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师)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重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方法】自主复习,问题探究,高考链接【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一、考情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评价;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儒学正统地位的形成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命题区域,不但有选择题,还各地均有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二、备考策略:儒学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注意与现在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也要注重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夯实基础:(一)阅读教材,梳理知识体系: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从“无为”到“有为”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二)检测练习:(见课件)(三)想一想:1、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怎样?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原因何在?怎样评价焚书坑儒?(3)根据材料二到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2(4)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呢?(5)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儒学在汉代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统治的正统思想?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三)检测练习:(见课件)二、问题探究——突破重难点: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材料一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者。……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材料二“皇天见异,以戒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三“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3(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2、材料一: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1)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2)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3、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三、小结: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西汉后期)汉武帝以后成为正统四、高考链接——提升能力:1、(10年北京卷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4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C【解析】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4、(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解析:A。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5、(07年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于权术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6、(09年海南高考4题)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D7、(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5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参考答案【自主复习】1、(1)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违背了历史发展。(3)变化:西汉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黄老的道家思想。原因: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②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原因)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2)地位: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原因: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而法家思想主张改革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要求。评价:①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②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③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总之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后果:积极:消极:经济恢复土地兼并,商贾膨胀——放纵、姑息社会稳定边境不宁——和亲国力日盛王国问题——中央软弱无力(5)原因:可能性: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必要性:土地问题、边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措施: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62、(1)原因:①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为的思想;②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一些合理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③汉武帝在推行儒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措施——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问题探究】1、(1)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③提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④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宣扬“天人感应”,以神权限制王权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2)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2、(1)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本来就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部分;②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也有利于加强统治比如法家③解决现实的危机需要各种有为的思想作为依据(2)①有道理。②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3、(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内容: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作用: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问题探究】1-6:D、D、C、A、C、D7、(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3分)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4分)7(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2分)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本文标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2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