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菲德勒模式、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各种领导决策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2、掌握:领导的一般原则,领导特性理论的基本内容,行为理论的类型、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的内容、领导连续流理论的内容、管理系统理论的内容,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领导规范模式、不成熟—成熟理论的内容等领导理论的内容。3、了解:领导者、被领导者的概念,其它领导理论的内容,领导理论的前沿发展概况,以及领导效能、领导行为的评估等内容。知识体系概述领导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章共有5大板块内容,第一块概述,介绍了领导的概念,领导的权力和组织政治行为以及领导的作用。第二块介绍了主要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本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领导决策是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本章的第三块内容介绍了决策方法和艺术,探讨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任何领导活动都是以追求领导效能为目标,为了实现领导效能,必须对领导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本章第四块内容专门阐述了领导效能和对领导行为的监控。本章最后探讨了全面提高领导有效性的多种途径。学习方法建议本章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研读、研讨和调研。通过认真研读,了解理论界关于领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成果,掌握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一般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绩和学习体会,开展小组研讨,探讨提高领导有效性的现实途径。通过调研,了解被调查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并对其领导素质和行为进行评价。主要概念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个人作用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2.权力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3.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职位权力即领导者的职位所赋予其法定的权力;个人权力,也可以说是非职位权力,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4.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指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活动。也就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5.决策狭义地理解,决策是指领导者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广义地理解,决策是领导者制定、选择、实施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6.领导决策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7.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结构是指为了实现领导班子的预定目标,把不同类型的领导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比例进行有机的组合。8.领导行为监控领导行为监控是指对领导者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修正,是管理学封闭原理的要求。9.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结构是指为了实现领导班子的预定目标,把不同类型的领导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比例进行有机的组合。10.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行使领导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重难点辅导(一)领导的要素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可用公式表示: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1)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组织的核心,领导者担负着组织发展的一系列责任,我们可以将领导的责任概括为两大类:职位责任和非职位责任。职位责任主要包括:确定组织方向,规划远景目标;阐明领导立场,传达组织目标;处理各种关系,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和配备人员;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为组织注入连续性的动力,保证领导活动的连续性;控制和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重大问题,化解组织面临的危机;推动组织的变革,改变组织的面貌。非职位责任主要包括:为员工提供一种希望;通过自己人格的力量培养一种组织精神;处理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下属和员工工作之外的需求;创建领导文化,培养新一代的领导者,为那些年轻有为的下属提供面对挑战的机会。(2)被领导者。在组织的活动中,相对于领导者的主体地位,被领导者是领导行为的客体;而相对于组织活动的作用对象来说,被领导者又与领导者共同构成主体。(3)环境。组织的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发生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组织的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两个层次。组织的一般环境也可以说是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特殊环境是指对组织具有直接的、特殊的和经常性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用户、竞争对手、同盟者、供应者、运输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企业所在社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用户、供应者、竞争者和同盟者。(二)如何理解组织中的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指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活动,也就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政治行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超越了个人的具体工作范围,二是它主要关注组织中的利害分配,因此它涵盖了那些包括影响决策目标、准则或过程的行为在内的各种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一方面来源于个体因素,如个体特质、需要等,另一方面,政治行为更多地源于组织因素,特定的情境和文化更有助于政治行为的产生。(三)如何理解领导理论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领导理论集中了国内外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1)领导特性论。领导特性论试图从领导的特性来揭示领导的有效性。斯托迪尔从六大方面对领导特性进行了分析:即生理特征、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和社会特征。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第一,要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第二,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三,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第四,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第五,能作有效的决策。