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单元备课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2.在授课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3.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及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本章以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沿江地带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本章知识结构如下: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壑成因:风成说纵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横自然原因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高治和防洪带来很大困难原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增加→乱砍滥伐→垦荒→破坏生态环境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结合生态建设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控制人口,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地理位优越的地理位置置和自地形: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然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运便利河网自然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不同河段利用方式: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航运、淡水养殖、旅游形格局:长江干流为轴线,西接广大内陆,东连沿海经济带纽带联系了下游与上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的江海联运交通要道长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开江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沿辐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江射方向: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地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带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沿江地带的城市中下游城市分布的差异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沿江地带工业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中下游: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酸雨本章内容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⑵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意义。⑶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⑷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⑴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⑵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内容结构: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课时安排: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二课时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二课时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情感态度目标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2.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进行新课)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哪个小组能够用数据说明?(教师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数据)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度100米,最厚可达150米教师: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证实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指图8.1,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根据资料和图8.2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1.“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2.“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3.“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教师:听了介绍,看了图片,我们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还真是不过分。那么这里的黄土是从哪来的呢?这种沟壑纵横的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的观点:第一,从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布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1.说明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2.说明由于风力从西北到东南是由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越细。3.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4.说明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气候适宜而形成,更加证实了“风成说”。教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但同意“风成说”,而且论证得很充分,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科学需要不断的探索,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还需要更加的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份力。(承转)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录像:《高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她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悬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观察书上的实验。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教师:谈谈这两个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是由黄土高原缺少植物保护造成的。教师:对,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读图8.4,分析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降水量”)学生(某个小组):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2)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黄土本身: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2)开矿、修路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地表疏松。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因千沟万壑导致的水土流失?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教师: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填在相应的空格内: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水土流失后留下了更多、更大更深的沟谷,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的恶化。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2.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又在第几级阶梯上?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学生: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华北北部山区等地。2.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高原、山区和盆地,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3.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教师:综上分析,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具备了什么条件?学生:第一是地形条件:山区,地表坡度较大。第二是降水条件:降水量大或者是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大(如北方的黄土高原,本身年降水量不大,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又多暴雨)。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师承转:看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教师:请同学们做P71的“活动1”。阅读图8.11、图8.12和图8.13,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为什么?从分析图8.11、图8.12和图8.13,不难看出,黄土高原非常容易发生旱灾和涝灾。因为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各月降水量非常不
本文标题: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