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组织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二、班级组织的形成三、班级组织的结构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二)班级组织的改造(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个别教学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级长制”赫尔巴特凯洛夫提出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和课堂教学的原则、环节等,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二)班级组织的改造道尔顿制:它是一种自学辅导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合格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圣路易编制法”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升级1898年创始的“巴达维亚法”“减少同步教学时间,增加个别教学时间,设立辅导教师以收个别教学之效。班级组织的改造特朗普制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优秀教师讲授。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内容。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自学、研习、作业。协同教学大组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组彻底实施个别教学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比较表9—1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比较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师生关系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成员的人数相对固定,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学生来源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学生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近,学校以“课”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教育管理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制度化。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二、班级组织的形成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特点: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有疑虑;小团体形成。1.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2.还未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3.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1.疑虑时期2.小团体形成时期二、班级组织的形成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1.师生矛盾时期2.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3.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二、班级组织的形成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1.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2.个性矛盾期三、班级组织的结构(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有三种类型:亲社会型、自娱型、消极型。(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角色具有多重性。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淹灌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善于转换角色。(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渠道是复杂的。(四)班级组织的规模过大的班级规模具有其不适应性:不适应现代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不适应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不适应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四、班级组织的特点1.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师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社会化功能(二)个体化功能(一)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二)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求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二、班级制度管理三、班级教学管理四、班级活动管理什么是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管理,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建设(一)班级组织的设计依据两方面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班级群体现有发展水平。衡量一个班级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共同活动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水平;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二)指导班级建设不同类型的班主任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集体意识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管理班集体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培养公民意识二、班级制度管理(一)成文制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二)非成文制度--非常规管理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隐性的。二者区别:成文的制度:每个班级必须遵守的,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色固定;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是刚性的管理。不成文的制度:班级个性的体现,非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色相互流动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三、班级教学管理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认可教师群体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动机、兴趣、情趣、意志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四、班级活动管理基本特点1.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2.班级活动目的的一致性,产生了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3.班级活动的时空具有一致性;4.班级在活动中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责任依从;5.班级活动导致一系列诸如暗示、模仿、感染、舆论、心理相容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出现,产生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班级活动分类按活动方式,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等;按活动的目的,可分为目标内化活动、能力发展外置活动等。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与任课教师沟通关心学生品德、智力、身心等的发展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是学生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责任:教育的责任、培养的责任、发现的责任、激活的责任、夯实的责任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教学生学习做人、做事以自身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靠自己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级的领导者明确自己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的同时行使管理和育人之职班主任要经常找机会接触班级成员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1.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2.在班级组织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精心策划其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成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在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二)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1.科学地诊断班级人际关系的现状2.实行班干部轮换制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4.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1.协调班级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2.协调与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班级的关系3.协调班级与社会、家庭的关系4.协调好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和事务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1.主题性活动的确定要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2.主题性活动的开展应体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获益3.主题性活动要达到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新的体悟和变化,避免形式主义4.主题性活动的形式要丰富而富有创意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2.营造社会化环境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1.主动建构新型知识结构2.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4.有较强的人格魅力5.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
本文标题: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