鲍莫尔的十大条件论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认为企业领导应该具备下列十大条件,即: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2)领导行为论。行为论是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的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领导行为的理论。代表性的领导行为论有:勒温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坦南鲍母与施密特的领导连续流、利克特的管理系统理论、四分图理论、方格图理论。(3)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所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这种理论认为,某一具体领导方式并不是到处都适用,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任何领导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去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因此,领导者的有效行为就要随着自身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代表性的权变理论有:菲德勒模式、“途径─目标”理论、领导规范模式、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等。(四)勒温三种领导方式勒温提出了三种领导方式:(1)专制方式。具有专制方式的领导者以力服人,即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2)民主方式。具有民主方式的领导者,是指那些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者。(3)放任自流方式。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是指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自便,毫无规章制度。勒温根据试验认为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专制型领导作风虽然通过严格管理达到了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感,情绪消极,士气低落,争吵较多。民主型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不但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五)领导连续流坦南鲍母与施密特认为:从以领导者为中心到以下属为中心的各种作风,领导包含多种多样的作风,民主与独裁仅是两个极端的情况。之所以形成这两个极端,首先是基于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和人性的看法不同,其次,独裁型领导者比较重视工作,并运用权力,支配影响下级,下级的自由度较小。而民主型领导者重视群体关系,给予下属以较大的自由度。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从左至右,领导者运用职权逐渐减少,下属的自由度逐渐加大,从以工作为重逐渐变为以关系为重。因此可供选择的领导方式不是民主与独裁两种,而是多种。坦南鲍母与施密特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图中某种领导行为。在这个意义上,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也是一种情境理论。何种领导作风合适,这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影响领导者选择领导作风的因素有:(1)在领导者的个性中起作用的一些因素;(2)下属会影响领导者行为的因素;(3)情境因素,诸如组织的价值准则和传统,下属人员作为整体如何有效地工作、问题的性质和是否能把处理问题的权限稳妥地授予下级,以及时间的压力等。(六)四分图理论这种理论将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概括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抓组织”是以工作为中心。指的是领导者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既规定了自己的任务,也规定了下级的任务,包括进行组织设计、制定计划和程序,明确职责和关系,建立信息和途径,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包括建立互相信任的气氛,尊重下级的意见,注意下级的感情和问题等。领导行为是这两种行为的具体组合,领导者的行为可以用两维空间的四分图来表示。(1)高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者,最关心的是工作任务;(2)低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者,对组织对人都不关心,这种领导方式效果较差;(3)低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者,大多数较为关心领导者与下级之间的合作,重视互相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气氛;(4)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者,对工作对人都比较关心。一般说这种领导方式其工作效率和有效性都较高。(七)“途径─目标”理论“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就在于改善下级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级达到目标。为此就要向下级讲清工作任务;承认并刺激下级对奖励的要求;奖励达到目的的成就;支持下级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为其完成任务扫清障碍;增加下级获得个人满意感的机会等。领导者的这种作用越大,对下级的激励程度越高,就越能帮助下级达到目标。(1)支持型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对下级友善、关心,从各方面给予支持。(2)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在做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级的建议。(3)指导型领导方式。给予下级以相当具体的指导,并使这种指导合乎下级所要求的那样明确。(4)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领导者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这种理论认为,下级的特点和任务的性质这两个变量决定着领导者的方式。如果下级觉得有能力完成任务,很需要荣誉和交往,他们不喜欢指令性领导方式,就应选择支持型领导方式。如果工作任务是常规性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都是一目了然的,在这种环境下,领导者还是去发号施令就会引起下级的不满。但是如果工作任务变化性很大,下级经常干些自己不熟悉和没把握的事,这时领导者如能及时告诉他们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而采用指令性的领导方式,下级会高兴,因而也是适宜的。(八)领导规范模式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规范模式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改变下属参与决策过程的不同程度,来表明领导者的行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根本没有对所有情况均适用的、唯一正确的领导作风,应该开发一系列的领导者行为,从专制独裁的到参与管理的不同领导方式。(1)领导者运用手头的资料,自己作出决策单独解决问题,即专制独裁式的方式。(2)领导者向下属取得必要资料,然后自己做出决定。向下面索要资料时,可能向下属说明问题,也可能不说明。下属只是提供必要的资料,并不提供或者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案。(3)以个别接触方式,让下属知道问题,获得他们的建议或意见,然后由领导者作出决策。决策可以反映下属的意见,也可以不反映。(4)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集体提出意见、建议,然
本文标题:第五章领导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