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马克思主文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学习指导与练习
第二章马克思主文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理论学习指导一、学习目的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弄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要求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同时必须懂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二、理论要点展示(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毛泽东在1929年6月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实事求是。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过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概括了思想路线的内容,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1997年,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重点难点剖析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认识。通过了解历史,才能懂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一件很重要但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进一步认识不同时期的党的领导人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第一,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第一个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提出思想路线有着强烈的针对性,他针对的就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词组,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又通过《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并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党的七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从而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第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正因为历史发生了曲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偏离了,因此,就有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任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并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第三,江泽民继续丰富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第四,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求真务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基本内容。在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概括上,教材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表述,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中,重点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应该说明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等,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所内涵的东西,是党的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要求,但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2)重要意义。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一共讲了三点: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这是哲学层面的最高抽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在理解实事求是精髓的意义时,可以有两个角度: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了我党理论的不断创新。第二,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4.关于理论创新。(1)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在所有这一切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2)如何实现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理论创新问题上,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第二,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四、学习热点探讨如何认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全新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有两轮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一轮思想大解放运动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到2002年结束;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开始,正在进行中。两轮思想大解放运动,都是围绕着当代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而展开的。第一轮思想大解放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次解放思想,其中每次都有一个突破点。第一次解放思想,我们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解放思想,我们突破了姓“资”姓“社”的观念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次思想解放,我们突破了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坚持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明确了所有制理论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运动,重点是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解放思想也必须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境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意味着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该轮思想解放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知识运用练习一、单项选择1.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本文标题:第二章马克思主文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学习指导与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