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02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1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项目区域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安福寺镇交叉口处(之字溪大道与S325交叉处),沿之字溪大道下穿焦柳铁路,经野鸭子湾上跨宜张高速后,与X203相接,之后基本沿X203布线,并调整改善了平纵线形,全长20.652公里。根据项目路线走向特点,本报告将与本项目有直接密切联系的经济区域确定为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影响较大的经济区域划为间接影响区,具体划分如下:直接影响区:枝江市、猇亭区主要间接影响区:宜昌市其它地区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现状2.2.1.1宜昌市(1)社会发展现状宜昌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上控巴蜀,下扼荆襄”。自古以来号称“川鄂咽喉,西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市共辖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和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人口403万,其中城区人口159.8万;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8平方公里。宜昌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三个种类,一是以磷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二是以铁、锰、铜为代表的金属矿产资源,三是以硅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2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为主要资源的建材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广泛,矿产地相对集中,且所需矿产资源配套程度高,为磷化工、建材和冶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宜昌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是水电资源最富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建成,宜昌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水电能源中心。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电资源,决定了宜昌工业发展的重点是载电体工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宜昌水电能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以高耗能、大耗水、环保型为特征的载电体工业。形成以输配电、电子元器件、磷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及医药、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载电体工业体系。宜昌农产品精品享誉国内外,秭归成为中国脐橙之乡、五峰采花毛尖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品牌、长阳清江鱼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宜昌拥有国家、省和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30家,有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获中国驰名商标3个。宜昌蜜橘、秭归脐橙、清江鱼荣获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2)经济发展现状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宜昌市通过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快速崛起,工业经济成为市域经济脊梁。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10家,化工、食品医药产业快速壮大,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电力产业稳中求进,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80%。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8.90亿元,增长16.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通过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加大农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3业结构调整力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水果、茶叶、蔬菜、畜牧、水产、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2.9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6%。第三产业全面提速。宜昌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景区升级为5A景区。全市实现旅游文化总产出342.55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39.34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32.90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06.44万人次,增长36.8%。全市旅游外汇收入7053.94万美元,增长16.9%。国内旅游收入195.92亿元,增长42.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00.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90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额16.63亿美元,同比下降3.1%;进口额5.26亿美元,同比下降8.0%。表2-1宜昌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统计年份总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2002397.27448.7445.972003396.89496.5360.642004398.52588.6879.682005398.50608.06105.502006403.60694.91147.502007403.00820.90164.352008403.901026.56197.582009404.551245.61235.712010403.001547.30301.502011406.852140.69211.022012407.832508.89260.00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4图2-1宜昌市历年GDP变化趋势图2.1.1.2猇亭区猇亭区濒临长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是宜昌市五个城区之一,是城区的东南门户、重点工业区、渝东鄂西对外交通的枢纽,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是宜昌市新兴工业的重要拓展地。猇亭既是宜昌市的行政区,又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多区合一的体制和政策优势,现辖古老背、云池、虎牙三个街道办事处,24个居(村)民委员会,其中居委会19个,村委会5个,181个居(村)民小组。总人口51775人。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5猇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化工、建材、电子为主的产业格局。先后有葛洲坝集团、宜化集团、国投原宜、新希望集团以及泰国正大、台湾亚元科技、立敦科技、凯美电机、汉港股份公司等一批科技实力强、在国际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企业定案落户。发展以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制造为主的IT产业、以磷矿资源深加工为主的磷化工产业、以宜化集团为依托的精细化工产业、以轻纺、冶金建材、加工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工业总产值553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7.8%;全区财政总收入7.49亿元,其中猇亭金库5.6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1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4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8元,增长17%。2.2.1.3枝江市枝江地处鄂西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三峡和宜昌的东大门。其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9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为49.29万人。枝江目前的经济发展处于由工业化初级后期向中级初期过渡的阶段。枝江市几大工业园区的发展提高了枝江市的工业化水平,有以果蔬食品加工为主的安福寺工业园,以化工、冶金为主的宜昌化学工业园区,以化工、纺织、电子、食品、电子材料及电子元器件、机械及五金制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枝江经济开发区等。枝江市农业经济发达,农民人均收入一直位居湖北前列;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水果等生产基地。表2-2枝江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统计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6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0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0.9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83亿元,增长1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9188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8:58.4:20.8;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0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27.32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1.12亿元,比去年增长33.9%,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65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496元,增长13.9%。图2-2枝江市历年GDP变化趋势图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72.2.2.1宜昌市(1)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①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宜昌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好于、快于、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富民强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升级迈出重大步伐,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继续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成为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②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板块。——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城市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确保占全省的比重比“十一五”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5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年均增长11%。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8(2)宜昌新区总体规划图2-3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根据《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宜昌市发展目标,规划的市域发展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转变,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带动“宜荆荆”城市群和鄂西南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发展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服务水平,加大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使宜昌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全面达到与超越小康社第二章经济
本文标题:02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