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2--4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早期文明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1)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可以突破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空间分布。(2)突出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几个主要文明区域(大江大河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深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与技能:(3)可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或分组讨论法:四个区域可以选择一个重点讲述,其余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四个区域可以由四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学习,然后各组交流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提炼。情感态度价值观:(4)在学习中还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补充如金字塔的考古情况、伊拉克近况、中国长江流域文物考古新发现等,加以增加兴趣。(5)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为什么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金字塔怎么造起来的?为什么早期人类分布在北方居多?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3、概括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二、新月沃土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课堂小结: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公元前3000年统一公元前15世纪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新月形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东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西部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今犹太人)作业布置:作业本P15-17页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是上一课时的延续。本课时从印度河、恒河的自然环境来体会大河流域对世界文明的作用;以长江、黄河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探寻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进一步理解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2--4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印度、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导入:从复习旧课中引入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发展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突出:自然环境早期人类的活动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1、发展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2、文化:最早种植棉花佛教的诞生地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1、距今一万年左右出现早期农业2、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作业布置:作业本P18-19页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结构分析教材按照城市、王权、阶级、国家、军队先后出现的时间顺序,清晰简要地刻画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多种标志,隐含着历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道理。这种中外混编、逻辑清晰的编写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历史及其文明的发展,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教材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如精选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可读性极强的小故事,从不同角度表现阶级的分化、王权的确立等一些枯燥、艰涩的内容,让学生对早期阶级、国家概念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并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国家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方法与过程: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3、了解作为权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统治。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认识和理解国家、阶级、王权等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有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内活动的设计。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的准备工作,查找有关金字塔和空中花园的图片和资料。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城市开始出现]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城市遗址的资料,图片或影视片,课上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阅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1、分析讨论;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并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2、阅读教材,绘制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和我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的平面示意图。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活动]选择几个比较点,如城市的布局、规模、功能等,启发学生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更好地认识古代城市的功能和特征。[王权神圣]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埃及的国王为什么叫做法老?2、法老的金面具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对法老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及统治有一定的认识。教师补充相关资料,提问:大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意味着什么?(鼎为权力的象征,以此确立其权力)阅读教材,思考:1、禹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其权力的?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划定“九州”;铸造“九鼎”。2、启如何加强权力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小结:略作业布置:社会作业本P20—22页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过分析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度,认识人类社会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方法与过程:2、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教法思路:本课教学可展示一系列反映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的墓葬考古资料来感染学生,如埃及金字塔想象图、古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中国商朝时期的墓葬资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印度种姓制度”阅读卡中的故事编成小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摸拟一个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不同角色。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性理解。新课导入:从复习旧课中引入[分化的社会]让学生收集、查阅反映埃及贵族奢侈、豪华生活与奴隶辛苦劳作的图片资料,或者展示埃及奴隶建造的宏大神庙、纪念碑等壮观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宏大建筑的建造之谜,感受埃及贵族与奴隶生活的天壤之别。(小品表演)将阅读卡中的故事编成小品,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的感性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随后,教师对每个等级的名称、所包括的社会阶层和义务及其在印度社会中的地委进行讲解。阅读课文,回答:我国商朝社会哪些人是统治阶级,那些人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商王、贵族;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教师介绍有关殉葬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奴隶的悲惨命运。[军队与刑法]战争故事是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利用参考资料,或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古代埃及和中国夏商时期发动的战争和军队概况。思考;1、古代军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古代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有什么作用?巩固国家统治和王权,开拓疆域。[播放录像《汉谟拉比法典》]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模拟表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不同角色。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对法律和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有深刻的认识。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与我国古代刑法有关的汉字,认识到当时刑法的残酷。思考:当时刑法为什么这么残酷?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小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概括本课的要点。[自我测评]1、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埃及孟斐斯法老统治阶层:王室、僧侣和贵族;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两河流域乌尔城国王《汉谟拉比法典》中国二里头贵族、平民和奴隶印度摩亨佐·达罗国王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请至少列出3条理由。答案:1、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2、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3、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第三课告别野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归纳不同时期、不作业布置:社会作业本P23—24页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和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方法与过程:2、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3、学会在课堂上恰当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2、展示中国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中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学与教的过程:激发兴趣:(新课导入)flash(爱在西元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目的有三:(1)采用flash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突出重点——文字产生和文明的关系。创设情景、合作探究:(新课教学)一、文字产生的背景——记忆和交流的需要问:(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历史是靠什么方式流转下来的?你觉得这种方式有何不足?(2)人类最初发明的文字是怎么样的?由此转入下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二、文字产生的过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