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教学设计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解读】“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从课标要求来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并能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进行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对千姿百态的地形成因的“设问”入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的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然后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两个方面加以展开,最后教材把人类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通过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推动地貌演化的认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4.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教学重点: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②板块构述学说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教学方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探究合作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有关投影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三江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珠穆朗玛峰图片,让学生思考我国问什么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以及在同一区域上还崎岖不平?以后是不是就不变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节课内容。【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讲述】要促使物体发生变化,必须有什么的作用?(力)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让学生看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学生活动】学生讲解此部分图表【讲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如火山和地震瞬间形成新的地表形态。那么同学们能举出一些经过漫长时期形成的地表形态的例子吗?【学生回答】【讲述】正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的作用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其中内力作用是地形的塑造者,它形成了地形的“粗毛坯”,那么内力作用是怎样塑造地形的?【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地壳是怎样产生运动的?是如何运动的?这些问题是历来许多科学家力求解决的,也因此产生了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演示六大板块、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学生活动】课本P37P38思考题【过渡】板块运动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即海陆变迁、造山运动等)具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常看到的地形,更多的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多媒体中问题1、什么是褶皱?褶皱分为哪两种基本形态?2、什么是断层?断层分为哪两种基本形态?【过渡】我们知道了褶皱及断层的概念,那么他们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多媒体】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讲述】褶皱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一般形成山岭;褶皱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一般形成谷地。举例: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属于褶皱山脉。但是在野外常能看到背斜谷、向斜山,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过度】我们来看另一种地质构造:断层【学生活动】P39活动题【讲述】断层强调岩层受力超过承受力度,并且发生相对位移,上升的断块山叫地垒,下降的称为地垒,举例:华山【总结,学生完成此表】地质构造类型结构特征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地形成因举例褶皱背斜向上隆起中间老,两翼新山岭岩层向上隆起而成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山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向下凹凹陷中间新,两翼老山谷岩层向下凹陷而成山岭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断层地垒相对上升块状山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地堑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等【讲述】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过渡】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出来,可有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却是在瞬间就完成了的,如火山,地震活动.【板书】(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学生活动】思考P40活动题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时刻在改变地表形态。认识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本文标题: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