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类型1.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2.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灾、洪涝3.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台风、风暴潮。2.20°~50°环球带:地震、风暴潮、台风、水旱灾。山地:地质灾害、冻融灾害。●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1.人工降雨、消雨、冰雹—撒干冰、盐到云中。2.防霜冻—烟熏、温室。3.防洪—泄洪、分洪工程。4.防泥石流--建涵洞,护坡堤坝。5.防虫害—合理用农药,培育优良品种。●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防灾准备不同而人员年龄、性别、经济不同而不同。2.财产损失:直接:农作物、房屋、道路、企业、古迹破坏间接:停产、通讯中断、停业、理赔。3.环境破坏:滞后性:火山灰、毒气污染环境、森林与农田毁坏。4.危害性:巨大,水、大气污染恢复慢;不可逆,生物灭绝。●自然灾害的特点1.危害性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发生时间过程突发性:地震、火山、飓风—时间短、范围小、破坏大。3.渐发性:如干旱、荒漠化,时间长、范围大,破坏严重。4.种类、频率有区域性:海啸--沿海,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带。5.中国:北方—干旱,南方—洪涝。6.连锁发生诱发次生灾害链:地震—海啸—瘟疫、地震—滑坡—崩塌—火灾寒潮—低温—霜冻、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风暴潮—海水污染。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质灾害1.火山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大西洋底。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危害:破坏极大还引发地震。防灾:火山灰可肥田,加强监测。2.地震:岩石圈内部的能量急剧的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震源、震中、地震波(横波、纵波)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板块交界地区;我国八大地震带。(P30)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为地震。衡量指标:震级:地震强度,释放能量大小。裂度:破坏程度,分12级,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有关。危害:5级以上有破坏性,地裂、房倒屋塌,引起海啸。防灾:加强监测预报,地光、地声、冲击波,余震,到空旷的地方。3.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夏季暴雨中、后期。山区沟谷中,我国西南、东南。成因:暴雨、冰雪融水、山高谷深、地势陡、地表疏松。危害:堵塞河道,摧毁农田。防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雨后不要到山谷里走。4.滑坡: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分布;夏季、山区丘陵,我国西南、东南。成因:岩体、土体破碎疏松,植被少,地势起伏大。危害:位置高、体积大——速度快,距离远,强度高,危害大;堵塞河道,摧毁农田。防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在山坡上要注意滑坡。二、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分布:夏秋季节在西北太平洋最多,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以上,称台风。(印度洋、大西洋—飓风。)强大:孟加拉湾,中国东南沿海,美国东部和加勒比海。成因:低纬洋面热空气上升,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形成旋涡。路径:西太平洋—日本—台湾海峡—北部湾。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监测和防灾措施:雷达、气象卫星监测预报。自救:船不要出海,少出门。2.洪涝分布:夏季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湿润区;海洋气候区的河流的中下游;我国的东南部。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降水时间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也诱发洪涝。危害:形成洪水、内涝。监测和防灾措施:卫星监测,修水利工程。自救:找漂浮物(树枝、木板、泡沫塑料)往高处跑;等待救护。3.干旱分布:干旱、半干旱区。非洲最严重,其次亚洲、大洋洲;天气干旱,任何地区、任何季节也可发生;春季我国西北地区、华北。成因:长时间气候波动异常引起渐发性灾害。自然原因:温度高、降水少、蒸发大。人为原因:农业结构、城建、人口增长、水利工程。危害:土地干裂、人畜缺水、农业受损。防灾:种树、水利建设、发展耐旱作物、节约用水。4.寒潮: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5℃以下,为寒潮。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冬、春季。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部分均可到达。成因:北半球中高纬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南下。危害:大风,降温,暴雪、冻害。防灾:加强预报。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气旋活动引起海浪>3m高。为灾害性海浪。分布:沿海地区。成因:强烈的大气扰动,气旋活动、强冷风。危害: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渔业、农田。2.风暴潮—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路的现象。类型成因特点分布台风、风暴潮台风引起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强夏秋季节,台风影响的沿岸。美国1969年墨西哥湾风暴潮7.5米风暴增水温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增水过程平缓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北海沿岸、中国北方沿海、美国东海岸3.海啸——海底地震、火山、滑坡、塌陷引起的巨浪。成因:大部分由地震引起。分布:太平洋、印度洋沿岸。4.赤潮:人为排污入海,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危害:海洋生物和养殖业。5.厄尔尼诺:东太平洋,圣诞节前后,水温升高。拉尼娜:东太平洋,水温降低。危害:全球一些地区洪涝,另一些地区干旱。四、生物灾害1.病害农业: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林业:杨树烂皮、松疱锈、溶叶病。成因:气候变异(过干、过湿)。危害:农作物、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2.虫害农业:蝗虫危害最大,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林业:松材线虫危害最大,松毛虫、天牛。成因:适宜繁殖的气候,人为造成天敌减少。危害:农业减产、树木死亡。3.鼠害野栖:田鼠、草原鼠、林鼠。家栖鼠。危害: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原破坏、传染疾病。成因:繁殖快、适应强、天敌少。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一、中国的地质灾害我国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带和青藏、四川、云南过渡地区,所以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一)地震1.