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节大气环境保护一、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防治措施。2.难点:臭氧层破坏的原因。3.解决办法:读资料分析、讨论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资料分析法;2.讨论法;3.启发式。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读图分析和概括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全球意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整体感知本节是全章最后一节,是对全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目前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本节是整章内容的重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读资料,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2.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剧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其中,最为严重是——(见图8-1)。{ewcMVIMAGE,MVIMAGE,!627065t1.bmp}即: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提问:读第64页表格和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主要温室气体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见图8-2){ewcMVIMAGE,MVIMAGE,!627065t2.bmp}追加提问:(3)温室效应的对策是什么?教师小结:(1)主要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逐年明显增加。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2)温室效应的后果:粮食短缺;长期干旱;水灾频繁;水位上升;冰川融化;农产减少。资料一: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近百年来,全球升温大约0.6℃。据预测,地球表面温度还将会上升。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千米的范围内,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造成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3)对策有: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转折提问:大气被比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过量紫外线,有效地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可是,现状又如何呢?(看图8-3)——臭氧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读课本第66页图2-47,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ewcMVIMAGE,MVIMAGE,!627066t1.bmp}教师补充:资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出警告:臭氧层可能受到损害。到了80年代,人们观察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含量大幅度下降,形成了“臭氧空洞”,而且,范围越来越大,1998年9月19日南极臭氧面积达到了创记录的2720平方公里,比1996年最大时又扩大了13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大。不仅如此,1989年科学考察表明,北极地区臭氧层破坏也相当严重,平均减少10%-25%。据观测,我国北京近20年来减少了4%。提问: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小结: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氟氯烃等引起的。氟氯烃等物质主要用于电冰箱、空调机、冷冻机等制冷装置。它化学性质稳定,逸入大气后,在低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生成一种对臭氧有破坏作用的原子氯,这种原子氯使臭氧分解为氧气,在反应中又生成新的氯原子,可以继续与臭氧反应,破坏臭氧层。讨论:应如何保护臭氧层?教师小结:臭氧层破坏的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联合国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人类共同采取了“补天”行动,如: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要求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实际联系:你是否注意过,家庭用的冰箱、冰柜、致冷剂的变化?新飞冰箱为何被称为“绿色冰箱”?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一些制冷剂不含氟氯烃;新飞冰箱因为是无氟冰箱,被称为绿色冰箱。引人提问:看课本2-48“雨中垂钓”图,垂钓者为何钓上来的是死鱼?——酸雨所致。读课文及图片,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见图8-4)2.我国酸雨的分布有何特点?读图2-49,并完成图下要求。3.酸雨的危害是什么?4.如何防止酸雨?{ewcMVIMAGE,MVIMAGE,!627067t1.bmp}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1.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地区大气中酸性气体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随雨降下。它一般形成于湿度高、雨量大、无风的地区。2.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多属碱性,这些土壤粒子被风扬到空中,对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而南方土壤多偏酸性,大气中飘尘较少,所以,我国北方酸雨少,而南方酸雨多。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酸,这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高的煤造成的。图中所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及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重酸雨区在我国南方。3.酸雨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1)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鱼的繁殖与发育。(2)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土壤贫瘠化。(3)损害森林,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见图8-5)(4)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5)作为水源的湖泊、地下水酸化后被饮用,会危及人体健康。4.防治措施: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回收装置,回收利用硫和氮,控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四)总结与扩展本节通过“温室气体增多”、“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的教学,以及有关阅读材料和“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大气环境已受到破坏,产生了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为此,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使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发展。{ewcMVIMAGE,MVIMAGE,!627068t1.bmp}六、布置作业课本P.68中1、2。七、板书设计八、参考资料1.参考书目(1)《地球的外衣一大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永恒的追求—可持续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高中地理教案》(上)王树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1~12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各学科教学设计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环竟教育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6)《气象万千》林之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资料资料一:蒙特利尔议定书——保护臭氧层的共同努力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个议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他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从而控制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消费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这些物质的消费。发展中国家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根据我国政府制订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10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本文标题:第八节大气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