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方礼刚本章重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的要素,科层制的特征,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当代观点中的X、Y、Z理论,卓越管理方法的核心内容。难点:管理理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科学管理理论第二节行政管理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派的管理理论第四节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第五节当代观点【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科学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历史背景1、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2、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二、泰勒的科学管理1、工时2、差别计件3、任务管理4、管理的四个原则【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二节行政管理理论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1、管理的一般原则2、管理的要素※二、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1、权威的基础:规则、人、英雄2、科层制的特征:权限、等级、部门、专业、全职、规则3、官员的地位:竞争、任命、终身制、薪资、升迁【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三节人际关系学派的管理理论一、霍桑实验:社会人、非政府组织、社会需求二、X理论和Y理论所谓X理论,是指这样一种人性假设,即好逸恶劳。这种假设必然导致出“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人之初,性本恶。Y理论假设员工都是善良的,完全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觉地为企业工作。——人之初,性本善。【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超Y理论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主要见于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和1974年出版的《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一书中。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四节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一、系统理论1、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2、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3、组织的整体系统观二、权变理论1、权变理论的假设2、两个一般的学派【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权变理论权变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步。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五节当代观点一、权力与政治二、组织文化三、Z理论四、追求卓越五、管理多样性六、管理理论在社会工作上的应用【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不平等来自政治的不平等—女性主义视角:提升对服务机构中政治因素的认识【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二、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组织文化广义: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两部分组织文化狭义: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具体地说: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层面【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三、Z理论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关系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劳动率。而亲密关系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X理论和Y理论基本回答了员工管理的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将东方国度中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我们可以将Z理论看作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员工管理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灵活掌握制度与人性、管制与自觉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实施最符合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管理方法。四、追求卓越1、行为偏好:先做什么,直奔主题,不折腾2、接近顾客:顾客为本3、自治和自负盈亏:划小核算单位4、通过人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习型组织5、价值驱动:全员为使命服务6、坚持紧密结合:保持核心竞争力7、简单的组织结构:扁平化8、宽严并重的特性:坚使命,宽严相济。五、管理多样性管理的多样性及应对措施:(一)管理的多样性1、市场多元2、劳动力多元3、价值多元(二)应对措施1、平权2、尊重差异3、管理多样性六、管理理论在社会工作上的运用古典理论——缺乏对人的尊重。但其科层化和效率不能完全否定,仍然对社工机构有意义。人际关系——强调人的复杂性及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社工价值观是一致的。X、Y理论——人的价值与尊严成为话题系统理论——强调资源利用,注重投入产出,但需批判反思功能主义对不平等的忽视。权变理论——强调随机应变,对面临复杂社会工作行政人员来说有积极意义Z理论、多样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本文标题: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