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1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选择题1、读“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A.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B.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少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发展规划图”。回答2~3题。2.图中已有的城市功能分区中,你认为明显不合理的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奶牛场3.如果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你认为最理想的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4、关于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组团式便于扩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如重庆市、浦东新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5、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图中①—④地规划住宅区的原因正确的是A.①地方便工人上下班,房价较低B.②地环境污染小,与市区联系不方便C.③地交通便利,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D.④地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6~7题。6.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7.图中四个阶段表明A.①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8~9题。8.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9.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10.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11.②图反映了该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读图,回答12—14题。12.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13.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14.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A.德国鲁尔区B.辽宁鞍钢C.中国攀枝花D.美国“硅谷”15、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范围小B.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C.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回答第16小题。16.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1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B.大型超市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D.造纸厂图6是“某城市规划简图”,①、②、③、④表示主要功能区,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19—20题。19.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住宅区B.②─工业区C.③─文化区D.④─商业区20.该市计划建设一钢铁工业区,应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读“深圳市城镇用地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第21题。21.关于该市工业用地在这一阶段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B.工业用地规模不断缩小C.工业用地比重不断上升D.工业用地比重不断下降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市城区分布图和多年平均风向玫瑰图,读图,回答22~24题。22.该市计划建设一个热电厂,应布局在图中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3.图中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该市的主要水源B.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该市的空气净化器C.增加该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D.减少该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24.目前该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②关闭原有工厂,禁止开采资源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④加快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第三产业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假如该城市布局合理,请完成27~28题。27.该城市的风频图正确的是()28.关于该城市用地结构及区位分析,正确的是()A.图例①为居住用地,图例②为商业用地B.图例②为绿化用地,图例③为居住用地C.该城市空间形态明显受地形条件限制D.便利的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据图完成第29~30题。29.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A.aB.bC.cD.d30.下列图中能够反映上图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下面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分布示意图,甲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31—32题31.图甲中P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聚集32.图乙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甲中的A.MB.FC.OD.P读下图“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回答33-34题。33.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经济水平提高B.城市等级提升C.交通通达度提高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34、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B.交通方式变化C.经济规模扩大D.生活方式改变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甲城市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35-36题。35.甲城市的CBD可能位于A.A区B.B区C.C区D.D区436.若A、B、C、D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C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C.B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D.D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回答37~38题。37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B.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D.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38.下列不属于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B.土层深厚且肥沃C.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D.黄河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回答39—40题。39.该图反映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D.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40.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C.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D.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三、综合题41、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1)甲图E—F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现象。(2)图中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国家,若bc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则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曲线。(3)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1950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4)乙图中a曲线N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42、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11分)(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3分)43、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城市化的过程材料2:该市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一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3)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4)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5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DABA6~10、DBBDA11~15、CACDB16~20、BADAB21~25、CBCDD26~30、CBDDB31~35、DADBB36~40、BDBBD三、综合题41、42、(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汇合处,地租较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4分)(2)D地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处在上风地带;地势较高。(6分)C地为化工厂:远离市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5分)(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3分)43、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1)问题: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原因: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②城市规划不合理;③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4)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