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简版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概述[引言]综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给人类以惩罚,使人类逐渐意识到遵守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关于环境与发展的争论就如同旅行者在歧途前的吵闹一样让人无所适从。但是,仅10年来,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可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这两条路迥然不同。长期以来,我们误认为其中一条是捷径、是坦途,沿着它狂奔,却不知在路的尽头等待我们的是灾难。而另一条路,虽人烟罕至,却是通往目的地——保存我们的地球的最后的唯一机会。一、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20世纪中叶,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恶化现象接连不断的显现出来,人类在采用了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也未能根本奏效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几千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走过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反思,开始寻求一种环境和自然可承受的长期发展模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里约宣言》等都是人类反思的里程碑。表1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内容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前发展时期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时间跨度1万年前1万年前~18世纪初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50年代末~70年代(1972年)1972年~1992年1992年~至今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产业急速发展时期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特点采食捕猎自给型经济商品型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协调型经济生产方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与工具资源型模式资源型模式资源型模式技术型模式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依赖自然天定胜人,改造自然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系统识别无结构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复杂功能系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多功能复合系统控制协调结构能源输入人体、畜力及简单天然动力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为主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环境影响原始状态的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生态不平衡)极度不协调寻找出路可持续发展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经济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这是联合国最早正式提出的“持续发展”概念。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定了“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该委员会把研究长达4年,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环境会议)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中得到确认,并成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共同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发展过程见上表。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1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概念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这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否定,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核心。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使人类在不超越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保持资源承载力和提高生产质量。把发展的目标确定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尤其先考虑摆脱贫困的问题。我国核心是发展经济,目前较低的经济水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等因素都加大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因为贫困与落后(防治污染需要资金、设备)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举例:砍伐、进口“洋垃圾”等等。只有发展经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才有可能消除贫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才能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保障。因此,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也就失去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才能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持续地发展,所以应在发展中实现持续,对于发展中的我国理当如此。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将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大规模开采,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使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低于其可再生速率,而这必须依靠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才能实现。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取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发展的本质应当是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有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主张的公平性包括:(1)同代人的公平,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2/5的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困状态、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贫困作为持续发展进程中特别优先的问题考虑。(2)代一代之间的公平,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各国拥有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同时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环境的义务。发达国家在利用地球资源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由来已久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起着抑制作用,这种局面必须尽快转变。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资源和环境。离开了这两个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法谈起。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2的重要保证。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耗竭速率应充分顾及资源的临界性,应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统为前提。人类应该据此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过度地生产和浪费。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鉴于世界各国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差异,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一致的,也是应该共同遵守的,而且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这是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经济、社会、技术各项变革的长期动态过程,它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条件和特点,探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环节,如人口、居民消费、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虽然世界上不存在一种统一的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从国际社会和各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战略来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1、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传统的增长方式的核心是单纯追求经济产出的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当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代名词。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而言,这种增长方式忽略了经济、社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往往以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来加快经济的产出,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转变传统增长模式的途径,应当指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2、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人口的迅速增加,加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形态,对有限的能源、资源已构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低效、高耗的生产和不合理的生活消费,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并由此危机到人类自身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应制定必要的措施,采取积极的行动,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消费模式,鼓励并引导合理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3、开发环境友好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从技术根源上讲,人类在20世纪所造成的全球范围的环境危害就源于自工业革命后人类发明的各种生产技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是人类有意识引导科学技术以适应环境保护的一种尝试。清洁生产技术是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防治”,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完善法规和加强国际合作从经济、社会体系角度来看,环境问题是市场不完整及运转失效的一种表现,表现为一种“公害”,需要政府的干预行动。政府不论是采取直接行政控制和提供服务,还是采取间接经济手段,都要逐步建立相应的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制定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则,并形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纲领。同时,人们必须认识到环境危机不仅仅对某一个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同时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全球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五、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在环发大会(1992年6月3-14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李鹏总理参加)之后,中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接受和签署了国际公约,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一起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1994年制定并颁布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全面的纲领性文件,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实行计划生育、发展科技和教育等方面,一共设立了78个方案领域,从政策和法律建设、科学决策和管理等方面规定了具体的行动目标和方案。河北经贸大学教案纸3表2中国有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序序号号名名称称批批准准机机关关及及日日期期主主要要内内容容120世纪80年代末定为我国发展战略2《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转发1992年8月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3《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1992关于环境保护战略的政策性文件4《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氧物质的国家方案》国务院,1993-2001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具体方案5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1-2000年)国务院,1993.09全国分领域的10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6中中国国2211世世纪纪议议程程国国务务院院1199994
本文标题: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0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