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4课_宋明理学导学案
1第4课宋明理学【知识梳理】清单一儒学的危机1.儒学的危机(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①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2)②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2.理学的兴起(1)三教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③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④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为了重振儒学,唐宋儒学家把积极入世、⑤的儒学传统与⑥______、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清单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①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②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③”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④”。(3)穷理方法:“⑤”,即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验、最终贯通明“理”。4.统治地位的确立(1)⑥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2)元朝将《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清单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2)求理的方法:提出“②”以求理。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③”,认为良知是本心,就是理。(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④、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3.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⑤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2)积极:重视⑥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⑦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核心突破】1.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和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社会原因:①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②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了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新儒学;③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基本观点: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基本观点包括: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②要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的内在之“理”;③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例题: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解析:A“官”是儒家的主张,“隐”和“炼丹”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三位学者融多种思想于一身,体现三教合一。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属于“理学”。内容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影响都压制、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异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克服私欲,内心反省例题: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理论的实质是()A.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B.维护封建伦理道德C.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解析:B朱熹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了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3长远利益,把人们的行为限制在当时的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故选B。3.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这些道德标准固然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乏旧道德范畴,在五四运动中遭到批判,但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但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例题: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B.注重气节、品德C.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解析:C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因此正确选项是C项。【基础金题】1.下图为古代妇女“贞洁牌坊”,它反映了宋明理学()A.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品德,C.重气节和德行、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D.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怎样回答:()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3.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4.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史学5.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能力提升】6.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4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7.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8.“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9.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正确的是()A.主体思想内容相同,都继承了孔孟的“仁”和“礼”的思想,都属儒家学派B.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C.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D.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相同10.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迁移应用】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知,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知圆材料二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三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出现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道教广泛传播,儒学思想不能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因而三种思想互相渗透,三教合一。影响: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5(2)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主要指理学在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方面,即三纲五常,以此规范人们的道德规范。(3)材料三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唯心主义观点;“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4)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发奋立志、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高考靶场】1.(2008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2.(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2007年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4.(2007年全国文综Ⅱ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参考答案】1.D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也是“心动”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2.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侧重于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①的选项。3.D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4.D顾炎武针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主张学以致用,故选D。第4课宋明理学【知识清单】清单一①天命②魏晋南北朝③唐宋④三教合一⑤关怀现实⑥佛教清单二①朱熹②纲常名分③理④人性⑤格物致知⑥南宋⑦四书章句集注清单三①心即理也②发明本心③致良知④私欲⑤三纲五常⑥主观意志⑦6社会责任【基础金题】1.A古代妇女的“贞节牌坊”是典型扼杀人欲的历史证据,用以证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片面强调理、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2.C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所以选C。3.B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都是儒学的发展,两者在本质上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求理的方法。4.C理学是儒学在宋代新的发展,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内容,是当时主要思想。文天祥就义正是南宋末年。故选C。5.C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能力提升】6.A《三教图》是清朝丁云鹏的作品,反映了自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文化艺术反映社会现实。7.B理学的核心即是“理”,所谓“理”,体现在社会上即儒家的“伦理道德”。8.B朱熹认为求理的途径是“格物”也就是考察事物。9.D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10.C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因而C项不符合宋明理学的观点。【迁移应用】11.答案要点甲所言世界三大宗教不错,但此处“三教”并非甲所言之三教。乙的猜测是有道理的,他所言世界三大宗教确实没有“合一”过。丙的判断是正确的,释(佛)、道、儒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三种宗教或思想,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由于其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近人也将
本文标题:第4课_宋明理学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5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