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讲:诗歌欣赏我爱这土地(艾青)(原型依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怎样理解作品?一、认识作品的基本内容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它对谁产生影响?作品的基本内容,可以是外在,也可以是内在的;有的是思考和感受的,也有的是外在时间和内在3感受结合一起的。可以通过对基本内容的简要概括来完成。二、认识作者的表现技巧1.语词:必须确切把握所有还未曾认识的词的本义,引申义。特别是引申义,包含明显的感情色彩、褒贬意味和联想延伸。要注意语词在上下文中的关系及其含义。要仔细玩味一些似乎十分简单的语词的表现技巧,并找出作家运用最多最喜爱的技巧手段。42.角度:指作品内容的出发点,即作品中传达时间或说话的人。一般有第一人称角度(我)和第三人称角度(他,她,他们)3.意象和隐喻: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词的作用而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感觉印象。它可以用来表明各种感觉印象,如声感、热感、压感等。文学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或隐喻产生出来。隐喻是一种5特殊的比喻,或者说泛指任何比喻。意象与人们过去生活中的印象有关。有时作家会使用关联性意象,组成系列或群体,也即“意象群”,有时,一个隐喻会在一部作品中反复出现,有助与揭示作品的思想。研究意象,一是看它说了些什么(即它的陈述),二要看它代表着什么(它的象征)4.象征:就是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最简单的象6征建立在寓言基础上。往往用在意象或隐喻的基础上。如麦克白说:“熄灭了,熄灭了,短促的烛光”时,他所说的是一个比喻,但同时也象征地表明了一个人的短促生命的结束。所有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象征。如把黑色象征罪恶,把白色象征纯洁等,有的运用的是不常见的象征,运用一整套精心制作的“特殊象征”,除非研究他们的7象征体系,就几乎无法理解他们的作品。分析象征运用,会大大扩展认识视野,才纯粹个人体验,过渡到对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含义的认识。对于象征意义的认识,绝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关系,还必须顾及作品中的其他因素,而不能单凭个人的直觉。意象与象征的区别是:如果作品对某一自然现象反复进行描绘,这一现象就可能具有象征的意味。要认识8象征与其他表现手法间的关系。5.暗指:指透过语词的愿意而显示出的人物、事件、物件和思想,具有附加的意味。暗指将引导读者去认识一部作品的附加含义。有时,有些很简单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语词正是暗指,特别发生在作者借用另一部作品里的诗行或短语,而把他们插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这就需要我们把作品放到广阔9的文学背景中去认识。6.神话与原型神话(激动人心充满想像的故事):能够激起人们想像的故事。原型(模式):人类文化最基本的样式(原始模型),原型不是“思想意识的继承”,而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和“心理习惯的继承方式”,如人类分散居住在各个地域,但在解答人类世界如何形成的根本问题上,各个种族却创造出了几乎完全相10同的神话故事。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对原始时代的回忆,而读者们则从这种回忆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所有时代的文学的基本主题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生——死——再生的循环往复,探索的影响,年轻人的成长,人在战争中的苦难以及个人自由的受到束缚等。7.声音与语气声音:指作品中的人物所说的话语,我们看不见它,却能听11得很清晰。语气:与角度、声音紧密相关,表明了作品中的发话者或叙述者对于所叙事件的态度。8.陈述:作家对于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的评论。陈述可能不易被人察觉,异常巧妙地渗透在事件的叙述着整个作品构思溶成一体,往往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传达给你。这种陈述可以是与读者立场同样的,也可以是反语的,朦胧的,直12接的,间接的,含蓄的(如福楼拜)三、认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1.题材:认识表面题材和实际题材,这只有透过作品表层,深入到内质中才能得到。2.主题:指它的最本质的含义,指一篇作品中出现的或反复出现的某一思想。对于一篇文学作品,只有当用清晰的话语表达出它的实际题材之后,才可能将所体验到的主题概括13出来。3.综合:将分散的、零星的材料综合起来,使他们集中,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列一个清单,将在一篇作品中所发现的各种因素罗列起来,并进而总结归纳。《氓》欣赏(原型抛弃)·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14有十五国风,是采自十五个地区的诗,共160篇,其中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与王都附近的诗,共105篇,少量为民歌,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民歌则常有重章叠句,多用比兴手法。其中不少优秀篇章,形象鲜明,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附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15《氓》与“郑卫之音”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为什么这样说呢?诗选字“卫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在春秋时期,由于人口稀少,当时有每年的春天二月为开放月,让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同居,过这期限,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正式结婚。当时的卫地,商业也比较发达,恋爱风气也比较随便,因此后人有“郑卫之音”的说法,当然,在男尊16女卑的社会中,婚姻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诗经》中还有《谷风》《柏舟》《遵大路》等都是弃妇诗,就说明了这一点。作品分析1.理解:疏通字句1.“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渊源《氓》是弃妇的怨诗,诉说了她与氓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17实,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悲惨命运。女主人公的怨愤,是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也是对当时婚姻制度不合理的控诉。2.“赋、比、兴”的运用《诗经》中的赋、比、兴是诗歌创作最早提出的方法技巧。“赋”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文学是形象的艺术。以易写难,以有形写无形,以形而下写形而上,18关键“喻”。3.