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
1课题: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编写人:蔡燕萍审核人:黄兴阳【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方法和能力目标*课前预习并完成学案,课堂提高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等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并完成以下内容)以上历史图片展示的是________,这是2000多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实现(一)统一的背景:1制崩溃,诸侯国日益强大,周王失去“”的地位;2战争使诸侯国数目不断减少;3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4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5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二)统一的过程:先后掉、、、、、实现统一。(三)统一的时间:(四)统一的意义:1、为制度建立提供政治前提。2、实现人民渴望安定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民族融合。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补充内容)1经济:井田制瓦解,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确立。22阶级: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壮大3政治:制崩溃4、思想: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1中央:(1)皇帝制度:皇权之上、皇位至尊、皇帝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①②③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因为以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方面都处于既又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一人手中。2地方:推行制,分、两级。3其它相关措施:(1)选拔考核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法律制度:特点_________________(三)、评价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1、积极①适应性:适应封建生产方式和新兴地主阶级需要②开创性:③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对的控制。2、局限容易滋生暴政和腐败和容易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合作探究】1、请试着画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2、学习小组讨论教材第9页解析与探究,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认识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33以史为鉴,服务现实:(1)秦帝国的建立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对我国处理台湾问题有何启示呢?(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的启发【达标测评】1、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中外朝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4、观看古装剧我们经常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A.周武王B.汉高祖C.秦始皇D.汉武帝5、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6、“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秦律细密严苛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独揽大权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9、“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4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10“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能力延伸】观察下列图片材料图一:图二:图三:图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俑图二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摹本)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图三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请回答:(l)据实测,图一的兵源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为什么?(2)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3)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信息?5疑难问题探究1.分封制(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目的:承认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力量得到加强。(3)略(4)反映出:分封制、宗法制日益破坏和削弱。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同时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的实力也日益增长,于是“礼崩乐坏”。(5)略2.宗法制:(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作用(略)(2)应该判给妻子的儿子,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现在的法律,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义务(3)略(4)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5)两者都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巩固应用1—5BDBBC6—10DCCAC11—15BCCBC16.(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6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本文标题: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2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