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高考动向】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2、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②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制度:田庄手工业和“工官”制度1、田庄手工业:(1)田庄: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2)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官”制度(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③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3)评价: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弊: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③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一)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前:最初的纺织品是麻和葛,后来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纺织生产为“国有六职”之一。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纺织品的花色达20多种,丝织品轻柔优美,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明清:进入鼎盛时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3)丝织品工艺精巧。(4)棉纺织业(宋代出现;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二)先进的冶金技术1、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商周时期是其繁荣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青铜器。用途:广泛地使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按照它们的用途种类,主要可以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器。此外,还有用作乐器的鼓、铙以及兵器等。2、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铁质规模比欧洲早春秋木炭皮囊鼓风生铁小1000多年战国木炭淬火及柔化处理可锻铸铁作坊几百人1000多年西汉煤炒钢法钢1000多年东汉煤水排、低温炼钢钢1000多年北宋焦炭竖式风箱铁甲、马镫产量增加明焦炭坩埚炼铁冶铁所清焦炭土高炉炼铁资本主义萌芽(三)中国古代的陶瓷业1、制陶:新石器时代出现,唐代的唐三彩享誉中外。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制瓷业成为独立工业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瓷器成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元:进入彩瓷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3、我国古代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古代科学技术的不发展与进步;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和聪明智慧。4、中国古代制瓷业的世界地位: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②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③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也开始生产瓷器;④中国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小结】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技术长期领先世界。(2)地域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欧亚非。(3)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4)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5)随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天天练261.(2011年4月江西重点中学质检26题)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2.(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4题)《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4题)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4题)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C.制瓷技术精湛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5.(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3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6.(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3题)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7.(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3题)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8.(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3题)(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9.(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5题)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10.(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27题)2010年5月11日是玛提欧·利奇(中文名为利玛窦)在北京逝世400周年纪念日。他曾在中国居住28年,是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下列情景玛提欧·利奇最有可能经历的是()A.三省长官与他商议国事B.阅读活字印刷的《红楼梦》C.看到有人在住宅区卖青花瓷器D.出海航行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11.(2011年4月怀化市二模26题)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12.(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3题)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棉C.毛D.麻13.(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5题)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14.(2011年海南高考5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5.(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4题)下列产品突出体现了“工官”制度的是A.汉代的盐铁B.唐代曲辕犁C.宋代指南针D.明代的丝绸1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
本文标题: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