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节名称: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现代诗二首》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1.诗歌的诵读、欣赏。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1.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朗读课文,1.诵读法。2.讨论法。3.比较分析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诵读、鉴赏法课件教学讨论法作业:银川大学教案用纸NO.________第一课时《太阳礼赞》—、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太阳是驱除黑暗的光明的使者,又是万物生命的创造者,许多大诗人都对太阳表达过由衷的赞颂:(展示投影:用以下两段诗句导入新课,通过解释这些诗句,使学生感受到太阳无与伦比的魅力,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从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屈原《九歌·东君》太阳,向我滚来他以难以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他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他去——艾青《太阳》2.作者简介郭沫若,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星空》、《瓶》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哥德的作品《浮士德》等。他的作品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本诗写于五四运动。3.诵读把握全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先自由朗读,再分组诵读,小组成员相互找出诵读的不足之处)(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二、诵读、讨论、领悟1.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抒写过日出胜景,在诗人的笔下日出前后是什么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勾画出来。(学生齐读课文,投影展示瑰丽的日出胜景,教师提问。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银川大学教案用纸NO.________2.三个诗节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分组讨论)教师归纳:画面不仅有色彩美,而且还有动态美:诗人运用蒙太奇柄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3.写景是为了抒情,从第四节开始,诗人敞开心胸,诉说自己的愿望。诗人的愿望究竟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在诵读和讨论中让学生产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必追求统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归纳:诗人希望能从太阳那里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溶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信念。4.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热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不仅是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五四时期”是理想高扬、激情洋溢的时期,诗人的感情如火山喷发,像怒涛狂卷,充分体现了当时的那种狂飙精神。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中国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太阳的礼赞表达了对真理、对光明、对美好中国的热切追求。三、自由诵读全诗,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四、教师小结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了日出的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后四节抒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美的热烈追求。诗人渴望光明,渴望真理,渴望“美的中国”能够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追求的社会理想通过这些诗篇表现出来。五、板书设计(略)第二节《我爱这土地》一、整体感知1.导入。(课件展示中国地图。这一环节打动人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学生引入诗境)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台湾是我的乡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出自著名诗人艾青送给祖国母亲的深情之歌——《我爱这土地》。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体味诗人那深情的赤子之心,那炽热的爱国之情吧!银川大学教案用纸NO.________2.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作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等。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接受了法国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3.背景介绍。本诗写于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艾青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4.朗诵欣赏及朗读指导。(在此环节中示范诵读很重要,诵读的美感能够极大激起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1)朗诵欣赏。(要求学生静静聆听,体会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体味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2)师生交流听后感受。(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朗读。(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二、诵读、讨论、释疑1.体会诗歌的写作思路。(要求学生在诵读课文中体会)教师归纳:全诗以“假如”领起,接着写出鸟儿歌唱的内容,鸟儿不仅生前歌唱,鸟儿死后也投入大地的怀抱,最后直抒胸臆,捧出一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象征意义。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点名让学生朗读诗歌第一节。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解说的过程中注意引导表达的正确性、条理性和语言的美感。不必追卷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归纳)教师归纳: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银川大学教案用纸NO.________“温柔的黎明”可以看作是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分组讨论。分析形象的深刻含义时,教师注意把握问题的相关性,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出发逐步把握形象的含义)教师归纳: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于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4.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挖掘主题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用问题引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升华情感,从内容上]语言上感染学生,引起讨论)教师归纳:(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扦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5.体会诗歌感情的变化。(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分组讨论)教师归纳:诗人从诗歌一开篇就不断强化自己的感情:“假如”开头是第一层强化;用“嘶哑”来形容鸟声是第二层强化;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第三层强化,然后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由酣畅淋漓的描绘转换为质朴遒劲的直抒,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诗意层层递进。三、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四、教师小结全诗巧妙地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从而激励着当时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斗志。这首涛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歌唱。歌唱我们沧桑的土地,歌唱我们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五、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1.比较《太阳礼赞》与《我爱这土地》两篇诗作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相同点:表达的都是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更加慷慨深沉,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歌声;《太阳礼赞》则更富于浪漫主义精神,激情洋溢,表现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2.比较阅读《中国的土地》和课文《我爱这土地》(展示投影: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象征了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土地》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放的新时代。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决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自由诵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内容方面相同点:都是写的中国的土地。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而《中国的土地》写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2)感情方面相同点: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中除了表达爱国之情外,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者的赞扬等情感:《中国的土地》中更侧重于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六)课后作业1.背诵两首诗歌。2.课后阅读欣赏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凤凰涅磐》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礁石》等作品。六、板书设计(略)
本文标题:现代诗二首(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2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