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2、熟知学前儿童大脑功能区的发展及其表现3、明晰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技能目标1、通过对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特点了解,学会分析其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系;2、能够从儿童动作行为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身体与动作的发展发展特点功能概述保育要点影响因素新生儿的身体活动发展的阶段大脑功能的发展发展特点发展的原则基本动作的发展动作技能的发展影响因素第一节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6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6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在孕期第4周,胎儿的神经系统开始形成、发育。到第8周,大脑皮层可以分辨出来。到26周,大脑皮层已经基本具有和成人一样的沟和回。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第15~18周行程,到出生后6个月,脑细胞停止增殖。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儿童大脑的重量不断增加,而脑中的增加也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伸长的结果。3一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增多,长度增长,有更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渐趋成熟。大脑生理结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是先皮下,后皮质。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一6岁逐渐发育成熟。所以,1岁左右婴儿学走路时步履踊珊,3岁时己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到5一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增加。7岁l1童每天睡11个小时就足够了,这使儿童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学习和实践活动。2、条件反射建立少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调节方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建立与中枢许多部位都有关系,其中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起着重要的作用。条件反射的建立,是由于在条件刺激的皮质代表区和非条件刺激的皮质代表区之间多次的同时兴奋,发生了机能上的“暂时联系”。条件刺激在皮质引起的兴奋,可以通过暂时联系到达非条件反射的皮质代表区,于是引起本来不能引起的反应。学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慢慢地增强,但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还比较少。从本质上说条件反射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一种思维或者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自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于他的性格形成和人格完善都至关重要。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三信一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作用,成为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的基础。这两种信号系统在学前儿童时期的活动,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首先,直接刺激一直接反应。七八个月以前属于这个阶段。婴儿用身体动作来应答,如看到东西统统用手去抓。其次,词的刺激一直接反应。8个月之后,婴儿开始对少数词发生一定的动作反应。如问“妈妈在哪里?”他会把头转向妈的地方,这时候,还不能算作第二信号系统,“在哪儿”这个词对他们来说还不具备概括性,他们还回答不出来“阿姨在哪里?”这和第一信号系统接近。再次,直接刺激一词的反应。1一1.5岁的儿童对熟悉的事物有词的反应。如看到自己家的小花猫就会发出“口苗瞄”的喊声。但还是第一信号系统。最后,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岁半以后,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才开始成为代表一类事物的具有概括性的刺激物。因此,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才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给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带来了新的原则,使其心理具有了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第二信号系统形成后,儿童借助词的作用逐渐能形成高级的复杂的条件反射。(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全植物性神经是指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学前儿童植物性神经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学前儿童植物性神经发展的这一特点,使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反应不平衡,而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比如,婴幼儿心率及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二、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1、保证充足睡眠婴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来加以保障。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婴幼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还会使他们的精力和体力不能完全恢复,影响后续的发展和生活。2、要有适宜的生活环境保持新鲜的空气、适宜的光线和良好的姿势。可适当开窗保持空气对流以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在柔和的光线下而不要在刺眼的强光下,以减轻视觉的疲劳并保护视力。3、注意调节作息安排婴幼儿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活动之后,应该有让大脑休息的时间。例如,要适时起来活动,使全身血液循环通畅,并让眼睛眺望远方或做几节眼保健康,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4、保证充分适当的营养脑细胞的活动需要丰富的养料,但脑细胞本身又缺少储备营养物的能力,所以,每天都应该供给大脑细胞充分适当的营养。儿童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磷化物等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肉、蛋、豆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第二节学前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一、大脑的功能左脑与右脑形状相同,功能却大不一样。左脑司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信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密切的关系。右脑的五感包藏在右脑底部,可称为“本能的五感”,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和潜意识有关。右脑将收到的信息进行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因此能够把大量的信息一并处理(心算、速读等即为右脑处理资信的表现方式)。