对比手法:《氓》是一首叙事诗,但又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通过主人公与氓的对比及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刻划人物性格,突出了女主人公的闪亮忠贞、勤劳坚毅,氓的卑劣无耻、虚伪凶狠。关于诗歌的比喻1.比喻:用一个具体事物来比拟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个具体事物。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有本体、喻体、19喻词三部分构成。如英国诗人彭斯的诗:“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我的爱人像一支旋律,奏出甜蜜和谐的声音”比喻的关键: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物体,二者相隔越远越好。“他像个人似的”,“像个大胖子”“像希特勒”都不是比喻,而“像个大熊猫”则成为比喻。钱钟书的妙喻“婚姻像围城”“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等,都是范例。比喻的诗如何其芳的《生活是海洋》《诗经》中的《硕20鼠》,唐诗中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即《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之喻都是如此。后代更创新出奇。即以对愁闷的比喻看,有以山喻:“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杜甫《赴奉先县咏怀》)“春山万里共行色,客愁浓似春山碧”(沈端节《菩萨蛮》);有以水喻:《蒹葭》《湘夫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眺)“春去也,落江万点愁如海”;有以草喻:“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21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柳喻:“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温庭筠《客愁》)“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蝶恋花》);与雨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晏殊《浣溪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其他的:“近来愁似天也大,谁解相怜”(辛弃疾《丑奴儿》),“闲愁也似明月多”(李清照)“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22普希金诗歌欣赏俄国文学:普希金(1799—1837)出身世袭贵族家庭。在皇村学校学习期间(1811—1817)受到1812年爱国思潮及当时民族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写诗,获得使人的声誉。毕业后内外交部工作,在未来的十二月党人思想鼓舞下,写了许多政治抒情诗和讽刺诗。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此前完成《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流放期23间,创作了著名的浪漫注意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0)《强盗兄弟》(1822)等。1824年,沙皇政府以普希金的无神论思想为借口,把他幽禁在他母亲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村,他完成了《茨岗》的创作。这是诗人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渴望自由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谴责利已主义。1825年创作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悲剧《鲍利斯·戈东诺夫》,反映十七世纪初俄国复杂的24社会政治斗争,表现人民在历史发展螽巨大作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使人于1826年被召回莫斯科,他对失败的十二月党人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写了诗篇《寄西伯利亚》等。1830年秋天,普希金在波尔金诺居留了三个月,这是使人创作的多产期。他写了几幕小悲剧(《吝啬的骑士》《石客》等),在短篇《别尔金小说集》中(《驿站长》《棺材匠》等)作者以简炼朴实的文笔,描绘了外25省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小人物”的主题。这个时期,诗人还完成了最主要的代表作《叶普盖尼·奥涅金》(1823—1830),真实地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三十年代中,普希金创作了叙事诗《青铜骑士》(1833),展示了彼得大帝的矛盾性。他创作了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杜勃洛夫斯基》(1833)和《上尉的女儿》(1836)。后者再现了俄国26历史上著名的普加乔夫起义领袖的鲜明形象。还写了一些取材于民间创作的童话诗。在普希金的创作中,抒情诗战友重要的地位,他的抒情诗风格优美,基调明朗而健康,如《致大海》(1824),《给凯恩》(1825),《酒神之歌》等。此外诗人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发表过不少文学批评的文章。普希金的创作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确立了俄罗斯文27学语言的规范,高尔基称他为“一切开端的开端”。《叶普盖尼·奥涅金》:叶普盖尼·奥涅金出身于贵族家庭,所受教育华而不实。他曾一度沉湎于社交生活,补救觉察到这种生活的虚伪和空虚,染上了当时流行于知识界的“忧郁病”。他接受了伯父的遗产,曾住在乡下,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过一些措施,虽然并无明确的目的,但也引起了邻近地主的不满。奥涅金认为28外省地主庸俗,不和他们来往。补救他认识了从德国回来的连斯基,这是一个热情而具有浪漫气质的青年地主。连斯基正爱着地主拉林家的小女儿奥尔迦。奥尔迦的姐姐达吉雅娜是个朴素热情、富于幻想、热爱自然的姑娘,见到奥涅金后就爱上了他,并大胆地写信向他表白。奥涅金由于对生活消极,拒绝了她的爱情。有一次,连斯基再三邀请奥涅金参加达吉雅娜命名日的晚会,在29晚会上,地主的庸俗谈吐以及达吉雅娜对奥涅金的不自然态度,都激怒了奥涅金,为了报复连斯基,他便故意向奥尔迦献殷勤,连斯基提出决斗,上流社会的无聊习俗使奥涅金接受了挑战。在决斗中奥涅金打死了连斯基。于是怀着悔恨的心情待外地漫游。不久,达吉雅娜在母亲的恳求下嫁给了莫斯科的一个将军。她虽侧身上流社会,但内心深处厌恶这种生活。奥涅金漫游归来,在30莫斯科再次见到达吉雅娜,这是他才热烈地爱上了她,但最后被她拒绝了。赫尔岑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才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高尔基说:“我们的生存到处永远是悲剧性的,但是人们将这无数的悲剧变化成艺术作品: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能比这种变化更神气的了。所以我在普希金31的诗卷中和在弗罗贝尔的小说中发现的智慧和活的美,比了在寒冷的星光中或者在有节奏的海浪中、在森林的呼啸中或者在荒漠的什么中所发现的要多。”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给了任何一种独特性以勇气,给了俄罗斯作家以做俄罗斯人的勇气
本文标题:第二讲诗歌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