么?(当诗人自己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3.第三节八句,写破屋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那布被又旧又破,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于是由于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4.第四节先运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之中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小结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同学们想知道更多的诗人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诗词嘛?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王维的《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请大家下去了好好预习!2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这首诗并预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2分钟5第二课时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孟浩然赴约——交谈——相约生字:黍(shu)郭(guo)圃(pu)《游山西村》陆游浑(hun)疑(yi)豚(tun)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检查背诵请同学们背诵昨天的那首诗歌3分钟导入新课导入: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好朋友家做客吗?那你们都会谈论些什么话题?”2、唐朝的大诗人孟浩然不仅去了他的好朋友家,而且还为此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诗《过故人庄》。3、想一同与陆游先生一同游览吗?那么就一同和他走进他的导入:《游山西村》8分钟教学内容《过故人庄》讲解:一、题解:1、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故人是什么意思?过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故人”的确是好朋友的意思,有古诗为证呀——(指名说)故人西辞黄鹤楼。“过”就是访问的意思。3、整体来说,就是拜访老朋友的家。二、整体感知:1、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我相信大家一定好好的预习的,那我们现在来一起朗读(老师和学生)。2、下面我们分组朗读和分人朗读,3、读过后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诗人到底记录了些什么?谁来做做诗人21世纪的代言人来给我们讲一下?4、说得不错,但有没有其它想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告诉老师。5、真如你们所说吗?那让我们来鉴证一下。三、解释词语:1、《过故人庄》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诗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他善于用淡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借以反映出宁谧的心境。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30分钟6好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四、交流:同学们,老师已经给你们翻译了这首诗。老师想请同学给我描绘一下诗中画面。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同学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吧。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对仗;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总结:这是一首语言平淡朴质对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诗人平实的语言中,把真切的叙事、真实的写景和真挚的抒情结合在一起,犹如朴实的农人在农家田舍话家常一样,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景色和人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游山西村》讲解:(一)作者及背景简介: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二)理解诗的意境:(老师提问:同学们能体会诗的意境吗?学生回答)7(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讲解)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
本文标题: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