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汉语词类的划分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第一节实词的活用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一、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1、动词的使动用法(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战国策》使……食(二)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不带宾语的;如带宾语即用作使动。(1)惊姜氏。《左传》(使姜氏惊)(2)无生民心。《左传》(使民生二心。)(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左传》(4)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荀子》(“不能病”是“不能病之”的省略,可理解为“不能使之病”,即“不能使人贫困”)不及物动词在用作使动时,也有省略宾语的现象。一般可以从上下文的意思看出来。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烧而走”是“烧而走(之)”的省略。即“可用火烧而使曹操逃跑。”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临时用为动词,带上宾语,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1)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2)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四》(3)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记》(4)怀其宝而迷其邦。《论语·阳货》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1)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史记》让……做宰相(2)尔欲吴王我乎?(《史记》)让我成为吴王,即被刺死(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让死者生,让白骨长肉,即恩惠极大(4)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史记》使……称臣(5)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放在后面解释句中加点词。(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大同》(2)(柳子)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3)外连横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名词也可用作意动。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把鱼虾看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看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谓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史记》(2)农夫渔夫过而陋之。《钴鉧潭西小丘记》(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4)孟尝君怪其疾也。《战国策·齐策四》(5)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孟子·尽心上》2、名词的意动用法谓语具有“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1)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2)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4)不拊爱子其民。《战国策·齐策四》如果句子表达的是主观意义,就是意动用法;如果句子所表达的是客观意义,就是使动用法。同样一个臣字,是名词,在下面两个例子里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史记》布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臣是使动用法,因为项羽称霸,臣是意动用法,人君不把他们看成臣,这是主观诸侯向他称臣,这是客观情况。意志。解释划线的词,并指出其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1.焉用亡郑以陪邻?(使动)2.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使动)3.渔人甚异之。(意动)4.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意动)5.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看不起她的丈夫)6.其家甚智其子。(认为……聪明)7.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吃,使……出现)8.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衣食等给养完备,劳动又适合时宜,大自然就不能使之生病)三、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副词)1、普通名词作状语:(一)表示方位或处所。表方位:向(往)+方位名词表处所:在+处所名词(1)卒廷见相如。《史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汉书》(3)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4)西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5)东流注于河。《山海经》(二)表示工具或依据表工具:用+工具名词;表依据:依据(按照)+名词(标准、法则)(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自荐》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三戒》用船载(3)朱亥袖四十斤铁锥,锥杀晋鄙。《史记》(4)吾义固不杀人。《墨子》我坚持道义,坚决不杀人。(5)功宜为王。(陈涉世家》按照功绩,他应该能称王。(三)表示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身份(“把…当作…”或“像对待……那样地”或“以……身份”。)(1)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史记》(像对待父亲一样的侍奉朱家)(2)生男女,必货视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不管生男生女,都把他当作货物一样的对待)(3)倡优畜之。《报任安书》象戏子一样地被蓄养起来(4)刘豫臣事金国。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刘豫像臣妾一样侍奉金人(四)表示比喻。这类状语一般可译为“像……那样地”或“像……似的”。(1)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2)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猪像人一样立着)(3)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像狐狸一样叫)(4)嫂蛇行葡伏。《战国策》(像蛇一样爬行)(5)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谋攻》(像蚂蚁一样地依附)2、时间名词作状语古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状语时仍表示原来的意义。如:(1)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另一种是作状语时改变了它原来的意义。如古汉语中“岁”、“月”、“日”、“时”等字,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时的用法①在动词前,表按时、到时、有时。(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按时)(2)时则不至。《庄子·逍遥游》(有时飞不到)(3)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②在句首主语前面,有“那时”“当时”的意思。(1)时诸外家为列侯。《史记》(2)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三国志》日、月、岁的用法①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每年、每月、每日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例如:(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②“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当“一天一天”讲,表情况逐渐发展。(1)事日急,诸公莫敢复言于上。《史记》(2)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③日字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1)日起请夫环,执政弗议。《左传》不久前我韩起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2)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从前在宋国盟会的时候,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指出下列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并加以解释。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当面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翼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狗一样坐着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用丹砂,表原料5.公奈何众辱我?众:当众;6.范雎至秦,王庭迎。庭:在宫廷;7.伍子胥橐(tuó)载而出昭关。橐:一种口袋,作状语,藏在口袋里四、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现象很普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除使动、意动用法外,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用作动词,叫做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这里只讲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如:(1)晋灵公不君《左传》(不行君道)(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左传》(驻扎)(3)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用蹄子踢)(4)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鸟衣巷》(开花)(5)愿斩三人头,竿之藁(gǎo)街。(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藁(gǎo)街,在长安城内,汉时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居住之所)(6)秦师遂东。《左传》方位名词作动词(7)若入前为寿。《史记》方位名词作动词(8)江水又东,迳巫峡。《水经注》方位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古汉语中的形容词在一定的条件下,活用为动词。(1)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贾列传》(2)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3)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词,用如动词,做诸侯2.范增数目项王。目:以目示意3.城朔方城。城;修城墙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用如动词,往西进发5.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肘撞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兴隆也。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先生举手出狼。出:让……出现2、幸先生生我。生:让……生,救3、吾终当有以活汝。活:使……活4、(狼)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猬、蠖(huo)、蛇、龟:像……一样5、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肩:用肩膀6、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又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示给您的猎鹰猎犬呢?7、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8、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杖:用杖子五、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则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名:①名→(动、谓)+名(宾)动宾结构如:王齐国。第一个名词“王”为动词带宾语。②名(主)+名→(动、谓)主谓结构如:陈胜王。第二个名词“王”为动词做谓语。2、名、形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所+名→动;所+形→动(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名、形前有能愿动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不能独立作谓语,只修饰动词,当名词、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时,一般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动能源动词+形→动(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名词前面有副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副词不修饰名词。所以副词后面的名词一般也用如动词。副词+名→动(1)晋灵公不君。《左传》(不行君道)(2)江水又东。《水经注》(3)无以,则王乎?5、名、形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修饰,当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有宾语“之”、“我”等,活用为动词。名或
本文标题:第五章词类活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