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及配套练习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提纲及同步练习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考点梳理]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1.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2.实验结论:空气由和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0.03%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⒈纯净物:只由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冰水混合物、蒸馏水等。⒉混合物:由混合而成。如(洁净的)空气、矿泉水、饮料、合金、食醋、食盐等。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等。考点6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⑴;⑵。3.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误差分析:(1)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的原因:①;②;③。(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的原因:①;②。6.实验讨论: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考点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改变条件时,可以变成色的液体和固体。二、化学性质:(1)木炭燃烧的现象:(空气中)发出光;(氧气中)发出光;放出;生成一种使变浑浊的气体。(2)硫燃烧的现象:(空气中)发出火焰;(氧气中)发出火焰;放出;生成一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提纲及同步练习2种具有的气体。(3)铁丝燃烧的现象:(空气中)铁丝燃烧,只是发出现象;(氧气中)铁丝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固体。2、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基本反应类型(1)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水的作用:硫燃烧前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的目的是:。铁燃烧时,实验前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或细沙的目的是:。(2)在铁燃烧实验中,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3)在铁燃烧的实验中,系铁丝的火柴的作用:。(4)在木炭燃烧的实验中,夹取木炭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为了使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要将木炭由上到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内。为了检验生成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操作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加入,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为。4、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氧气具有较强的性。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所导致的。6、氧气的检验方法:。考点8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2.氧化反应: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5.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考点9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基本反应类型();();()。3.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和装置(见右图)4.收集方法:⑴水法:依据是因为氧气溶于水。⑵向上排空气法:依据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⑴“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⑵“装”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目的是),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⑶“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目的是)⑷“点”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提纲及同步练习3⑹“离”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目的是:。⑺“熄”熄灭酒精灯。⒍验满方法: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产生大气泡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0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改变,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注意事项:①催化剂的本质:一变二不变。②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③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即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也可以使之变慢。④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考点1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又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A.空气、氧化汞、石灰石B.生石灰、红磷、冰水混合物C.液氮、干冰、乙醇汽油D.氦气、熟石灰、可燃冰3.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燃煤发电B.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垃圾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4.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点燃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5.右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6.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氧气物7.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R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提纲及同步练习4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9.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在初中可同时用来制取O2、CO2和H2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4)用KClO3制氧气需加MnO2作催化剂。若在KClO3中加少量的KMnO4,也能加快KClO3的分解。用文字说明其原因。(5)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取SO2。已知:SO2是一种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反应。①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制取SO2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③在收集SO2,为了避免SO2对环境的污染,对SO2的收集装置作了改进(见下图),请你把集气瓶内的导管补充完整(图中“→”表示气体流向)。10.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见好?【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①1.2g/_________②1.2gCuO0.5g_________③1.2gMnO20.5g_________(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_____(简述操作和现象).【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及配套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