特点:范围大、频率高、强度大、危害大。震源浅、裂度高:除浙江、贵州外,都发生过>6级的地震。裂度>Ⅶ级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9亿。2.分布:活动性断裂带上(8个地震带)。西>东,青、新、华北、台四个多发区。3.灾情:东>西,人多,城市密。最重: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目前:伤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大。(防震抗震能力加强,经济发展,资产密度加大)(二)泥石流、滑坡1.成因:多山、山区占2/3面积,人口1/3,耕地2/5,岩石易风化,土层厚,遇强降水,水份饱和,土层滑落。2.分布:时间上:与降水一致的季节变化。空间上:在山区,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泥石流:东北山区—太行山—秦岭—鄂西—川西—云南—藏东(第二阶梯)、西南地区最严重。滑坡: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两线之间。3.危害:冲毁城乡,人畜死亡,堵塞河道,引发洪涝,破坏交通,土地植被。4.防灾措施:排查发现隐患,建立监测点,暴雨加强防范。二、中国的气象灾害(一)台风1.分布:东南沿海,夏秋季节。2.范围: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粤、琼、浙、闽、台)3.路径:A.向西—粤、琼B.向西北—浙、闽、台C.向西北—向东北4.危害:A.强风:船翻、房毁、树断。B.暴雨:洪涝C.风暴潮:海水倒灌5.影响:A.沿海损失严重:人口密,经济发达。B.台风雨缓解旱情。(二)寒潮1.分布:9月~5月(两个高峰:10月~11月,3月~4月较强)。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A.W—EB.NW—新疆—华北—长江中下游C.N—S4.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均可到达。5.危害:A.冻害B.N方:大风、降温、霜冻。S方:降温、冻害、雨雪冰冻——交通电力通讯中断。C.沿海风暴潮。(三)干旱1.分布:半干、半湿、湿润地区。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四个多发区。华北:春旱多,夏秋次之。长江中下游:伏旱,气温高,加重旱情。2.危害:范围广、时间长、损失大。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生态环境均受影响。(四)洪涝1.分布:东部、沿海、平原、山地东南坡多暴雨洪水。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眠山—横断山以东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粤、桂、闽南、台最多;浙赣北部;苏浙沿海、闽北;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雨涝多在110°E以东,20°~45°N,平原地势低,排水不畅。东北、西北—融雪洪水;黄河上游、下游—冰凌洪水。2.危害:农作物减产、绝收。3.地区差异:平原地区农田受灾重。山区人员伤亡重。近年来,城市经济损失大于农村。三、中国的海洋灾害(一)风暴潮1.台风风暴潮:最多。A.时间:夏秋(与台风同)。B.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强。C.分布:两广、琼、台、闽、浙(与台风同)D..危害:港口、渔业、盐业、损失大2.温带气旋风暴潮:A.时间:春、秋季。B.分布:渤海、黄海沿岸。四、中国的生物灾害(一)虫害1.蝗虫(1)分布:华北、华东沿海,华北河流沿岸低地。(2)危害:农业毁灭性灾害。(3)与气候关系:干旱时期水位降低,适宜雌蝗产卵;旱后多雨,适宜幼虫生长,蝗灾暴发。(4)防治:化学方法——喷药;生物方法——放养天敌。2.水稻螟虫(1)分布:南方(向北移动)。(2)危害:水稻大面积死亡。(3)防治:农业方法——除草,合理排灌,培育抗虫品种;生物方法——放养天敌;化学方法——喷药。3.黏虫(1)分布:从华南——东北(西北、西南也有)。(2)危害:农作物减产(小麦、水稻、谷子、高梁、豆类、棉花、甜菜、白菜)。(3)防治:人工杀虫(食物、灯光);生物杀虫(利用天敌);化学杀虫(农药)。4.松毛虫—森林虫害:林木减产、林业损失、森林生态功能破坏。(二)鼠害1.分布:牧区。2.危害: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破坏;危及水库安全;传播疾病。3.防治:人工捕杀、药物杀死、天敌消灭、综合防治。试题题型34.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影响,读图回答:(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提示】“旱灾最严重”即农业(粮食)损失和其他地区相比,比重最大。图中五个地区中,,华北地区最严重。下图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图,据图回答6~7题。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D)A.病虫害分布区的范围南方小于北方B.西北地区灾害造成损失比东北地区大C.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灾害强度小D.洪灾和旱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009年2月下旬,缅甸境内的森林大火烧至我国云南腾冲境内,经过多天的奋力扑救,明火终于被扑灭。导致这次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主要原因是(A)①地势险要,植被茂盛②气温高,风力强盛③太阳紫外线辐射等级持续偏高④冷锋前暖空气干燥,降水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我国目前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森林火情进行大范围、可视化实时动态监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防火情况进行管理、分析和影像表达B.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温度、湿度和火灾蔓延速度C.遥感技术服务于森林资源勘探火灾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D.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火灾进行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的监测10.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灾害是(B)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009年北京)9.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D)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考点突破地质灾害地震分布危害监测与防御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5级以上有破坏性加强监测预报火山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大西洋海底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破坏极大还引发地震火山灰可肥田加强监测滑坡与泥石流夏季山区堵塞河道摧毁农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自然灾害时间地点危害监测和防灾措施气象灾害台风夏秋季节西北太平洋强风暴雨风暴潮雷达气象卫星监测预报寒潮冬季来自西伯利亚,除青藏高原均可到达大风、降温、冻害加强预报暴雨洪涝夏季我国东南方洪水卫星监测,修水利工程干旱春季和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干裂人
本文标题:第五讲自然灾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