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五讲社会群体(上)
1第五讲社会群体(上)【本章复习练习题】1.了解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等核心概念及其特征。2.谈谈你对初级群体及其作用、特征的认识。3.你如何理解社会群体结构及作用过程?4.在你看来,家庭意味着什么?你如何理解家庭对现代人的意义?(王思斌教材)5.对家庭暴力你如何认识?6.你愿意结婚吗?为什么?7.请分析家庭的未来发展趋势。【深度阅读】1、郑杭生、陆益龙的《转型的初级群体与社会安全问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2、欧剑菲的《“开除村籍”所体现的实用理性——金平县哈尼族习惯法的法律人类学思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3、冯绍红的《群体心理规律在创建优秀班级群体中的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4、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徐安琪.夫妻伙伴关系:中国城乡的异同及其原因.中国人口科学.1998(4)ethnos民族group群体groupboundaries群体界限groupcohesiveness群体凝聚力groupconflict群体冲突dyadgroup二人群体formalgroup正式群体ingroup内群体informalgroup非正式群体largegroup大群体groupnorm群体规范outgroup外群体grouppressure群体压力primarygroup初级群体referencegroup参照群体groupscale群体规模secondarygroup次级群体smallgroup小群体socialgroup社会群体triadgroup三人群体leadership领导expressiveleadership表意型领导2instrumentalleadership工具型领导myth-symbolcomplex符号丛论primordialism原生论race人种bloodrelationship血缘clan宗族family家庭DINKfamily丁克家庭dual-earnerfamily双职工家庭conjugalfamily夫妇家庭consanguinefamily血亲家庭egalitarianfamily平权家庭extendedfamily扩展家庭matriarchalfamily母权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patriarchalfamily父权家庭stepfamily继父母家庭familyviolence/domesticviolence家庭暴力kinship亲属关系marriage婚姻monogamy一夫一妻制polygyny一夫多妻制张教授在7月份退休后,从城里迁到郊区的小区居住了。原本是想呼吸郊区的新鲜空气的,没想到,搬到郊区后,和原来的同事、学生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他觉得很孤独,非常不适应,情绪波动很大,想再搬回城里居住。他夫人劝他多和小区里的邻居们来往,并经常陪他和小区的其他老人一起锻炼、娱乐,慢慢地张教授情绪稳定下来了,不再提搬回城里居住了。春节前夕,他的学生们去看望他,询问他退休后的生活。张教授感慨地说:“刚来时孤孤单单地,不适应,特别想念单位,想念单位熟悉的人,后来和这里的邻居熟悉了,有了新的朋友圈子,一下子觉得不孤单了,也就适应了。”张教授因为离开“单位”而孤单,因为有了新的朋友“圈子”而习惯了郊区生活。“单位”、“圈子”都是社会学所说的“群体”中的一种。人是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的,而人能够结成有效复杂的群体是人和其他动不同的地方之一。《荀子·王制篇》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确实,人比牛马等动物高明的地方正在于,人类能够有目的地结为群体(以至形成社会),将个人的独特力量在群体之中加以发挥而满足自身(包括社会)生存及发展所需。5.1生活在群体之中5.1.1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如果让你向别人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看看大家彼此交换的名片就知道了。或许你接到的某张片子上印着:中国某名牌高校学生会干部,某地方政府高级顾问,某某杂志编辑,著名诗人,某知名人物的儿子……从这张名片上,我们可以大体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位男士,同时是名大学生,可能在某家杂志社做兼职编辑,发表过几首诗,也许在某个假期曾到家乡的政府部门实习……透过这些判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初步勾勒出一个人的社会形3象。有意思的是,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发现,人们在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描述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一些职位、社会机构(不管它们是不是真实存在)等来显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实际上,这些职位和社会机构就与我们本章里将要谈到“社会群体”息息相关。同样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人物分属这样一些群体:大学生群体、学生干部群体、男性群体、兼职编辑群体、诗人群体、实习生群体、家庭……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可能轻易脱离群体而自生自灭。你可以大声宣布你不属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但有趣的是,或许正因如此你将被归入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像你一样,不承认自己归属哪一群,并且还相互交流着各自的高见,在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知音)。事实上,人类的群体,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非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具有很广泛的包容性和极强的扩展性。那么如何从本质上去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5.1.2群体的两种语义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弱势群体”、“贫困群体”、“大学生群体”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涉及到社会群体的第一种语义:即统计上按照某种特征归类的社会成员集合体,也称为社会类别或统计群体。这样的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但不是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群体”。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群体”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例如,一个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群体。这一语义强调了“社会群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因此,群体内部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存在;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5.1.3社会学家对社会群体的不同理解社会学家对社会群体的理解,包括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社会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结合,实际上就是将群体概念扩展到了宏观社会。