一般人右脑的五感都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因此很难发挥既有的潜在本能。然而懂得运用右脑的人,听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现图像、闻到味道等。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共感”,这就是右脑的潜能。二、学前儿童大脑脑功能的发展特点2~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和重要阶段。到了2岁,大脑重量己达成人的75%左右,发展速度相比2岁前有所减慢,,儿童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仍很迅速。相对于2岁之前,2岁之后开发儿童大脑功能的任务,除了在营养上不断跟进以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丰富、新颖的环境刺激,促进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复杂化,从而让儿童的大脑发育在飞跃之后,还能有一个快速攀登的过程。在帮助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具体方法,同时要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每个儿童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大脑功能的发展也有所变化,虽然儿童的大脑发育有所减慢,但是随着与周围环境接触的增多以及大脑皮质功能的增强,语言、运动功能的迅速发展,学前儿童的大脑功能在2岁以后日益复杂化,觉醒状态下脑电图的个体差异变大。脑电活动逐渐成熟,脑电图的性质也复杂化。这个时期,学前儿童的大脑皮质增厚,皮质神经细胞不断增大,树突的数目大量增加,皮质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在婴儿期,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迅速进行,为语言、运动功能发育进一步创造条件。儿童2岁后己经能够掌握相当数量的单词和句子。这就使成人有可能利用语言更好地帮助其迅速、精确地认识周围事物,并对客观事物做出简单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这时,学前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将进入一个质变的过程,开始具有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尽管3岁前儿童的皮质机能已经有所发展,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地加强了对皮质下中枢神经的控制和调节,但总地说来,这时期儿童的抑制能力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兴奋和抑制的神经活动过程也很不稳定,兴奋和抑制在皮质很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故常常容易激动、疲倦和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儿童时,要充分了解与掌握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异化是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当每一半球的功能散失或每半球被切除以后,另外一个半球可以代替它行使它的功能。有一个科学家曾经报告说,在对婴儿期个体施行脑半球切除手术时,切除右半球者和切除左半球者在语言性的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科学家波尼则指出,10岁以后,左右脑的分化和定型才完成。在学前期,儿童的大脑两半球开始显示不同的作用—左半球和右半球开始执行不同的功能。一般说来,左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每一个条目本身的内容;右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各个条目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三、学前儿童大脑功能发展的影响因素1、甜食太多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果甜食过多,就会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影响大脑发育,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2、轻视旱餐孩子不吃早餐,或早餐吃不饱,血糖就会低于正常供给,从而使大脑的营养不足,影响知识吸收能力。3、缺少动手锻炼手和脑的关系密切,多活动手指能有效刺激脑的发育,增强脑的活力。4、睡眠不足只有充分的休息才能使大脑获得充足的活力。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6岁以下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一间应在10小时以上。5、缺少交流父母平时多跟孩子说话,多引导孩子,会让孩子的语言、理解、阅读等各方面的能力进步很快。6、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充足的氧气供应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父母要提供空气清新的环境,同时注意别让孩子养成蒙头睡觉的坏习惯。7、家庭教育偏差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如过于溺爱会使孩子无心学习,不愿意动脑筋,学习能力降低;父母要求过高又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8、带病学习在孩子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让他坚持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害。第三节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的发展一、新生儿的身体活动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人类种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抓握反射等。这是一种固定的反应活动,是个体对环境中特定刺激物的特定反应。新生儿正是运用了这种反应能力才与陌生的世界取得了最初的平衡。另一种是身体一般性的反应活动,如转头、扭动身体、腿和臂的活动。这是儿童自发性的身体活动,既无目的,也无秩序,涉及身体各个部位。正是这种自发性的身体练习活动,构成了日后动作发展的基础。二、儿童身体及动作发展的原则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三条原则。(一)头一脚(从上到下)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部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行一站立一行走的方向发展。(二)近—远(由中心到边缘)接近身体中心(躯干)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以手臂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得最迟。(三)整体—部分—整体原则初生婴儿的动作是混乱笼统的、未分化的大肌肉群动作。如4一5个月的婴儿要取前面的奶瓶,往往不会用手,而是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哭泣的时候也是全身舞动。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成熟以及婴儿自身的反复练习,动作不断分化。婴儿渐渐学会控制身体局部的小肌肉群动作。当身体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能控制仅由有关部位作出反应,而抑制其余部分的动作。在婴儿获得了对各部分的小肌肉群动作控制之后又学会把这些小动作“归并”到一起,整合成为更加复杂的整体动作。三、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发展的阶段儿童动作发展基本上都经过同样的程序或阶段。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程序或阶段包括如下内容。(一)头部头部动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抬头。眼肌控制发生于
本文标题: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0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