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理财产品绝非储蓄意外风险不得不防
申鼎互联网金融sdlc6.com理财产品绝非储蓄意外风险不得不防曾经被许多百姓认为是现金管理“利器”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却在近期被市场所诟病。“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储蓄”这个老话题又重新被提起。当你看到一些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同时,一定要警惕风险意外出现。优势变劣势投资者对于流动性需求的增强,使得银行理财产品也逐渐流行起“短打扮”。即使是货币基金T+2到账的“速度”,都无法满足一些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超短期理财产品应运而生,特别是其主打的“T+0”交割方式,让其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一枝独秀。其年化收益率高出活期存款一大截,几乎与货币基金并肩,且多数不用收取手续费。对于许多普通百姓,特别是对于股民来说,超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极强的特点吸引了他们,刚好很符合他们的资金处理需求。特别是在股市没有机会的时候,与其让资金在账户中“睡大觉”,还不如选择收益比活期储蓄高得多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然而就在近期申购中船重工新股的时候,有些投资者却被告知,因为遭遇大额赎回而暂停自动赎回功能。原本流动性是超短期理财产品的优势,现在却成为了投资者的梦魇。其实,这样的流动性风险,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早有说明。以工商银行的“灵通快线”为例,其就有“巨额赎回”一章,明确说明了在一些情况下,银行有权接受部分或不接受其余赎回申请,但投资人可于下一开放日重新进行赎回申请。如果超短期理财产品连续两个开放日(含)以上发生巨额赎回,银行有权暂停接受主动购买和主动赎回申请、并停止自动购买和自动赎回功能。投资人根据银行公告的开放日可重新进行购买和赎回。风险莫轻视申鼎互联网金融sdlc6.com应该说,对于购买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此次遇到的流动性风险,毕竟没有影响到最终的收益,充其量只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2008年发行的民生银行QDII产品因亏损而遭清盘事件,则应该说明了理财产品绝对不是银行储蓄,其风险有时可能会比股市更大。在2008年的时候,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的多款QDII理财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有数据显示,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损30%左右,几家大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则在15%到40%多不等,而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的被清盘,意味着“浮亏”变为“实亏”,从而彻底击碎了投资者心中尚存的一丝希望。除了清盘的风险之外,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风险也不容小觑。记得去年新股暂停发行的时候,不少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都被提前终止。有的银行虽然没有正式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但理财经理已私下电话通知客户,劝其提前赎回。而在去年央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之后,银行主打的信贷资产类产品,不少被提前终止。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由于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只有银行可以提前终止,投资者没有权利,即使可以提前终止,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无疑将导致新的风险出现。银行推介应实事求是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储蓄,这个理念经过这么多年的“灌输”,许多投资者事前也大致有所了解,但在真正投资时,却往往忽视。以前面提到的“灵通快线”来说,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了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风险等情况。其中明确提出了投资者可能面临企业债发债企业不能如期兑付,信托融资项目借款人信用违约等情况,并可能导致投资本金及收益可能遭受损失。而近期正在热销的上国投的浦发置业公司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虽然在大多数媒体中报道的是产品期限1年,但实际从上国投的官方网站来看,申鼎互联网金融sdlc6.com其信托期限为1+0.5+0.5年,可提前终止。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仅仅看到其预期收益为7%至7.5%就为之心动,更要咨询对方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理财产品代表的是“安全”、“稳定”,却忘记购买理财产品本质上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投资就意味着有赚有赔,同时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想获得高额回报,抱有如此想法的投资者,实际上是被自己不成熟的投资理念给忽悠了。虽然目前包括银监会在内的机构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强化了信息披露,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机构过分强化“预期收益率”卖点,却较少向投资者揭示风险,特别是在产品销售环节,销售人员“报喜不报忧”容易对专业知识缺乏的投资者产生误导。尽管一些机构对此“喊冤”,认为已经采取多种方式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定期进行了产品信息披露,但实际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免风险意外出现。理财产品四大意外风险不得不防流动性风险相关机构将暂停接受主动购买和主动赎回申请,并有可能停止自动购买和自动赎回功能清盘风险当理财产品净值低于合同设定的限制时,会导致清盘,浮亏变成真正损失提前终止风险根据理财合同的相关规定,机构有权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其可能导致理财产品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信用和市场风险理财产品投资的对象,可能发生不能如期兑付债券,信托融资项目借款人信用违约等情况,并可能导致投资本金及收益遭受损失。申鼎互联网金融sdlc6.com
本文标题:理财产品绝非储蓄意外风险不得不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5745 .html