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
1第二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一、何谓公共事业管理管理1.何谓公共事业所谓公共事业,就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本内容并包含必须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崔运武,2002)我们所说的“公共事业”,是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设施等事业。(朱仁显,2008)公共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共事业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具有公众性;第二,它的服务内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所以带有公用性;第三,它的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因而带有公益性,而且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最大提供者;第四,公共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并在某些规定范围或空间内具有特定的营利性。因为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有时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业所提供的服务方而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特定的管理政策决定了这种收费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同时,对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或企业,属于公共事业的特性,也决定了它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限制和必须的财政补贴,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并在规定的利润空间里进行营利。2.何谓公共事业管理福莱特(Follett1,1942):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2罗宾斯和库尔塔(RobbinsandCoultar,1996):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完成工作的过程。徐国华等(1998):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周三多等(2000):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依法对公共事业,即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并包含对一定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结果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崔运武,2002)每个社会都是由个人和社会组织构成的,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社会组织首先可以分为两类:即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其中非政府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即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经过两次划分之后,社会组织就被分为三类,即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它们分别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娄成武,2001)。(1)科学技术事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在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下,科学技术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事业,由国家包办、统管。事实上,每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计划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则力,有些科学技术活动由于国家没有力量支持而放弃。从科学技术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性质来看,有些属于社会共同需要事物,有些则不属于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须办的共同事物。根据不同的科研目标,可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科研活动,如基础性研究,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另一类是满足社会部分共同需要为目标的科研活动,如以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科研活动,对这部分活动的管理应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2)教育事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同的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活动的受益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国家只能有选择地承办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教育3事业,如中小学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特种专业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公共教育事业;而那些用以满足个人及家庭生存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和以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其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者个人或企业本身,不应由国家包办。又由于这些活动能促进公众利益,满足部分共同需要,国家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倡、鼓励和资助应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3)文化事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在所有的文化活动中,国家只能有选择地承办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等。而对于那些以满足个人及家庭成员和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文化活动,并不完全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事物,而是社会部分共同需要,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4)卫生事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在中国传统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国家几乎包办了所有类型的卫生保健事业,由于政府包办过多,管得太死,既不利于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普及初级医疗保健,又造成大量公共卫生资源的低效运行和浪费。国家只应该负担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如基础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教育、公共卫生防疫、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等。对于个人与家庭卫生、企业卫生等应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国家可以通过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等途径给予支持。(5)体育事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根据不同的体育目标与体育功能,我们可以将各种体育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即个人及家庭体育、企业体育、国家与社会公共体育。根据社会共同需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育受益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投资主体也应该实现多元化,国家既不应该也不可能继续包办一切社会体育活动。其中国家只能选取最重要的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社会公益体育事业,如公共体育馆、公共体育场、国家体育活动队等来直接管理。其他个人、家庭及企业等的体育活动,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国家应通过设立各种体育发展基金,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等有效措施,来大力提倡、鼓励和促进这些体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人还是不赞成上述说法,他们认为:4公共事业管理是指部分行政组织和社会性组织依法对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共秩序及安全的维护等所进行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活动。(方盛举,2002)学派:云南派、东北派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吴劲松,2005)根据我国的国情,我还是比较赞成云南大学周运武教授的观点: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但也包括一定的非政府组织;其管理客体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并包含必须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属于经济事务的产品。这些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具有盈利目的,但又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必须在宏观上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由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内容包括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目的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是永久存在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也必然是永存的,不断发展的;并且,随着公共事业的内容不断扩大,其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会不断增强。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一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负有不同责任,同时,与这一不同的层次相应,管理的内容上有监管和实施的区别。不同层次的政府负有不同的责任,即中央政府负责有关公共事业总体的和基本的政策的制定,以调整、引导、规范全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并管理必须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公共事业,制订和执行公共预算以实现政策意图和发展目标,协调和指导地方公共事业管理;地方政府是公共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其职责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处理好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发展本地区的公共事业。同时,在微观领域和一些政府不宜直接干预的领域,政府通过遵循相关法律和制定5相应法规和政策,将一定层次和内容的实施和服务的责任交由社会非政府组织承担。第四,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这不仅表现在其管理目标上,还表现在管理的手段和过程中,即它强调公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一方面表现为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过程的影响,通过法律法规对公共事业管理行为的约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监督,也表现为公众通过一定的非政府组织对一定层次和内容的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第五,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公众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和范围越来越宽,是当今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意味着仅靠公共财政难以承担整个公共事业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分层管理及管理与实施的分离,决定了可以引进市场化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对能够进行经营性投资、开展市场竞争的领域,如出版发行、大众娱乐项目及体育活动,以及原就有营利性的传统的公用事业等,交给社会资本经营,对不适宜市场化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政府应加大投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3.何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专业也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我国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学科即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医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哲学、法学、历史学等,我国高等学校就是按照这种分类来培养人才。在我国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2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6理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专业就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类别,高考生填报的志愿,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就是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专门为公共事业管理培养人才的一个学业类别。二、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趋势,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扩大而产生出来的新专业,1998年教育部始将其纳入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生。1.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非经济、政治的社会公共事务由事业单位来承担,并以政府事业体制进行管理。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具有政、企、事一体化特点,形成了事业单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要求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对政府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理体制进行改革,需要把政府有关职能归还给社会,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形成行政、工商和公共事业三为一体的社会运行模式。2.公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过去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逐步向非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或服务部门转移。因此,为了保证改革的整体推进,推动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发展政策的研究。同时,随着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大和职能的丰富,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从事7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专门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才能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对人才需求这一迫切的问题。3.专业与人才
本文标题:第二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