关于社会群体广义的观点可以追溯到德国早期社会学家F.滕尼斯。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又译《公社和社会》)一书中,依照群体形成的基础将社会群体分作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叫公社,一种类型叫社会。前者是指在互相情意相投、感情深厚基础上人们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如氏族公社、家庭、宗教团体等;后者是指在理性考虑、事务联系基础上人们自觉建立的社会群体,如各种社会集团直至国家。滕尼斯所称的“社会”一词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群体。南斯拉夫社会学界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们把社会群体区分为局部性社会群体和整体性社会群体,后者所指的就是属于广义的社会群体,如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以及民族和人类。而狭义上的社会群体仅仅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或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这种初级群体或小群体的观点,最早是根据美国早期社会学家C.H.库利关于初级群体的概念提出来的。库利在《社会组织》(1909)一书中,从研究人的早期社会化出发,提出初级群体的概念,强调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对幼儿的个性和人格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研究这种人数不多的小群体的特殊意义。后来的一些社会学家从这一研究成果出发,形成了视社会群体为初级群体或小群体的观点。但许多学者认为社会群体包括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和正式的社会组织(也就是下文即将讨论的“次级”群体)。5.2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5.2.1简单的分析人为什么会结群?历史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等对此都进行了考察并且有各自的解释。如果你曾经或正在学校学习的话,那么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当初刚进入学校的情形。假定你在进入某个学校之前是一个与任何社会群体毫无关系的人(当然,4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顺着回忆看看你自己是如何一步步与各类群体建立关系的。实际上,在我们兴奋又带有惶恐地进入这个学校之前,我们中的绝大部分已被划入了一个群体——班级。这个班级可能事先你有选择权,也可能毫不知情。紧接着,在开学最初的几天里,每个人都试图与这个新的集体建立某种适合的关系。大家相互试探着,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彼此,并最终形成对这个群体的某种认同(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甚至是淡漠的)。伴随最初的紧张与不适应的消退,我们在这个群体中初步确立了自己的活动小圈子,比如找到了可以结伴的同学,或者跟同一宿舍的同学形影相随。又经过一段时间,学校的各类社团开始活跃起来,而这个时候你也跃跃欲试地投报了不少,并最终坚持参加了几家社团组织的活动。通过这些,结识了其他一些人,其中可能有你认为更有意思的意气相投者。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陆陆续续与不同的人或群体接触,有幸福收获也有心酸代价,最终我们确定有些人、有些团体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便放弃或退出。但也有些(虽然可能是少数)我们自始至终坚持并深得其益。到此为止,可以说我们的人际交往已初步趋于稳定和成熟,即在某(些)群体中的身份已经较稳固,不会再发生轻易的变动。分析上面的过程,就能看出你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与那样的人或群体进行交往并建立关系了。首先,我们知道,结伴是入学之初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初入新环境的每个人都忐忑不安,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依靠。于是我们快速地寻找伙伴,三三两两地出入各个地方,哪怕这种伙伴关系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其次,入校之后,老师会对新群体有分工安排,或许仅仅因为某人成绩比较不错,他/她便被指作学习委员,成为班委会的一员。如果我平淡无奇,而且我根本不会主动表现,那么我只能被划入普通班级成员的一群。另外,学校里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生社团的兴起,引起了我曾经一度被“强制扼杀”的兴趣,于是我兴致勃勃投身于热热闹闹的社团活动中,自得其乐。推而广之,社会群体产生的条件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为群居性的动物,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依赖于群体;第二,社会分工的出现和细化不断促进群体的分化;第三,不同团体(如宗教团体)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社会群体的兴起。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会学家是如何划分社会群体类型的。5.2.2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群体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群体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古尔维奇提出了有关社会群体分类的15个标准。包括:·内容:单功能、多功能、超功能;·容量(成员多少):小、中、大、巨;·持续时间(存在时间):暂时的、持续的、永久的;·律动(有规律的活动):缓慢、一般、快速;·分散程度:远离、人为接触、定期集合、经常结合;·形成基础:实际组织的、任意组织的、强制组织的;·接近方式:公开接近、神秘接近、有条件地接近;·外部化程度:非组织化、部分组织化、完全组织化,非组织化等于非结构化;·功能:第一类是亲族、血缘、地区经济活动;第二类是经济的、营利性的与非营利性的活动;·定向:分割、联合;·对来自社会渗透所采取的接受程度:抵制、部分接受、完全接受;·群体间的一致程度:完全一致、部分一致、不一致、排他性;·约束方式:有条件的、无条件的;·控制组织的原则:控制、合作性(契约性);·统一的程度:一元化的、联邦性的、同盟性的。5不过,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得比较频繁的还是以下几种分类方式。1.大群体(largegroup)和小群体(smallgroup)·大群体。也称“大团体”。指人数众多、成员之间主要进行间接交往的群体。如学校、军队、企业、机关、政党、阶级、民族等。大群体的规模通常在几十人以上,其成员之间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群体的目标任务和规范为纽带。·小群体。是由数量很少的成员组成的一类群体,由于数量少,群体成员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从而使彼此间可以建立起个人的联系。“小群体”这一概念是1955年哈尔(A.P.Hare)、鲍葛塔(E.F.Borgatta)和贝尔斯(R.F.Bales)合编的《小群体》
本文标题:第五讲社会群体(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0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