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3讲独立与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
第3讲独立与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一)【本讲重点】1.销售与制造工厂追求的差异2.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上)销售与制造工厂追求的差异工厂管理追求的一般管理项目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是持续获得利润,而企业的利润来源与产品品质(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安全环境(Safety)、效率(Productivity)以及士气(Moral)等密切相关。因此,工厂管理首先追求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并且控制生产成本,保持安全的生产环节,按时向客户交货。此外,激发员工的士气对充分发挥员工潜能具有重大意义。销售部门与生产\库房\采购部门的不同期望尽管工厂管理存在一般的管理项目,但工厂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仍存在着不同的期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屁股决定思想”。它的意思是,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因为其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此相同的是,工厂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品质管理部门主要考虑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市场部门主要考虑如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而制造部门则主要考虑如何缩短制造环节。1.销售部门的期望销售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企业接到的订单越多越好,工厂的生产与组织过程能够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的任何变化,最好能够做到在任何时间内随意加插订单。此外,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销售部门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越多越好,以便满足更多用户的特殊需求。2.生产\库房\采购部门的期望生产、库房、采购部门的人员由于不直接与市场或客户打交道,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销售部门有所不同。这些生产部门希望订单能够刚好满足车间的最大生产能力,生产的品种尽可能的少、批量越大越好,以便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当订单发生变化或涉及方案变更时,这些部门的生产、采购计划都需要相应变化,他们希望生产过程中订单变化要少,产品的设计不变更或者尽可能的少。调整生产管理的平衡关系管理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何较好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从理论上而言,当企业的库存无限大、制造时间无限小、生产的产品种类无限多时,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企业都能立刻供货。但是,实际上企业永远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如图2-1所示,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客户满意度(CS)与基础生产管理(PMC,包括上述品质、交期等管理项目)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过分注重成本核算或过分注重顾客满意度均是不可行的。由于制造部门与销售部门等不同部门的立场不完全一样,依靠这些部门是不可能完成持续平衡的。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生产管理部门来承担这一职责,调整生产管理的平衡关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的分离。图2-1平衡图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的分离1.什么是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的分离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批量越来越小,此时需要面对的客户和交货期也非常多。由于很多企业将协调指挥的权力分解到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很难做到追求客户满意度(CS)与制造工厂基础生产管理(PMC)的平衡。因此,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欧美、日本以及韩国的知名企业在广泛开展JIT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相分离的趋势。2.制造管理的概念所谓制造管理,就是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在生产现场对工作人员、机械设备、加工材料的使用实施合理化的管理,使其按照技术部门的工艺与技术规范要求,保证准时完成生产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准时完成生产计划绝不是超额生产。生产计划取决于客户需求,物料的采购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超产意味着产品积压和原料缺货。因此,在精益生产中超产是要被责备的。3.生产管理的概念所谓生产管理,是要保证顾客提出(预计)生产量,对产品品种、数量进行日程计划,对作业进度进行检查,对定购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库存、成品库存以及出货实施管理的责任与权限。因此,生产管理的核心是按照顾客需求安排生产计划,并根据交货日期对生产进度进行确认,同时严格控制物料与成品的库存,避免库存过高造成过多资金占用。4.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追求的差异制造管理追求的是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人员达到最大的生产量。与制造管理不同的是,生产管理追求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最低的库存准时交货。因此,生产管理更多的是考虑库存量和交货时间。如表2-1所示,如果将生产计划的权力交给制造部门,制造部门为了节省模具更换等时间,通常会选择一鼓作气将3个单位的A产品集中做完后再做B产品,这样容易导致B产品交货时间的延误。而生产管理则会根据客户提出的交货日期先后次序,先生产一个单位的A产品,再生产一个单位的B产品,最后生产两个单位的A产品。表2-1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追求差异示例生产计划权力部门生产次序交货日期品种数量生产管理A14月2日B14月3日A24月8日制造管理A3B1因此,与制造管理相比,生产管理的优点在于:第一、能够按照要求及时交货,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二、出货快,资金流能够快速周转;第三、产品库存少,占用库房小。理光、丰田、戴尔等企业的利润远远高于同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统一的生产计划系统来进行生产管理。【自检】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车间中一般都有专门负责生产调度的主管。在很多企业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主管在接到生产计划书进行生产调度时,常常会把工时长、批量大、提成高的产品放到最先生产的位置,而把一些批量较小的产品全部推到最后,这样工人们的工资就可以高一些。您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加以纠正?请结合本课程内容以及您的实际管理经验,简要阐述您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2-1参考答案2-1产生这一弊病的根本原因是将生产计划的权力划归制造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分离,建立统一的生产调度系统以协调生产。独立与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深入了解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的核心是对生产和物料的控制。在精益生产中,生产管理相当于工厂内部的指挥系统。其中,生产管理的主管是总指挥,负责从市场部接受订单开始、一直到产品出货的整个过程的统一协调指挥,直至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1.限于工厂内的生产管理(PMC)一般说来,如果对生产和物料的控制仅仅局限在工厂内部,则将其称为生产管理(PMC,ProductMaterialControl)。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物料库存准备、产品生产和产品库存等环节。当工厂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必须实现生产管理的专门化,以便应对批量小、品种多的市场特点。2.扩展到工厂外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生产管理仅限于工厂内部的管理。如果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了工厂以外,增加了采购管理、流通管理等市场的前后端,则将这种全过程的物流管理控制称为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如图2-2所示,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与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到销售管理等多个过程。图2-2供应链管理的构成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1.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精益生产首先要将工厂内部的信息流和生产的实物流弄清楚后,才能向外部提出要求。如果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混乱不堪,则很难做好供应链管理。因此,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将准备、生产、沟通三者相连贯进行一元化管理,既注重企业的全过程物流管理,又注重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管理。如图2-3所示,当工厂市场部门接到订单后,生产管理部门与采购、仓储、制造、检验、技术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最终制定出整体计划。每个部门管好各自部门的职责,而生产管理部门则负责对从接订单到产品出货的所有流程的控制和确认,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全过程一元化管理体系。图2-3生产管理的一体化2.国内企业生产管理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都缺乏统一的协调指挥部门,而将指挥权肢解到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容易导致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存在隔阂。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没有顺畅的交流,常常会发生因交货期推迟而给顾客带来不便的问题,也会给企业内部造成库存过剩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协调指挥部门,将准备、生产、沟通三者相连贯进行一元化管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式如图2-4所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式有三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集约型模式和展开型模式。集约型模式是应用零部件进行产品的组装,如电脑、汽车、房屋等;展开型模式在化工行业表现得较为典型,在生产过程中会同时衍生制造出多个品种,如柴油、汽车用润滑油、飞机用润滑油等。图2-4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式从数据库类型来看,可以将生产管理模式分为单点型数据模式和反复型数据模式。其中,单点型数据模式是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产品设计与零件制造,其数据库是惟一的;而在反复型数据模式下,只要产品品种不变,其数据库不会发生变化,物料消耗清单也不会变化。此外,根据与顾客关系的不同,又可将生产管理模式分为订单生产模式和预期生产模式。
本文标题:第3讲独立与协调统一的生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